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結對認親日記範文:老兵千里認親記

結對認親日記範文:老兵千里認親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導語:結對認親,可以溫暖彼此,讓人真切感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結對認親日記範文:老兵千里認親記,供大家參考。

結對認親日記範文:老兵千里認親記

10月31日,自治區總工會機關“民族團結一家親”動員大會一結束,首批35名機關幹部踏上了前往南疆阿圖什市阿湖鄉“認親”的征程。

一、啓程

在午飯後,根據單位的統一安排,30多名結親成員於中午兩點半在火車南站候車大廳集中。收拾好行李在辦公樓前搭乘工人療養院陳鴻江的便車一同前往,打開後備箱時,發現後備箱裏老陳已準備了20個薄皮饢,裝了兩大袋子,頗有些震撼力,不知情的還以爲是賣饢的。一問才知是老陳爲大家路上帶的食物,不但準備了饢,還爲大家準備了涪陵榨菜,事情雖小但讓人頗多感動。

在車上,與枝榮、妍琴兩位同志同行,大家有說有笑,沒有了工作中的緊張嚴肅,對結對有了很多設想,我最關心的是家庭生活狀況,心裏也是期望我結對的那位老鄉家通過幫扶過上幸福的生活。

下車後,看到老陳拖了一個大的行李箱,我行李比他的少,只能很有眼色地把兩大袋饢扛了下來。我還原一下當時在火車南站的場景:在火車南站的大廣場上,一個身高一米七五的中年男子,揹着行李包,左右手各提着一大袋饢。這種名爲庫車薄皮饢的餅子,買過的應該見識過,直徑足有四、五十公分,也就是說要比普通的臉盆還要大些,幸好是兩袋各十個,提上時能找到平衡感,一路上回頭率極高。所幸我經歷了三十年的歷練,個人覺得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好,面對衆生關注的目光,十分地坦然,甚至像一個打了勝仗的勇士歸來一樣接受人們目光的檢閱。

更爲難過的是一路連過幾道安檢,爲了不讓我那像鍋蓋一樣大的麪餅子受到污染,逢安檢時我總要把大餅子穩妥妥地放在我的行李包的上面,絕不敢讓大餅子掉到地上,我深知這是大家要吃的,半點馬虎不得。

進入候車大廳後,大家看我扛着兩大袋餅子,紛紛問我帶這麼多幹嗎,我像祥林嫂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向大家分說這是老陳給大家帶的,彷彿怕白白地爭了老陳的功勞似的。

南站是始發站,停留時間比較長,大家從容地上了車。所幸這節車廂被三個單位分包了,分別是水利廳、民宗委和總工會。大家都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是到南疆去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真活動的。

在短暫的沉寂後,列車開出了烏魯木齊火車南站,伴隨着列車的咣噹聲,車廂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女同志主要嘮她們永遠嘮不完的家常,有幾個早已抱着手機進入低頭一族了。男同志有的打撲克,有的喝啤酒,有的到列車連接處抽菸,一時間車廂裏倒也沒有閒着的人了。八點左右的光景,列車到達行程的第一個停靠站吐魯番站。吐魯番站距離吐魯番市區大約50公里,在一個叫做大河沿的地方設站,停車二十分鐘,大家都到站臺上透氣。此間,隨行的時報社記者武鈞同志爲大家拍了張合影以作留念。

可以看得出來,大家都是開心的,在機關呆得久了,人們總是雞犬之聲相聞,平時疏於往來,偶爾機關的會議,也是進入自己的座位安安靜靜的,大家很少有機會無拘束地交流的。借出差之機,這麼多的同事纔有了機會在一起說說話,有的多年只聽說過名字,卻是難得見上一面的。

列車重新啓動後,看看天色將晚,也到了平時的飯點了。細心的老陳拿出他帶來的饢餅和榨菜,挨個鋪位爲大家發放,並把他從大河沿站臺上買的飲料分給大家。我因痛風的原因,飲料是不適宜喝的,不抽菸的我唯一保留下來的愛好就是偶爾品幾口白酒,量不大,酒風也是不錯的,因爲喝的少的原因,幾十年過來,是極少因了喝酒把自己放倒的情況出現。考慮到安檢的原因,擔心不讓帶白酒上車,隨行的人員都沒有敢帶白酒上車,無奈之下只能從車上購買。車上賣的酒是一款伊犁生產的低度酒,只有38度,入口寡淡,在老陳買了幾瓶試飲後,雖無好酒之美,但少量飲之,料無大礙。

