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特別的情書日誌

特別的情書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今天看過了有名的電影《情書》,心中不勝酸楚。

特別的情書日誌

故事講述的是亡夫藤井樹的未婚妻渡邊博子因爲不想放棄對丈夫初戀時的記憶,她給亡故的丈夫寫了一封信,寄往了他曾經住的地方。本來只是爲了排遣心中難以忘懷的情感,卻不料竟然收到了回信!然而博子瞭解到藤井樹曾住過的地方早已成爲了公路,而回信的人也叫藤井樹,這些讓她百思而不得其解。漸漸地,她查明瞭原因,原來回信是一個與藤井樹同名的女孩寫的,並且她與博子的亡夫曾經是國中的同班同學。

其實,這個電影的故事結構很簡單,簡言之就是一場奇妙的誤會而最終讓兩個女人在同一個男人的身上發現了曾經沒看到的另一面,誰纔是他的初戀,通過追憶與找尋最終獲得了答案。

當看到電影片尾的時候,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愛情就象一層窗戶紙,窗裏與窗外的人也許彼此瞭解,但是卻從未點破。在這個句子裏,我用了“也許”這個詞,是因爲我總覺得女藤井樹好像從未意識到她自己被同名同姓的同班的他喜歡着。電影中很明白地告訴觀衆她在國中圖書館工作的時候,他總是借別人不願借的書,就爲了找她麻煩,就爲了每張借書卡上都寫上“他”的名字。因此她覺得他很煩,而且像他那麼討厭的人自然是沒有女生緣的。片尾處,當女藤井樹的國中學妹們將特意挑出來的那本《追憶似水年華》拿給她並讓她看借書卡背後的時候,她表現出了恍然的樣子。這些都表現出了女藤井樹並沒留意到他曾經所做的一些事的用意。

張張借書卡上的名字都寫的是“藤井樹”,並不是他在自戀,電影在這裏告訴我們的,他寫的也許是他們共同的名字,也許全是她的名字。至於到底他的用意是前者還是後者,只看到此時的我,尚沒有得出結論。

女藤井樹將自己對於他借書的情節回憶給渡邊博子的時候,博子就懷疑是藤井樹對同名同姓的她的一種暗示。事實上,電影最終也肯定了這一點。女人心,海底針。涉及到所關愛的那個人的問題時,女人的敏感與細心,往往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然而沒有關注到的人,自然也就對他人的暗示渾然不覺了,比如女藤井樹。

這個電影裏將渡邊博子與女藤井樹都設計成如雙胞胎似的同一張面孔也不可不謂是一種巧思。兩個面容極其相似的女子,都與一個男子有過一段情。一個是她的初戀,而他的初戀則是另一個她。給我深刻印象的是當博子忽然在大街上叫了藤井樹的名字時,她停下車,回頭看着博子,這一情景彷彿世界上的一個我遇到了另一個我。她短暫地停留,隨即消失在街道上的茫茫人海之中。我相信那可能是某種心靈的感應,雖然彼此曾是陌生人,但是因爲與同一個人的關係,她們似乎早已是知己了。

不禁聯想到了這學期較早前看的電影——《安娜與安娜》,那裏面同名同姓的安娜以及她們同樣的面容的這兩種構思,又彷彿電影《情書》了。不過《情書》將同名同姓來了個性別的錯位,也將有着同樣面容的她們的名字來了個錯位,這樣的效果是更加奇特和完美的。而不像《安娜與安娜》中電影情節結構的那樣混亂和平庸。

個人總覺得男藤井樹的突然轉學是有些用意的,他離開了國中,那麼圖書館裏那些寫着“他”名字的那些借書卡就有了某種指向性:一切都是寫給同名同姓的她的。這點從若干年後的`她回到國中圖書館,她的學妹們“尋找藤井樹”的遊戲中可以看出來。當她們齊聲問她是否是曾經哪個男生暗戀她,因此才寫了這麼多遍她的名字時,她臉紅心跳地啞口無言。

