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遊記日記範文六篇

遊記日記範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這也意味着,又要開始寫日記了。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遊記日記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遊記日記範文六篇

遊記日記 篇1

放假和爸媽一同去西安玩,因爲從小就崇拜秦始皇的緣故,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就是兵馬俑。

兵馬俑有着“世界第八奇蹟”的美譽,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稱得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整個陵園設計縝密、規模宏偉、埋藏豐富,據說耗費了72萬的人力修了38年才竣工。

剛進入兵馬俑一號俑坑便被它壯觀的景象所震驚,俑坑周圍圍得滿滿都是遊客,各省的甚至是各國的人都可以看得到,但是給予心靈最爲震撼的是巨大坑洞中排列整整齊齊的兵馬俑,姿勢各異、胖瘦各異、臉型各異,細看的話表情也有細微的差別,據說這是秦皇嬴政按照當時軍人的.模樣1:1燒製而成,所以有所差異,簡直不敢相信這已經是放置了二千多年的古物。你們可以想象到嗎?這一個個灰暗的人像,在剛挖出來之時還是有顏色的,但是現在由於氧化反應顏色都已消失殆盡,只能從原來的照片看出他們的“原樣”。

我瞭解瞭如何修復損壞的兵馬俑,先要找到相似的碎片,把大片的黏貼起來,再把裂縫處修補起來,根據情況採用噴塗、點塗、包裹等保護工藝。

兵馬俑最多的是武士俑,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造型,將軍俑、跪射俑、立射俑、鞍馬騎兵俑……都栩栩如生,具有各自的神韻。在其他的俑坑中我們又發現了的戰馬和馬車殘骸,這些車馬最爲精緻的是兩輛銅車馬,其工藝之複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歎。採用多種煅鑄方法,甚至有0。5毫米的銅絲,車馬的精細和靈活與現在的工藝毫不遜色,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蹟。

兵馬俑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技術的傑出表現,體現了秦朝時工藝的發達,讓人不得不感嘆秦朝的強大、嬴政的偉大,祖國具有這麼燦爛的歷史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前法國總理希拉剋參觀後的評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遊記日記 篇2

初四下午,我們一家人去四明丹山赤水。路上,兩旁的梯田都有白雪鋪着,初一下的雪至今還沒化,遠處雪山頂上還有一層層“白棉花”。在我看來,海拔550米的四明山跟遠在雲南的玉龍雪山相差不大。大約行了兩個小時的路程,就來到“丹山赤水”,下了車,買了票,問了管理員就走到下面的湖。一路走的是鵝卵石鋪成的路,兩旁的屋檐下積雪“滴滴答答”地下着,宛如小雨哼着一首悠閒的小曲,有的屋檐低得比我身高高了一丁點兒,似乎一擡手就可觸碰到屋檐。

突兀的山壁旁栽滿了竹子,竹竿很粗,大約有十幾釐米,竹葉又多又茂密,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彷彿有了生命的綠色。那翠綠的顏色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不但這麼綠而且竹葉很多,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再徑直往下走就是“華蓋潭”,“華蓋潭”上面的橋叫“赤水橋”赤水橋和我們市區的通濟橋不一樣,“赤水橋”有單個橋洞,而通濟橋有三個橋洞,離“赤水橋”不遠就聽見“嘩嘩”的水流聲,但因爲年初一下的雪至今還沒融解,於是我們攀住欄杆,以防腳下臺階上的雪打滑,一步一步向前走。“華蓋潭”的溪水順着石頭的縫隙分流而下,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一路彈琴一路在太陽的照耀下把自己打扮更美,離開“華蓋潭”再向前走,大約走了100塊鵝卵石子就看到了“煉丹爐”和一個“煉丹洞”,一座亭子,據說有道士在這煉丹成神仙了。中途我還看到“夢溪草堂”,據說北宋的科學家、文學家沈括著名的《夢溪筆談》就在那裏寫成的。洞兩旁的.柿樹葉張開着枝丫向四處撐着,我的眼前彷彿展現出一到秋天那兒到處掛滿“紅紅的吊紅”——柿子,令人遐思萬千。我們原路返回,回家路上,我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戴着帽子,躬着背微笑着還拿着自家的火鉗夾地上的糖紙呢,他還爲家鄉的環保出一份力呢。我想,我的家鄉享有“文獻名邦”之稱,那麼多的人才輩出,將來我們要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遊記日記 篇3

