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有關下雨日記範文彙總8篇

有關下雨日記範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一天即將過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下雨日記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下雨日記範文彙總8篇

下雨日記 篇1

灰暗的天空伴隨沉悶的心情,爲荒蕪的墳頭默哀;綿綿的細雨宛如大地的淚水,爲逝去的親人送別。雨,總是與清明結伴,與哀思同行。

那年的清明前,我帶着幼小的兒子去老家塔山墳地爲逝去的奶奶和太祖母上墳唸經(穆斯林爲亡人祈禱)。那日的天空,一片陰沉,雷聲隱隱,或許,是要下雨了吧。蕭瑟的野草,荒蕪的墳頭,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過熟悉,熟悉地有些冷漠了。自從奶奶和太祖母相繼走後,我再不怕墳墓了,也曾獨自在無人的墳地旁行走,也曾在陌生的墳墓邊上小憩。因爲她們的離去,奪走了對我所有的愛,刺碎了我柔弱的心。

淚水縱橫的我念着經,祈求萬能的主賜予她們永久的樂園。思緒早已飛進了奶奶和太祖母疼愛、呵護着度過的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個片段,那時,雖然很窮,但精神富有,任性頑皮,享受着親情的她們獨愛。在她們母愛般的滋潤下,我發奮學習、參軍入伍,懂得了勤儉持家、勤勞吃苦,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感恩。

看到我淚流滿面的樣子,兒子也跟着抽泣起來。山風突然吹起,幾聲隱隱的悶雷之後,黑色的天空裏撕開了一個口子。雨線便從天空中連綿而至,剎那間整個世界成了雨聲的世界。如泣如訴的聲音,在這樣的日子裏翩然而至,墳頭、樹木、行人及眼睛裏都滿是斑斑的淚痕。

風雨中,我眼前浮現出太祖母攜家帶口從寧夏海原縣投親至甘肅康樂縣的淒涼和拉扯兒孫的艱辛,浮現出奶奶獨自一人生活廝守老宅被病痛折磨的無奈,歷歷在目、終生難忘。於是,悔恨和懊悔隨之而來,時時折磨着我的心靈。唉,一切的一切如過眼雲煙,灰飛煙滅、曲散人終。雨在山頭就這樣下着,傾瀉着所有的'哀傷。或長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縫裏浮現。我突然很想家,想父母、想兒女,很想!夜裏,躺在牀上,在昏黃的燈光下,聽着外邊大雨敲打窗櫺的聲音,聽着柳枝在雨中顫抖的聲音,手邊的書本一頁一頁翻開。

不知怎的,上墳歸來心中總有一絲說不出的酸楚,夜裏望着窗外的大雨輕輕地吟詠着《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那一年的清明,我嘗透了生死別的苦澀和傷痛,感受到失去愛的孤獨和無助。

下雨日記 篇2

外面“滴滴噠噠”地下着雨,我靜靜地看着外邊的景象,一邊聽着優美的音樂。

現在他們都在做什麼呢?我很想知道,透過這窗戶如果能看得一清二楚,那該有多好!

我喜歡下雨天,下雨天讓人感覺很清涼。但我特別喜歡獨自一個人坐在窗邊賞雨景,那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快樂。

風輕輕地吹着窗簾,窗簾的飄動,讓我感覺似乎有個少女在這,她穿着一身白色的連衣裙,裙子被風輕輕地吹動着,很美麗。如果我是個畫家,我真想把這副畫面給畫下來,可是我不是,我也做不到,因爲我並不能生動地畫出這優美的畫面。

窗外,一對情人拿着一把粉紅色的雨傘在這兒經過,兩個人是那麼的甜蜜,似乎幸福就在這兒停留了一會兒。

窗外,三個男孩沒有打傘垂頭喪氣的在這兒經過,三個人是那麼的無奈,似乎憂傷在這兒流逝了一會兒。

窗外,一個小男孩拿着一把小花傘興奮的在這兒經過,他是那麼的開心,似乎快樂就在這兒飛逝了一會兒。

過了不久,雨越下越大,外面的景象讓我感覺很模糊,人的影子也慢慢少了,雨的聲音卻越來越大,在我的`耳邊交響不停。

雨落在窗邊的聲音、雨落在葉子上的聲音、雨落在地上的聲音……

這時的音樂,讓人有點傷感,心情十分複雜。看着一輛車子緩慢地駛去,我真想坐到車子裏去欣賞這下雨天,但這不可能的。很想出去走走,但是又怕着涼,回來只能捱罵。正在我思考着的時候,一陣雷聲輕輕地打響,似乎在伴奏。

遠處看到一絲光,那是一道光明,它照亮了全世界。它很耀眼,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它變得越來越亮,透過雨向那絲光看去,閃閃發光,真的很棒。

一切都在熱鬧着、瘋狂着,而樹葉卻在東搖西擺,祈求雨快停,風快走,因爲它們怕自己會落下,小小的生命會消失。

“砰”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有東西被吹倒了。這時,我才發現風、雨越來越瘋狂,似乎要把你吞了,什麼也不放過,難道有颱風來了嗎?

