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趣事日記9篇

端午節趣事日記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趣事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趣事日記9篇

端午節趣事日記1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糉子。早上,奶奶就忙着包糉子了,我也在旁邊學着怎麼包糉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糉葉,將它捲成一個角,在將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後用糉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緊緊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着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

糉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糉子,打開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着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

端午節趣事日記2

早上,媽媽拉着我的手說: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帶你去秦淮河邊看賽龍舟吧。我聽了,興奮得跳了起來。

來到河邊,只見岸邊人山人海,我和媽媽好不容易纔擠到了最裏面。水面上有兩隻龍舟,分別是紅色的龍舟和黃色的龍舟。兩隻龍舟中間各有8名手握船漿、精神拌擻的年輕人,船尾也有一位站在大鼓後面、手拿錘子的年輕人。

比賽開始了,兩隻龍舟誰也不讓誰:一開始是黃色的龍舟微微領先,可還沒到五秒鐘,紅色的龍舟又超過了黃色的龍舟,黃色的龍舟不甘落後,又奮力超過了紅色的龍舟……岸上的觀衆看着這場激烈的比賽,不時的喊着:加油!加油!必勝!兩隻龍舟上的隊員更加努力了。到了最後,落後的紅色龍舟奮力拼搏,終於超過了黃色的龍舟,得了第一。

回家的路上,我跟媽媽說:媽媽,賽龍舟太有趣了,等我長大後,我也要參加賽龍舟。

端午節趣事日記3

我們家鄉的端午雖然沒有熱鬧的賽龍舟等熱烈的'慶祝活動,卻也有着很多值得一述的節日習俗。

首先是,在端午節前幾天就要買糯米、黃米回來包糉子。我們大連地區包糉子是一定要用葦葉的,裹上一顆甜甜的大紅棗,葦葉加上糯米和大棗,煮出來以後,那香甜的味道會在整個樓道里飄香瀰漫,遠遠地嗅到,你便會知道,哦,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算那幾天街道上、菜市場裏出售的“把門猴兒”、香荷包、線纏糉子等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各類掛飾了,隨着這些小玩意兒的上市,節日的氣氛越來越濃。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你在百度上隨便搜一下,會有幾千萬條,可是我們家鄉只有一條,關於這一點我採訪過很多家族裏的老人們,他們的回答異口同聲,就是爲了紀念屈原。老人們說,我們把端午節包的糉子啊雞蛋啊丟到河裏,讓河裏的魚蝦不要吃了屈原。如此簡單。至於我們這裏跟汨羅江有多遠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位偉大詩人的一份敬意。

端午節趣事日記4

今天是端午節假期的第一早上起來的時候就是自然醒,感覺特別的舒服,可能是平時的工作太繁忙了,猛的休息一下,就感覺進入了人間仙境。然後,帶着兒子女兒,來潘安故里遊樂園,玩了一圈,天也非常的不錯,心情舒暢。感覺這樣的日子,很美很美。

潘安故里遊樂園是我們常來玩兒的地方,第一,它離家很近,第二,這裏的環境,也非常的美,每每來到這裏,就感覺很清新,讓人有重回故里的感覺。兒子最喜歡的事,是在潘安故里遊樂園門口,玩遊戲機,是小商店旁邊放的遊戲機,一元錢,可以換十個小圓珠珠,然後填進去,然後可以抓魚、打地鼠等。這不,早上來玩了一圈,晚上吃過飯又來玩兒了,玩到九點多的時候,還非常有興致,兒子不想走,他說:,“媽媽,我們再玩一會兒吧”,接着他的小手裏抓了一大把小球球說:“你瞧,媽媽,這都是我贏的,很有意思啦:”哎,真的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天真,有他們的快樂,和他們的趣事。

端午節趣事日記5

大家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對,是端午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插五端,五端就是五種植物,它們分別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糉子和賽龍舟。媽媽還在他們單位團體划龍舟比賽中得到了獎牌和一條毛毯。