(此則爲後記)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餘擬是年暫止遊屐,而漳南之使絡繹於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於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啓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hú原意指有縐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龍遊,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於樟樹潭。

三十日 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於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餘踞坐石上,有劉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爲餘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一過。”餘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沒有成功。越山坑嶺,宿於寶安橋。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嶺,近霧已收,惟遠峯漫不可見。又十里,飯於二十八都。其地東南有浮蓋山,跨浙、閩、江西三省衢、處、信、寧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嶺間,爲諸峯冠。楓嶺西垂,畢嶺東障,梨嶺則其南案也;怪石拿雲,飛霞削翠。餘每南過小竿,北逾梨嶺,遙瞻丰采,輒爲神往。既飯,興不能遏止,遍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楓嶺而止,爲大道而遠;由二十八都溪橋之左越嶺,經白花巖上,道小而近”。餘聞白花巖益喜,即迂道且趨之,況其近也!遂越橋南行數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嶺。三裏下嶺,折而南,渡一溪,又三裏,轉入南塢,即浮蓋山北麓村也。分溪錯嶺,竹木清幽,裏號金竹雲。度木橋,由業紙者籬門入,取小級而登。初皆田畦高疊,漸漸直躋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羅,松竹與石爭隙。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巖也。僧指其後山絕頂,巒石甚奇。庵之右岡環轉而左,爲裏山庵。由裏山越高岡兩重,轉下山之陽,則大寺也。右有梨尖頂,左有石龍洞,前瞰梨嶺,可俯而挾矣。餘乃從其右,二里,憩裏山庵。裏山至大寺約七裏,路小而峻。先躋一岡,約二里,岡勢北垂。越其東,塢下水皆東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岡,循其左而上,是謂獅峯。霧重路塞,舍之。逾岡西下,復轉南上,二里,又越一岡,其左亦可上獅峯,右即可登龍洞頂。乃南向直下,約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巖正得其具體,而峯巒環列,此真獨勝。雨阻寺中者兩日。

初四日 冒雨爲龍洞遊。同導僧砍木通道,攀亂磧而上,霧滃wěng雲氣四起之意棘銛xiān鋒利,芾fèi小石籠崖,獰惡如奇鬼。穿簇透峽,窈窕者,益之詭而藏其險;屼嵲者,益之險而斂其高。如是二里,樹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內,右有夾壁,離立僅尺,上下如一,似所謂“一線天”者,不知其即通頂所由也。乃爇點燃火篝燈,匍匐入一罅。罅夾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線天,第外則頂開而明,此則上合而暗。初入,其合處猶通竅一二,深入則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豎夾中,高僅三尺,兩旁貼於洞壁。洞既束肩,石復當胸,天可攀踐,逾之甚艱。再入,兩壁愈夾,肩不能容。側身而進,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餘不能登,導僧援之。既登,僧復不能下,脫衣宛轉久之,乃下。餘猶側仁石上,亦脫衣奮力,僧從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內壁少舒可平肩,水較泓深,所稱龍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見頂,而石龍從夾壁盡處懸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黃,而此石獨白,石理粗礪成鱗甲,遂以“龍”神之。挑燈遍矚而出。石隘處上逼下礙,入時自上懸身而墜,其勢猶順,出則自下側身以透,胸與背既貼切於兩壁,而膝復不能屈伸,石質刺膚,前後莫可懸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幾恐其與石爲一也。既出,歡若更生,而嵐氣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峽前行,芟割莽開荊,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層疊,如重樓複閣,其中燥爽明透。

