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記憶中的臘八粥的日誌

記憶中的臘八粥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許多人家都煮臘八粥。每當臘八節的前一天,母親早早將煮粥用的糯米、紅糖、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十八種乾果準備好,第二天起個大早,燒水煮粥,當粥快要熟食時,鍋上漂浮着氤氳的氣息,空氣中瀰漫着果子香香甜甜的味道,各種乾果、豆類的甘甜早就融在一起,甜糯無比,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母親說,小時候家境殷實,樂善好施的外婆,每年臘八節都要煮幾鍋粥,擺在門口,分給生活困難的人。領粥的隊伍排得長長的,幾鍋粥很快就被分光了,雖然辛苦,外婆說“幫助別人是積善行德,值得”。後來,外婆去世後,母親在煮臘八粥時,總忘不了盛一碗放在桌上,面朝家鄉的方向,嘴裏唸唸有詞,這時,原本吵鬧的孩子們立刻靜了下來,好奇的注視着母親的一舉一動,臘八節成爲我們家紀念外婆的日子。

記憶中的臘八粥的日誌

七十年代,那時物資生活睏乏,臘八粥裏很難湊齊十八中乾果,母親就想法設法,將各種豆類收集到一起,再放幾粒紅棗一起煮粥。記得有一年的臘八節,母親剛煮好粥,就聽見有敲門聲,打開房門,只見外面站着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領着一個小男孩。小男孩長着一雙機靈的大眼睛,也許因爲營養不良,小臉髒髒的,黃黃的,伸着頭膽怯的向裏面張望。老婦人向母親討熱水喝。聽口音像是隴南那邊的`人,母親把她們讓進家裏。寒冬臘月,天格外的冷,人們早早都回家去了,我們很好奇,她們爲什麼還在外邊乞討。一打聽原來是祖孫倆,因爲家鄉遇到旱災,糧食顆粒無收,能吃的食物所剩無幾,要留給出力幹活的人吃,她只好帶着孫子外出乞討。母親很快盛了兩碗粥,端給她們,孩子一見,眼裏立刻閃出一絲光亮,接過碗狼吞虎嚥吃了起來。一旁的老婦人直個勁道謝,卻說什麼也不肯吃自己碗裏的粥。一眨眼的功夫,小男孩將粥吃的乾乾淨淨,母親正準備給他盛時,老婦人將自己的那碗遞給了孩子,母親見狀又盛了一碗遞到她的手中,說:“大姐,乘熱吃吧”。老婦人顫抖着雙手接過粥,眼淚“吧嗒、吧嗒”掉進碗裏,哽咽的說不出話來。雖然,那時我們家裏也不富裕,但全家人沒有一個人阻止母親的行爲。臨走時,母親又拿出幾個蒸熟了的土豆和饅頭,讓她們帶着路上吃,老婦人感動的拉着孩子要給母親跪下,被母親勸住了,“大姐,誰都有難得時候,千萬別這樣,應該的……”,帶着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老婦人依依不捨的離去,這時母親纔想起我們都還沒有喝粥,連忙爲每個人分得一勺,我們姐妹吃的有滋有味,那甘甜的滋味立刻在嘴裏融化開來,至今都難以忘懷。

時光飛逝,從我記事,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快半個世紀,母親已年過八旬,早到了享清福的時候,可她依然快樂地爲兒孫們忙碌着,一刻也停不下啦。雖然,生活越過越好,我們經常能喝到各種各樣美味又營養的粥,可每當臘八節時,母親不顧大家的勸阻還忙前忙後爲全家人煮一鍋粥,做一桌美味佳餚。一家老小圍坐在母親的身邊,重孫女說:“太奶奶,奶奶說您煮的粥最好吃,我們每年都要喝”。“好、好,只要太奶活着就一定給你們煮,好嗎”,母親笑得合不攏嘴,早已忘了自己的辛苦。看着四世同堂,被濃濃親情包圍着的母親,我的眼睛被一層水霧籠罩着,視線變得不再清晰,此時此刻,我才明白,也許,這就是母親所說的幸福吧。我在心裏期盼着,願天下兒女都能和我一樣喝到母親煮的臘八粥,也祝願我們的父母都永遠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