晚上,媽媽正忙着包糉子,我覺得無聊,便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問媽媽外面的“殼”怎麼包?媽媽說:“先把蘆葦葉的一角捲起來一點,用另外剩下的地方圍着卷角繞一圈兒,把剩下的剪掉,只留下一點。再把那些露在外面的插進卷角和外圈之間,在裏面放一些米、紅豆、香腸等,最後用托葉包住口子,用線把糉子紮緊紮實。”雖然前面幾個步驟我都學會了,但托葉總是學不會,只好讓媽媽幫我包托葉和扎線。

大約用了兩個小時,我包了十二個糉子,而媽媽卻包了二十六個糉子。因爲要用手去拿泡在水裏的蘆葦葉,連手指上都留下了波痕。通過包糉子這件事,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做什麼事都要付出代價才能成功。

端午節趣事日記6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媽媽帶着我來到姥姥家玩。到了姥姥家,我看到姥姥正在包糉子。

我看着姥姥的一雙手靈巧極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綠色糉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姥姥包得既輕鬆又快,覺得這件事很簡單,很有趣,於是就求姥姥教我包糉子。姥姥和顏悅色地對我說:“孩子,包糉子呀,看起來簡單,但做着難。首先要找出一片小糉子葉和一片大糉子葉,小糉子葉在裏面,大的在外面,捲成甜筒狀,然後再往裏面放米,也可以放上幾個紅棗,將甜筒填滿後,用糉葉封好口,最後拿繩子綁上就行了”。聽姥姥說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按照姥姥說的去做,可做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不是掉米就是把葉子弄破。

最後在姥姥的幫助下,我的糉子終於包成功了,但比起姥姥包的還差很遠。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的事,做起來卻難,做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才能做大。

端午節趣事日記7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有傳統節日:熱鬧非凡的中秋節、登高望遠的重陽節、學包糉子的端午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包糉子、划龍舟等等。端午節那天,奶奶在河邊拔了一些糉葉做鋪墊,然後放一些用酒泡過的米,再放一些綠豆、花生,在最中間放一些肉。只見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兩邊的糉葉合上,將兩端折起來,保證米粒不像外面溜出來。最後,她用一根長長的線把糉子捆起來,直接放到平底鍋裏蒸煮,讓糉子在水中不停的翻滾。過了五六個小時,糉子終於出鍋了,我使勁地用鼻子聞了聞糉子票來的香氣,口水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奶奶問:“這糉子可香吧?我可是老手。”我聽了,心裏樂開了花,回答道:“奶奶包的糉子真香!”我都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剝開來一看,哇,真漂亮。

今年的端午節,讓我向奶奶學到了怎麼樣包糉子,下一年我自己包糉子給家人品嚐。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趣事日記8

“五五,是端陽,播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一首歌我就會想起端午節裏發生的事情。

去年端午節的那天,我們全家十幾口人聚在一起吃午飯,說說笑笑,特別快樂。我特別喜歡吃外婆包的糉子,所以我扒了幾口飯就下了桌子,坐在客廳的凳子上邊看電視邊等外婆把那美味的糉子端上來。

我翹着二郎腿,腳上又正好穿着一雙大拖鞋,我腳在那擺來擺去,爸爸看後說:“不要翹二郎腿,等下,拖鞋會飛到別人身上的。”“不要緊,我會小心的。”我滿不在乎地說着。

我繼續翹着二郎腿,這時電視裏播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節目,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身子不禁往後一躺,腳無意中往上一翹,真是不出爸爸所料,這時,拖鞋像一個導彈一樣飛向桌子,不偏不倚正好掉進了一碗湯裏,頓時湯濺得到處都是。

爸爸見此情景,忍不住發火了,大叫:“叫你不要翹,你硬要翹,現在好了吧”!說着跑過來要打我,我忙躲到媽媽身後大叫:“爸爸光天化日打人啦。”全家被我這句話惹得哈哈大笑。

真期盼下一個端午節是怎麼樣的。

端午節趣事日記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枝、吃糉子、佩香囊、上山採青,插艾枝於門上能避邪,上山採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說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姥姥也包了糉子,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拿出兩片糉葉,折出一個角,再摺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麼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姥姥替我“解了圍”,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糉繩,糉子要包紮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糉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糉子終於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裏美極了,因爲這裏也有我包的糉子。

咬着香甜的糉子,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