徘徊久之,覆上躋重崖,二里,登絕頂,爲浮蓋最高處。踞石而坐,西北霧頓開,下視金竹裏以東,崩坑墜谷,層層如碧玉輕綃,遠近萬狀;惟頂以南,尚鬱伏未出。循西嶺而下,乃知此峯爲浮蓋最東。由此而西,蜿蜒數蜂,再伏再起,極於疊石庵在疊石庵終止,乃爲西隅,再下爲白花巖矣。既連越二蜂,即裏山趨寺之第三岡也。時餘每過一峯,輒一峯開霽,西峯諸石,俱各爲披露。西峯盡,又越兩峯,峯俱有石層疊。又一峯南向居中,前聳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頭尖石”。二石高數十丈,堪爲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綴疊石數塊,承以石盤,如坐嵌空處,俱可徙倚。此峯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稱“雙筍石人”,攢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峯後散爲五峯,迴環離立,中藏一坪可廬,亦高峯所罕得者。又西越兩峯,爲浮蓋中頂,皆盤石累疊而成,下者爲盤,上者爲蓋,或數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復平列數石,上下俱成疊臺雙闕,“浮蓋仙壇”,洵不誣稱矣。其石高削無級,不便攀躋。登其巔,羣峯盡出。山頂之石,四旁有苔,如發下垂,嫩綠浮煙,娟然秀美可愛。西望疊石、石仙諸勝,尚隔三四峯,而日已過午,遂還飯寺中。別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嶺之麓。登嶺,過九牧,宿漁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 覆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爲南平、沙縣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漲,故順逆皆遲。

十一日 舟曲隨山西南行,亂石崢嶸,奔流懸迅。二十里,舟爲石觸,榜人以竹絲綿紙包片木掩而釘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獅,額有崖兩重,閣臨其上,崖下圓石高數丈,突立溪中。於是折而東,又十里,月下上一灘,泊於舊縣。

十二日 山稍開,西北二十里,抵沙縣。城南臨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兩旁爲輪,關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間。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夾處,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東有山曰裏豐,爲一邑之望。昨舟過伏獅崖,即望而見之,今繞其西而南向。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漸入山,又二十五里,至雙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橫雙口。溪右一水自北來,永安之溪自南來,至此合。其北來之溪,舟通巖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鋪。

十四日 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爲鞏川。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峯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則突兀者轉爲參差,爲崩削,俱盤亙壁立,爲峯爲巖,爲屏爲柱,次第而見。中一峯壁削到底,或大書其上,曰“凌霄”。於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爭勝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較詭異,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則桃源澗也。其峯排突溪南,上逼層漢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峯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檻飛欄,遙帶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澗而入,兩崖僅裂一罅,竹影逼溪內。得橋渡澗再上,有門曰“長春圃”。亟趨之,則溪南之峯,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時暮色滿山,路縱橫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爲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從此折入峭夾間,其隙僅分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鑿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餘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彝、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峯攢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復得一臺,一樹當空,根盤於上。有飛橋架兩崖間,上下壁削,懸空而度,峯攢石裂,岈然成洞,曰環玉。出洞,復由棋坪側歷西塢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躋峯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繞,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匯爲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絕頂,一八角亭冠其上。復從西路下山,出倚雲關,則石磴垂絕,罅間一下百丈。蓋是山四面鬥削,惟一線爲暗磴,百丈爲明梯,遊者以梯下而一線上,始盡奇概,舍此別無可階也。

還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燈穿綠塢,幾若陰房磷火。道人云:“由長春圃二里,有不塵館,旁又有一百丈巖,皆有勝可遊。”餘頷之即點頭接受建議。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與奴輩併力刺舟撐船。幸灘無石,月漸朗,二鼓,泊廢石樑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十五日 抵城西橋下,橋已毀。而大溪自西來,橋下之溪自南來,依然餘遊玉華時也。繞城西而南,溯南來之溪以去,五十里,至長倩。溪出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嶺。越嶺兩重,西南過溪橋,五里,南過溪鳴橋。又五里,直凌西南山角,以爲已窮絕頂,其上乃更復穹然。不復上,循山半而南,紆折翠微間,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聞吼怒聲,而深不見水,蓋峻巒削岫,錯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叢樹,行者惟見翠葆即綠樹叢浮空,非聞水聲,幾以爲一山也。久之,偶於樹隙稍露回湍,渾赤如血。又五里與赤溪遇,又五里止於林田。

