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和這些過去的握手言和而絕不是耿耿於懷的日誌

和這些過去的握手言和而絕不是耿耿於懷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靈慧是個高中老師,和孩子們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很受孩子們的愛戴,也有很知心的愛人和懂事的女兒。從早到晚,雖然忙碌,但很充實,也很快樂。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一到週末,就會焦慮起來。因爲一到週末就會接到她媽媽的電話:“怎麼還沒到家?每次都是趕着飯點回來呢?”雖然回媽媽家的日子對於大多數兒女而言順理成章,大多數兒女也會很期待和放鬆,但對於靈慧而言,卻是一種折磨。她會早早開始糾結於回還是不回,回去如何面對,回來會不會又是一肚子怨言。

和這些過去的握手言和而絕不是耿耿於懷的日誌

靈慧兄弟姐妹四個,由於當時父母照顧不暇,從小就把她寄放在外婆家,外婆對她很關愛。但是,在這份關愛之外,她也常常感到自己和身邊夥伴的不同,尤其當夥伴們一句無心的問話:“靈慧,你爲什麼沒有媽媽爸爸,只有外婆?”就會讓她心裏有了另外的渴望和疑問:“媽媽爸爸爲什麼單單把我放在離他們遙遠的地方?爲什麼我就不是那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按說七歲時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對她而言應該是快樂的開始,但是她卻突然感到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感覺那個家是別人的家,父母和兄弟姐妹對她如同客人一樣對待,而且媽媽對於其他兄弟姐妹的偏袒也顯而易見。姐姐的新衣服只有她嚮往的份兒,弟弟的調皮帶來的卻是對她的責備,姐姐弟弟可以隨心所欲地和爸爸媽媽撒嬌耍賴,而自己卻明顯和他們之間有不可以逾越的疏離。

七歲前,缺失媽媽爸爸卻沒有感覺缺失愛,七歲後,她表面上有了媽媽爸爸卻反而感覺缺失了愛,有了在別人家寄居的感覺。這種感覺激勵着她早早考上大學離開這個家庭,早早結婚和生子,這種感覺也一直持續到她快40歲後的今天。原以爲可以通過和父母的減少接觸而得到心理上的波瀾不驚,但是,隨着父母的年歲增大,他們對她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你爲什麼不多回來看看我們?我們供你上學供你結婚,你爲什麼這樣對待我們?”這些話裏面有父母對她的期待還是對她的不滿而帶來的要求呢?每次回去之前,靈慧會糾結於回還是不回,一方面覺得回去看望父母是應該盡的孝道,看着父母日漸年邁,真的想從心裏忘掉那些芥蒂,和父母修復親情,但是另一方面,又覺得當年你們把我拋在別人家,後來也對我那樣不公平,爲什麼現在需要我公平對待你們呢?尤其回家後聽到他們嘮叨自己不夠孝順,嫌她總是對他們頂撞和不滿,靈慧都會心生怨恨:“你們當年把我送到別人家,怎麼就不考慮我的感受?現在我爲什麼不但需要顧及你們的感受,而且你們還要求我做得更多?”每次,從父母家出來,靈慧都會懷着一肚子的委屈。甚至在和丈夫發生矛盾的`時候也會想:都是父母的不負責任才讓自己匆匆忙忙間爲了離開那個家庭,而找了這樣的一個男人做自己的丈夫;當自己在同事面前不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她也會懊惱於當年缺乏父母的關愛才讓自己形成了不自信的性格,從而影響了自己的事業發展。

不得不說,原生家庭的影響給每個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幸福,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傷害,這些傷害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爲沒有完美的人,也就沒有完美的父母。也許靈慧的父母對於靈慧造成的傷害來自於童年母子親情的疏離;但也有的父母則完全相反,他們對於孩子造成的傷害則可能是由於過於的親密,從而帶來孩子的難以獨立成長;也許有的孩子從小家庭中物質生活過於貧乏從而造成長大後對於物質的過度追求和貪得無厭;但也有的孩子兒時由於生活過於富足而長大後不懂得珍惜;有的父母對待孩子喜怒無常,孩子長大對待自己的情緒也是經常失控……

但畢竟,我們這些孩子是要長大的,在長大之後,這些童年的印記會長久地存放在某個記憶的角落,在某些特定的時候就會突然閃回,跳躍出來左右着我們的心情,指引着我們的行動。即使我們明明知道懷抱着那樣的過去是錯誤的,但是就如同靈慧那樣,總是不肯放過自己。爲什麼不肯放過自己呢?我們總把自己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把那些受過的所謂的委屈拿出來嚼了又嚼,彷彿這樣就可以給自己找個發泄的藉口,就會心安理得地拒絕自己的成長。其實,成長來自於自己對於過去所有經歷的認可和接納,同時還有和這些過去的握手言和,而絕不是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