在看到電影片尾處那張借書卡背面的肖像畫時,我雖然還是憑直覺猜到了畫的人物是誰,但是就電影那時所展現給我的女藤井樹的反應以及聯想到電影前面博子的猜測和那麼多張的借書卡……還是讓我感覺到了被什麼擊中了似的痛。好象在心頭最敏感的地方捱了一棒,很酸楚,差點忍不住眼淚就要撲簌簌地落下來。

此外,電影中善於運用重複的鏡頭。重複的場景表現出了曾經的某時某刻,那些風物、那個人。吹起的白色輕柔的窗簾,窗子旁清秀的他,清純的她……彷彿一張張唯美的手繪圖,那是與青春的記憶有關的一切。

有句話是說謊言重複了一千遍也成了真理。也許同名同姓的他與她之間,本來就沒有什麼的,但是因爲班上同學總拿他們兩個說事,選舉投票也把他們當成拍擋……漸漸地,戲假成真也是有可能的。

最後,在這篇影評之後,我想附上今年五月份的某天,我自己寫的私密日記的多半個部分的文章。想說的是,雖然曾經已不再,但是曾經卻不值得我再去追憶,因爲現時、現世已足夠將那些曾經的美好破壞殆盡。原文如下:

從圖書館回來的路上,我忽然不由自主地咀嚼着方纔看過的關於懷舊的那論文。有意無意無聊地看看天氣,像,太像了。好像去年的這時候,我也曾經從圖書館借書回來過的樣子。連溫度、氣候、天色……都一樣似的。而今我坐在電腦前打字,心裏還是想着最近一直盤桓在我心裏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不禁悲從中來。去年今日五月中,我看你笑,你看我笑,相處甚恰。今年今日五月中,你向左走,我向右走,相見無言。去年五月中,還似熟人朋友。今年五月中,卻似陌路冰霜。究竟是怎麼了。

不再去想念,不再去痛,似乎早沒了感覺。可是觸景生情卻是在所難免的。還想說如果,還想說假設,還想說可能,但是卻被勸是自己騙自己。即將的離別,也許是曾經的期待,也許是曾經的留戀,也許是曾經的痛楚。曾經的事……就留給曾經吧。對自己說珍惜此時,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去年今日,來過、活過、愛過。終於還是要別離。我想我不再抱希望去尋找完全意義上的理解與支持了,只要相對意義上的理解與支持就夠了。何必再強求,也就沒有了那麼多不切實際的空想與勞神的巴望。

電影《情書》帶給人的感覺是初戀的美好,舊式戀愛的書信往來的感覺。其實很多時候,我也很希望有誰能寫封信給我,哪怕它就是普通的一封信,只是喜歡這種書信和筆跡的感覺。但是科技發達的今天,在通訊設備如此先進的當下,又還有誰有這樣的閒情逸緻和時間寫信呢?恐怕很少很少了。就算是情侶之間談戀愛,恐怕更是難得有情書往來了。日後,書信恐怕會漸漸成爲抽象意義上的電子郵件而絕少有現實意義上的白紙與筆跡了。

他從未寫過情書給她,那一張張寫有她名字的借書卡,就好象那一封封別樣的情書。她看到的那本《追憶似水年華》裏的借書卡則是他進一步的暗示。本來,他要她替自己還書的時候,他就想向她表白了,但是卻因爲不合時宜而只得做罷。

看過了電影《情書》,我苦笑着問自己究竟有無初戀?哪段感情纔算我的初戀?也許我從來就沒有,也許我從來就有,但是少不了的卻是暗戀。暗戀的傷人我也曾寫過,但是現在我覺得,如果是暗戀,希望先選準對象纔好。當曾經的美好成爲過去,而殘酷的原形畢露成爲了當下時,縱然是似水年華也不值得去追憶了。我此刻的心情,不知道是該說曾經、還是當時、還是現在已惘然或者枉然。

特別的愛,留給特別的你,特別的《情書》好象一曲哀婉的歌,讓我回味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