十六日 沿山二里,有峯自南直下。峯東有小溪,西爲大溪,俱北會林田,而注於大煞嶺西者。渡小溪,循峯南上,共五里,到下橋。逶迤南躋,又八里,得上橋。一洵飛空,懸橋而度,兩旁高峯插天。度橋,路愈峻,十里,從山夾中直躋兩高峯之南,登嶺巔。回視兩高峯已在履下,計其崇峻,大煞、浮蓋,當皆出其下。南下三十五里,抵寧洋縣。

十七日 下舟達華封。

十八日 上午始抵陸。漸登山阪,溪從右去,以灘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過山麓,又五里,跨華封絕頂,溪從其下折而西去。遙望西數裏外,灘石重疊,水勢騰激,至有一灘純石,中斷而不見水者,此峽中最險處。自念前以雨阻不能達,今奈何交臂失之?乃北下三裏,得村一塢,以爲去溪不遠。沿塢西行裏許,欲臨溪,不得路,始從蔗畦中下。蔗窮,又有蔓植者,花如荳,細莢未成,復踐蔓行,上流沙削不受覆,方藉蔓爲級,未幾蔓窮,皆荊棘藤刺,叢不能入。初側身投足,不辨高下,時時陷石坎,掛樹杪(miǎo)細梢。既忽得一橫溪,大道沿之。西三裏,瞰溪咫尺,灘聲震耳,謂前所望中斷之險,必當其處。時大道直西去,通吳鎮、羅埠。覓下溪之路,久不得,見一小路伏叢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猶有路影,未幾不一會,走不多遠之意下皆積葉,高尺許,蜘網翳之;上則棘莽蒙密,鉤發懸股,百計難脫;比等到脫,則懸澗注溪,危石疊嵌而下。石皆累空間,登其上,始復見溪,而石不受足,轉墮深莽。餘計不得前,乃即從澗水中攀石踐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間屋,側立溪南,溪北復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塊,衝搗莫容,躍隙而下,下即升降懸絕,倒涌逆卷,崖爲之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瀉之勢,險無逾此。久之,溯大溪,踐亂石,山轉處溪田層綴,從之,始得路。循而西轉,過所踞溪石二里許,灘聲復沸如前,則又一危磯也。西二里,得小路,隨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見前不可下之灘,即在其上流,而嶺頭所望純石中斷之灘,即在其下流。此嘴中懸兩灘間,非至此,則兩灘幾有遁形矣幾乎隱遁而看不見。逾嶺下舟。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遊記日記 篇4

國慶節的第三天,趁着這個小長假,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海上花田遊玩。

來到那裏,最令我着迷的是熏衣草了,聽着它名字就挺奇怪的,是花是草呢?原來實際上它是一種紫藍色的小花,也是一種香料植物。

河堤傍簇擁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薰衣草,使我熱戀,在花叢中奔跑時,含風雜着一種清秀、恬靜及高雅的清香,多麼愜意啊!

走過藤蔓編制過的長廊,映入眼簾的.就是向日葵聖地。向日葵高高地仰起頭,綻放花瓣,向太陽公公露出最美的笑臉。我在一株開得最旺盛的向日葵前奏上前一看,啊是毛絨絨的黑瓜子,我一顆顆摘下來,準備回家炒一盤香噴噴的瓜子。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花,有海棠、長春、芍藥、迎春、紫玉蘭等等,真是豐富多彩。當然,還有很多遊藝項目,有捉魚、陶藝、兒童樂園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屬於捉魚了。拿一個袋子,弄幾個小孔,便立馬趕着魚跑了起來,可打開一看沒有魚,到是一袋子水,再撈還是沒魚。站在一旁的爸爸笑眯眯地說:”這要兩人合作,一人趕魚,一人捉魚,讓魚遊進袋子,我覺得這辦法倒是挺可靠,便跟妹妹商量了一下。嘿!還真挺有效的,湊近腦袋一看,三條小金魚在袋子裏游來游去,我高興地直拍好,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卻渾然不知現在正穿着溼透的褲子,瑟瑟發抖。

