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過小年日記錦集九篇

過小年日記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過小年日記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小年日記錦集九篇

過小年日記 篇1

今天是傳統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稱爲小年,是因爲在大年初一的前一週的`一天要做好過年的準備啦!大多數人們都要買好春聯,準備年貨,要乾乾淨淨過個好年。

今年,我在信陽過年過年,2月11日,我早早地起了牀,走到陽臺,只見大街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年味”愈加濃重,媽媽帶着我來到商業中心區域,只見商業中心“人頭攢動”、“車水馬龍”,街道兩側隨處可見迎新春標語,市民們紛紛進入商場、超市購買年貨。信陽整個城市洋溢在一派喜慶氣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們在街邊攤上買了一些過年必需品,聽媽媽說好像是把竈王的的嘴黏上,讓他只說好話,不說壞話。聽義取意,竈糖是一種很黏的糖,我打開袋子,拿出一根,由於信陽現在很冷,所以竈糖變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竈糖進入了嘴裏,馬上融合了,變得很黏,而且甜極了。

回到家,爸爸已經做好了一桌子讓人垂涎的飯菜,我們打開電視,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

今天,真是個不眠之夜,既幸福又開心的日子!

過小年日記 篇2

今天是農曆臘月廿三,是過小年、祭竈神的日子,這一天竈王爺要返回天庭彙報民情。

竈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間掌管人間頭等大事——吃喝的,俗話說: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所以竈王爺是一位很重要的神仙,被人們尊稱爲“一家之主”,他還負責保佑平安、觀察民情。到了年末,他就要把人們一年的工作、生活、表現向玉皇大帝祥細彙報,訴說這家的.悲歡離合,讓玉帝決定來年對人們進行賞罰。

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祭竈的民謠和諺語,如:“廿三祭竈官、廿四掃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蒸饅頭、廿七殺只雞、廿八殺只鴨、廿九喝喜酒、三十包餃子”。竈王爺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竈祭竈,全家都到”,在祭竈時,全家要團聚。在祭竈時每個人都要吃一顆芝麻糖,預示下一年甜甜蜜蜜,還要把糖煮化摸在竈神的嘴上,這樣他就會爲我們多言好話,下一年我們將大富大貴、平平安安。

瞧!夜幕降臨,在爆竹聲中祭竈的活動慢慢拉開了序幕,老爸先把舊的竈神像揭下來,虔誠的用火焚燒,送竈王爺升到天庭。又把新竈神像粘在神位處,給竈王準備好下一年的新衣。老爸又把糖餅、芝麻糖等早已預備的供品供上,燒了三柱香,我們每個人都默默的許下了自己的願望,然後,每人吃一根芝麻糖。甜甜的芝麻糖吃進嘴裏,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直沁肺腑,從嘴裏甜到了心裏……

今年的小年過的甜甜蜜蜜、快快樂樂,明年我家肯定會紅紅火火。

過小年日記 篇3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一大早,媽媽就告訴我,今天是小年。我說:“小年是不是小小的年的意思?”媽媽笑着說:“不是這樣的,小年代表新年就要開始了,人們都要開始準備年貨了。今天我們就要去外婆家幫忙做肉丸。”

我們來到外婆家,只見外婆準備了好多食材:有瘦肉、豆腐、蔥、生薑,等······外婆把生薑和蔥切得很細,把這些食材放到一個大盆裏,再放上面粉、胡椒,然後一邊往盆裏加水,一邊用手攪拌。等水加的`差不多了,外婆就用手和麪。和呀和,終於和好了,我們就開始做丸子。

媽媽在碗裏放了一些水,然後往水裏加油,只見油都浮在水面上,媽媽沾了一點油抹在手心,然後拿了一點和好的食材放在手心搓了幾下,就成了一個丸子,我也照着媽媽的樣子做卻沒有媽媽做的那樣圓,練習了幾個後,我也做的強多了。我們齊心協力把丸子做完了,外婆把做好的丸子一炸,炸好後我最先嚐了一下,啊!真香!過小年,大人是忙碌的,小孩們是快樂的。

過小年日記 篇4

今天是小年,終於可以放鞭炮了,我心裏很高興。今年我很開心,媽媽給我買了帥氣的衣服,下午爸爸出差回來就帶去買我最愛的鞭炮了,爸爸說這是獎勵我考雙百的禮物,我心裏那個美啊,買回來就和爸爸一起放了好幾個漂亮的煙花。

放假好幾天了,今天我纔開始寫寒假作業,媽媽自己給我佈置了不少作業,我今天很認真地完成了,還讀了一篇課文。媽媽要我這個假期把四大名著的《西遊記〉讀完,我覺得媽媽給我佈置的作業好難啊,可是媽媽說天天下班回來要檢查我讀課外書的情況,沒有辦法,我只有認真地一點一點的.讀了。

開始放假的幾天我很愛玩電腦,媽媽很生氣,怕對我的眼睛不好。說了我幾次我都沒聽,可是我想起老師說的話,老師說不要多玩電腦,所以我這幾天就少玩了幾次,媽媽說我只聽老師的話不聽她的話!