哇!這景象真厲害,葉子們紛紛落下,不知道飛向哪兒去了。

美麗的下雨天。

奇怪的下雨天。

可怕的下雨天。

下雨日記 篇3

一清早,掀開窗簾看看,窗上已撒滿了水珠;啊,好極了,又是個下雨天。雨連下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屋裏掛滿萬國旗似的溼衣服,牆壁地板都冒着溼氣,我也不抱怨。雨天總是把我帶到另一個處所,在那兒,我又可以重享歡樂的童年。那時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歲,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裏。天亮了,聽到瓦背上嘩嘩的雨聲,我就放了心。因爲下雨天長工們不下田,母親不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裏多躺會兒。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着要她講故事。母親閉着眼睛,給我講雨天的故事:有個瞎子,雨天沒有傘,一個過路人見他可憐,就打着傘送他回家。瞎子到了家,卻說那把傘是他的。他說他的傘有兩根傘骨是用麻線綁住,傘柄有一個窟窪。說得一點也不錯。原來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過了。傘主笑了笑,就把傘讓給他了。

我說這瞎子好壞啊!母親說,不是壞,是因爲他太窮了。傘主想他實在應當有把傘,才把傘給他的'。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

母親的臉,她的額角方方正正,眉毛細細長長,眼睛謎成一條線。我的啓蒙老師說菩薩慈眉善目,母親的長相一定就跟菩薩一樣。

下雨日記 篇4

早上7點就到了學校,雨中的校園既寧靜又美麗。早晨五點的時候,電話想起,同學們詢問今天還用不用軍訓。我沒有一一回短信,因爲短息、電話只能一對一,而每名輔導員都是一對幾百,我通過微博、微信發佈了今天的第一條狀態,通知大家今晨不用訓練的消息,十分鐘時間不到,轉載分享200餘次,這種效率是網絡帶給大家的福利,大家互相轉載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消息,又低碳又節省時間,這也就是爲什麼我讓大家關注我微博與空間的主要原因了。連日的訓練早已讓大家疲憊不堪,我相信此時很多同學都在矇頭大睡,享受雨天帶來的.這份安逸。我可沒有福氣了,睡眠質量不好一直困擾着我,也許是從高考起,也許是從研究生做論文起,我的睡眠就一直很差,很長一段時間要通過藥物來調理,所以早早來到學校呼吸新鮮空氣。

由此聯想一些文字,送給即將正式開課的大學生們,大學是一個大集體,要想在這裏生活學習的開心,和身邊的人和睦相處,就必須要懂得一個道理,如果你看完後能參透並執行,那未來的日子你會很順利。

第一則小故事:印度偉人甘地,有一次乘火車,他的一隻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開動,再下去已沒有可能。於是甘地急急地把還穿在腳上的另一隻鞋子也脫下扔到第一隻鞋子旁邊,這纔回到自己的坐位。同行不解地問甘地爲什麼這樣做,甘地認真地說:“這樣一來,路過鐵軌旁的窮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

第二則小故事: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在走夜路時,手裏總是提着一盞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都覺得奇怪就去問他。老人說:‘我提燈籠並不是給自己照路,而是爲別人提供光明。”“幫別人不就是幫自己嗎?多爲他人着想,難道不是一件利人利已的好事嗎?”我非常喜歡孔子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提倡的一種準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意思是說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而別人,而是要設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也就是要多爲別人着想。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去理解、體會他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的穩,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的穩,通達。

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別人想一想,我們的舞臺就會更寬廣。佛學裏有非常經典的一句話“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爲他人着想,這個就是慈悲”。

下雨日記 篇5

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蟬一聲也不叫。閃電像青龍在天空中游動,彷彿在張牙舞爪地抓怪獸。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晃,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下雨天真好玩。我穿了雨衣和雨鞋,帶上了雨傘,我和同學在雨中玩跳水窪。操場邊一排屋檐是我們玩雨的好去處,屋頂上一條條水柱落下來,好像是瀑布,我把雨傘倒過來接水玩。小狗昂着頭翹着尾巴好像在喊:“主人我好冷,給我穿點衣服吧。”小鳥在電線上排成一個“一”字。它們嘰嘰喳喳地叫,好像在說:“能幫我擋一下雨嗎?”

雨下了一會兒,變小了,成了銀線一樣,被風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雨點匯聚起來,變成小河,在地上流淌,它衝到了下水道。慢慢地,變成了毛毛雨,行走的人們不再打傘了,有的`甚至連帽子也不戴了。

又過了一會兒,太陽升上來了,嫩綠的樹梢閃着金光。蟬叫了,蜘蛛也坐在網上,空氣變得清新起來,青蛙在水裏跳來跳去。

雨天可真美啊!