以後,一有機會我就會多多遊玩祖國的大好海山,多多親近大自然,愛祖國就從點滴中感悟。

遊記日記 篇5

今天傍晚,姨媽帶我去桐廬遊玩,我的心情萬分激動。到了江邊,我迫不及待的跑下車,霎那間,眼前照來一股強光,我急忙用手擋住,我慢慢放下手,眼前一幕讓我目瞪口呆,五顏六色的燈光交叉着,美不勝收。我和姨媽來到岸邊,只看見遠處用燈光照射出來的幾個朦朦朧朧的幾個字,我想:這幾個字是哪裏來的?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一回頭,哦原來是用激光照射出來的。我一擡頭,“哇”!只見遠處的一座座的高樓大廈都是五顏六色的掛燈,再往上看,大廈頂上都做着一些東西,有小轎車形的,又大輪船形的,還有蛋糕形的……姨媽說:“還不止這些呢!你跟我來!”我懷着期待的心情跟着姨媽走去。

姨媽帶我來到了一條小路上,我望望四周,全都一些小樹,而且都掛着彩燈,猶如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我繼續欣賞着這美麗的“畫卷”。走着走着,突然,河對岸亮起十多盞燈,一層薄薄的綠光照射在了湖面上,猶如天帝就要降臨桐廬江邊,特地派神仙來搭的.天橋。還有一些燈光在半空中懸掛着在旋轉,看上去好像能踩上去似的。看着讓人入迷。桐廬江邊是一個好地方,是一個旅遊勝地,這兒的風景太美了!看得讓我如癡如醉,這兒猶如是一個美麗的大蛋糕,十分誘人!這兒的美簡直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如果你想知道這兒有多美,那你就親自來欣賞欣賞吧!

遊記日記 篇6

今天,終於來到期盼已久的海島:珊瑚島和皇帝島!

去程時,我們坐在帆船裏面,過了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甲板上。我們坐在船帆下面,看着帆船鼓浪前行,衝開一道道雪白的浪花,真是可愛!這裏 涼 風習習,不時還會有水珠濺起,風兒都是大海的味道,令人倍感舒適。

到了珊瑚島,雪白的細沙灘,近處碧綠的海水連着遠處蔚藍的海水與淡藍的天空白花花的雲朵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油畫,我宛若在畫中游。踩在細細軟軟的沙灘上,有暖暖的浪花拍打在腳丫上,癢癢的,在沙灘上寫字、畫畫、拾貝殼,是我這個生在海邊的孩子從小就十分喜歡的事情,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故鄉——大連。

吃過午飯,我們出發去皇帝島。這和上午可不一樣了,船還沒有靠岸,就停了下來,這是要做什麼呢?原來,我們要準備在這片海域浮潛了!從來沒有在這麼深的海水裏遊過,一開始,我十分害怕,雖然穿着救生衣,但是總有一種半浮不浮的感覺,只好緊緊的抓着救生圈的繩子,過了一會,我適應了,就把頭慢慢埋在水裏,看下面的.各種小魚:看,它們多麼漂亮哇!有些身披黃藍條紋;有些身後拖着藍綠色尾巴;有些身穿藍底白點的“大衣”,還有些身穿碧綠衣裙……這樣漂亮的魚兒,我還是頭一次在親自在真正的海洋中近距離見到,瞬間被它們迷住了,這些快樂的小精靈,圍繞在我的周圍,游來游去,有的還會碰到我的身體,讓我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條小人魚呢!這裏的海水清澈見底,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五六米深處深潛的遊客,真是讓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慷慨:可以給我們人類這樣美輪美奐的景色!就這樣,我在海水裏玩了好久,才意猶未盡的上了船。

在途中,大人們海釣了好幾條大金槍魚,鮮美的讓我們大飽口福!

一天的海島行就在美麗的夕陽中落幕了,看着夕陽的餘暉一點點的在海面上變幻着色彩,如夢幻一般帶給我永生難忘的回憶!我愛大海!我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