今天晚上奶奶包了很好吃的餃子,小年的傳統是要吃餃子,我們全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老師小年快樂!我要玩去嘍。

過小年日記 篇5

你們知道小年有哪些習俗嗎?如果不清楚的話,就請往下看吧!農曆十二月,也稱爲臘月,而臘月二十三也稱爲小年,據說,這一天竈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每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

這一天的習俗可不少,有掃塵、剪窗花、貼春聯……讓我來給你們說說吧!早上,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起了牀,吃好早飯後,我們開始“掃塵”了!我們分工合作,我理書桌和我的“祕密基地”,爸爸理“吧檯”和書櫃,媽媽理客廳和房間。爸爸把廢紙扔掉,把一本本書放好;媽媽把客廳和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窗明几淨;我把自己的東西分類放好。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我們終於把家裏理乾淨了。

吃過晚飯後,我們又開始剪窗花、貼窗花了。我們把剪好的窗花貼上門一看,總覺得怪怪的,於是全一致決定還是去大潤發買一個“福”字貼到大門上。我們還在門的兩邊貼上了春聯,這樣,就給人一種過大年的'氣氛和喜氣洋洋的感覺。在我奶奶的家鄉——海寧,還有這樣一種習俗:吃“廿三糯米飯”和祭拜“竈王爺”,

過小年日記 篇6

今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家裏的老人從小就跟我講關於小年的傳說,他們說:今天是“竈王爺”上天去彙報一年的事情。爲了讓“竈王爺”只言好事,我們老家這一天要吃餃子和玉米糖。因爲餃子需要包,就等於把“竈王爺”的嘴封上,只讓他上天說好事不說壞事。吃玉米糖是因爲想讓他嘴變得甜一點,其實還是讓他說好事。

今天一大早,我和媽媽上天虹超市去買包餃子的面和包餃子的.餡。我們買了角瓜和雞蛋,因爲我要吃素餡的。最後還買了一袋麪粉。

回到家,媽媽把面和好了,我跑到廚房說要自己親自動手做一次餃子,我以前都是吃現成的,我今天想吃一次自己做的餃子,媽媽笑着說:“好!”,然後把面用刀切一小塊一小塊的讓我按麪餅。我一按,好軟啊!於是我問媽媽:“爲什麼面這麼軟?”“記住,軟麪餃子,硬麪條。餃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軟一點。”媽媽說。我按完了麪餅,媽媽又把麪餅擀了擀,麪餅變得薄薄的,然後媽媽教我包餃子。因爲我第一次包餃子,所以媽媽讓我少放點餡,然後把麪皮中間對摺捏好,再把麪皮其它部位捏緊,不要露餡,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幾個都是“瘦瘦長長”的,而媽媽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問媽媽:“爲什麼我包的又瘦又長,沒你包的好看?”“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會幹什麼事情而且能幹好的,你多包幾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餃子,我們拿去煮。“開飯嘍!”媽媽說。我們把餃子端上來,吃了起來。味道真的不錯哦!尤其是我包的,我感覺更“好吃”啊!一邊吃一邊在想,竈王爺你可不要在天上神仙的面前說我的壞話啊,我可是個好孩子,等你彙報完事情回來,我請你吃我親手做的餃子。

過小年日記 篇7

臘月二十三到了,是中國傳統的小年,要吃餃子,吃麻糖。

一大早,爸爸和媽媽帶我去奶奶家過小年,去的時候我們給爺爺和奶奶買了好多好多的吃的,還有鞭炮。

吃過中午飯,我們開始包餃子,奶奶和麪擀皮,爸爸和媽媽包餃子,後來,我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包餃子,媽媽告訴我包餃子要先拿一個麪皮在手上,再用勺子挖一點餡放到皮的.中間,再把兩邊的皮捏到一起。包完餃子,奶奶準備下餃子,在快要下好的時候,爸爸放了鞭炮,聽着鞭炮劈了啪了,才感覺新年越來越近了。

這一天我玩的可開心了!

過小年日記 篇8

今天是xx月xx日,有一個節日,就是“小年”。

媽媽在下午的時候對我們說:“今天下午沒有事,我們去新地中心的姆咪谷玩吧!”我和弟弟一口同聲的說:“好啊!”

到了新地中心,我們來到了姆咪谷。剛一進去,我就被這些東西弄的眼花繚亂。因爲那裏有假的樹葉、托馬斯火車、小人、傳音筒,還有舊時的行李箱,像火車一樣的房子等,有很多很好玩的'。先來說”傳音筒“吧,它有很多不同顏色的長管子,假如你在左邊找到了黃色管子,要在右邊找到相同的,一說話,對方就能聽見啦!

走着走着,我們還看見了幾面哈哈鏡,有的把我壓扁了,有的把我拉長了,還有的把我身子拉長,腿壓扁,把我給笑死了!

不僅玩的開心,還吃了好吃的榴蓮蛋糕呢!

小年過的真開心!

過小年日記 篇9

今天過小年,我和爸爸媽媽去吃飯。

爸爸買了一瓶瀘州老窖,在刮獎的時候颳了一個再來一瓶,我和媽媽去兌獎的時候拿了一瓶,又刮獎還是颳了一個再來一瓶,店主又給我們拿了一瓶,我又颳了 一個再來一瓶,店主又給我們拿了一瓶,我還是刮,又颳了一個再來一瓶,店主又給我們拿了一瓶,我繼續刮,颳了一個謝謝品嚐,一共刮到了三瓶酒,當時店主臉都白了。

篇四:過小年 吳冠辰

今天是20xx年2月3日,陰曆臘月二十三,媽媽說今天過小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大掃除,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我搬的`,我乾的特別賣力,都把牀頭櫃給搬出去了,爸爸媽媽誇獎我說“兒子真能幹,真是長大了,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

晚上媽媽給我講了《過年歌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打發竈王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到了三十掛門神。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

看來我們中國年真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