下雨日記 篇6

放學了,天灰濛濛的,不一會就下起了毛毛細雨,地上溼漉漉的'。可是張紅看見教室裏有人打雨傘,有人穿雨衣都陸陸續續地走了。只剩張紅在教師裏。他實在忍不住了,站起來伸長脖子飼主張望起來。可是母親還沒有來,他心想可能母親有事接不了我了。他只好背上書包,捂着腦袋衝出教室,他跑着跑着,聽見有人在大聲叫:“張紅!”張紅回頭一看,原來是李明,打着雨傘,飛快地衝他跑過來,一把把他拉到傘下。

於是他們倆打着一把傘,手拉着手,有說有笑地想家走去。到了張紅家門口,張紅笑眯眯地說:“謝謝你。”“不用謝,再見!”李明說着,轉身向雨中走去。張紅回到了家,母親奇怪地問:“你沒帶傘爲什麼沒淋溼呀?”張紅說:“是和李明打一把傘回來的。”母親感動地說:“李明真是個熱心腸。”

下雨日記 篇7

大自然裏有許許多多的奧祕,如植物生長的規律、狗的尾巴是靠心情的變化而擺動、雲是如何形成的、紙是怎麼做的、螞蟻搬家說明會下雨等等。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爲什麼螞蟻搬家第二天會下雨。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好奇。有一天,我在公園玩時,發現有一大羣螞蟻排着隊在往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爬行,我順着他們爬行地方向看到了一個小洞口,而這些螞蟻身上都揹着一個小沙粒爬入這洞裏。我帶着疑問來到媽媽面前,問媽媽它們這是在幹什麼?媽媽告訴我:“那是因爲螞蟻每次遇到悶熱的情況,就會告訴‘螞蟻羣’,當‘螞蟻羣’得知後就會搬家。天氣在悶熱的情況下第二天就會下雨,它們就會找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搬家也是因爲它們以前的家會受潮。螞蟻身上的小沙粒是它們的'食物。”哦!我終於明白了,你們明白了嗎?

大自然是我們的啓蒙老師,它們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你如果認真的去探索,會發現很多奇妙的事情。

下雨日記 篇8

下雨了,細密的小雨如輕紗般罩住了天空,罩住了窗外的林林總總。門前如珍珠掛簾一樣的雨幕垂落下來,隨風搖擺,無拘無束。

雨,不像風一樣無影無形,輕柔飄逸。也不會像雪一般晶瑩剔透,他從不刻意追求美,不把自己裝扮得婀娜多姿,他只是下着,下着,那麼隨意,那麼率性。

雨中,水滴們伸出了自己的手,淘氣的雨滴落在大樹的胳膊上,撓他的癢,大樹便笑得在雨中四處搖晃;勤奮的雨滴落在葉子上,刷呀,刷呀,刷呀,把碧綠的葉子刷得油光發亮;細心的雨滴落在剛剛長出的花草上,輕輕地,輕輕地,給他們小心的洗澡。

雨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這讓同行們嫉妒了。風只會嗚嗚的嗥叫,雪只會簌簌的不敢聲張。於是雨爲顯示自己的天姿,開始放聲高歌了。

初始牛毛細雨的聲音"沙沙"、"沙沙''的,末尾傾盆大雨“噼啪、噼啪”的。不管是哪種聲音都悅聽動耳。當偶爾有迷路的雨打在窗子上,便輕輕的發出“啪”的一聲,他肯定是隻顧唱歌,沒看到前面的玻璃。

雨其實是有味道的。

落下的雨濺起泥土的味道。空氣是微微溼潤的,地上的潮氣再慢慢蒸發到空中,於是雨巷中,庭院裏便到處瀰漫了這樣一種醉人的清新氣味。

三天,下雨。清晨,一切都好象都那麼突然,輕揉惺忪的雙眼,發覺天亮了。走出家門,雨後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清新。公園裏那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上,蓋滿了被雨水打落下來的殘枝敗葉。蔚藍的天空能擠出水來,而地上也多出了許多小蟲子,也許是空中那清新味道的召喚,他們也走出來散散步,透透氣吧。

路邊的花壇就儼然成了蝸牛、蚯蚓的天下,小孩子們也佔領了路邊的小水窪,一臉興奮的在裏面踏來踏去,濺起的水花滴落在行人的衣服上,一羣淘氣的孩子!突然,眼前一亮,樹幹上有一個紫色的小點來回晃動,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朵紫色的牽牛花沐浴在雨後的'陽光下。經過了三天的雨之後不但沒有凋落,被雨水衝過的葉子卻發出奪目的亮光。經過磨鍊的花比原來更加可人,多麼頑強的生命啊!

很久,我只覺得雙眼無法離開那“高昂的頭”。紫色牽牛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個驕傲的鬥士,在與風雨的拼殺後更加豔麗,在磨鍊之後綻放出生命的光彩。

我啊,什麼時候才能像這朵花一樣呢?我沉思着,行進在雨後的青石板路上。

雨中、雨後都有令人難忘的景象,細膩的文筆寫出了雨的靈魂,雨的思想,令人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