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留學日記:再見了英倫之旅

留學日記:再見了英倫之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對英國一向有好感

留學日記:再見了英倫之旅

一年的留英之旅行將結束,自己卻不免陷入惆悵的情緒,其中,多半是由於私事困擾。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孤身一人來英,本就是“失無所失”,何必又庸人自擾呢。

梳理完情緒,仔細回憶這一年的點點滴滴,發現都肇始於自己那顆不安分的心。

一年前申請來英留學本是無心插柳,沒有放在心上。但當機遇真正來臨時,便覺得這可能意味着人生際遇的轉折或其他想入非非的種種,加上自己對英國向來有好感,便抓緊時間成功拿到赴英留學的名額。

來英後,出於體驗當地文化和擴大交際圈的目的,沒有把自己侷限在狹小的華人圈子裏,努力地融入英國社會,或者說英國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酒吧、球場、舞廳,我盡力讓自己不那麼侷促和羞澀,始終保持一副討好的笑臉面對每一個擦肩而過的身影。漸漸地,人們會習以爲常對我笑臉相迎;走近熟識的酒吧裏,也能駕輕熟路地呼朋喚友。

但我的目的絕不只是混個臉熟而已。有時候,真慶幸自己選擇新聞作爲自己的專業,自己那顆不安分的心恰巧就是爲這份喜歡折騰的事業而生的。來英一年,從各種遊 行、罷 工到王室婚禮、奧運倒計時,但凡有點影響的大事,我都會準時出現在現場,擠破腦袋去做報道記錄。一是做新聞以來的愛好,二是可以爲自己將來的履歷加分。

不過更多的時候,這顆躁動的心,不得不忍受獨居的落寞。在大家彬彬有禮的微笑和搭訕下,內心的私人空間裏卻強烈地保持着一段距離。朋友聚會、導師見面,都要提前預約,然後才能正兒八經地談事。想想在國內上大學時,4人一間的宿舍裏大家親如兄弟,串門聊天,無拘無束,沒有這堵異化的牆隔閡在心裏。

隨着在英國浸淫越深,加上我本身也是個喜歡“掏糞”的偏激之人,對英國社會多少有點悲觀的預期。衰敗的城鎮,困難的`經濟,高企的失業,龐雜的移民,和每況愈下的治安,雖然尚有福利可供蠶食,但也耐不住僧多粥少的尷尬。

其實這些本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但心底裏卻總有股“敢爲人先”的莽撞,總愛跟自己較勁。剛來時,曾受媒體招聘時“鼓勵少數族裔”的宣傳蠱惑,幻想在英國內謀一份體面的媒體工作;後來又想在這個所謂的“多元文化”社會,在廟堂之高發出自己的聲音。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一個朋友告誡我,在百米賽跑中,別老要求自己跑到10秒內;把目標定得短些,現實些,沒準會有意外收穫。

如今,我即將回到原點。但是,那顆青春躁動的心,在一翻折騰後,還能保持固有的脈動嗎?

再見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