自治區剛剛出臺了公務接待不得喝酒之規定,細忖之,人在旅途,不耗公款,自費酌之,當不違例。喝了老陳的酒,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買了一些助助興。酒杯是沒有現成的,老陳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先是用酒瓶蓋當了酒杯,實在是太小,不符合西北大碗飲酒之豪放。後老陳靈感突發,因酒瓶是塑料瓶子做的,索性把酒瓶連蓋五分之一處切割了下來,做成了一酒盅,頗有爵士風範,倒也爲我們這漫漫旅途增添了一抹色彩。

二、認親

次日早上大約九點鐘的光景,列車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阿圖什車站,這個站在衆多在站中算是一個小站,只停靠兩分鐘,大家擔心下不了車,都早早地向車門口擁去。

走出火車站,自治區總工會住阿湖鄉四個村的住村工作組都已安排車輛前來迎接,有的是工作組的負責人前來,有的是會開車的工作組成員前來,這樣也能節省座位,畢竟我們一行有30多人,車輛也是有限的。好些雖同事多年,但平時難得出差公幹,大家擡頭不見低頭見,也感覺不到多麼的親切。

自2014年開展“訪惠聚”工作以來,大多同事都輪流到阿湖鄉四個村住村工作一年時間,好些同事一年基本上是見不了一面的,這次見面便顯得分外親切,再有力的握手也不能完全表達同事之間的深情厚誼,更何況人總是富有豐富感情的,好些同事相見熱情擁抱,激動萬分,倒也體現了同事之間的真性情。

我們第四組9名成員結親對象安排在託格里克村,但吃飯、住宿卻安排在了尤喀克買裏村,這時纔看到住尤喀克買裏村工作組組長亞森部長親自駕車前來接我們。阿湖鄉的四個村對於我來說是有一些印象的,去年6月份的時候,利用在阿克蘇地區贈送維文報刊活動的間隙,我和工人時報社的幾名同志代表報社到四個村慰問了住村工作組的同事,這幾個村都去過。當然,由於時間的關係,也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下,對當地的風土民情是沒有來得及深入瞭解的,畢竟那時工作任務僅僅是慰問工作組的同事,其他事也就無從關注。

到了尤喀克買裏村,見到了好幾個月未見面的同事,感到分外親切。宣教部的興國同志正和其他幾位同事跑前忙後爲大家準備早餐。開飯時,我們喝上了他們爲大家準備的新鮮牛奶和奶茶,就着精心調製的小菜,吃着可口的饢餅,特別是組裏男同志親手蒸的饅頭,心生的感動無以言表。

這個組和其他幾個組情況有別,五名成員清一色的是男同志,從大家的口中早就聽說興國同志擅長於烹調,沒想到嚐了他的手藝後,真的與一些酒店的飯菜相比也不遜色,甚至有的菜比酒店做得還有些特色。在隨後的兩天時間裏,我發現工人療養院的東新副院長和馮挺同志的手藝竟然也是不錯的,覺得我的水平也莫過如此。想到在這離家3000裏外的南疆農村,在沒有女同志的情況下,五個男人能在艱苦的環境下把生活打理得有模有樣,實屬不易。

接下來,在託格里克村我見到了自治區總工會第三批住村工作組的總領隊鄭律明副主席,沒想到見到他時頗感意外。當時,他腰繫圍裙正在廚房忙碌着,旁邊雪梅同志正在打下手,看到此景,着實心生感動。感動的不是男人會不會做飯的問題,其實我對男人會做飯並不排斥,相反,我從小就會做飯,並能做得一手好菜。

我的感動緣於鄭律明副主席作爲一名廳職領導同志,能上得會堂、下得廚房,這其間更多是折射出的一名領導同志的人品官德修養的問題。我們常常講反四風,理論上講一講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落到實處總是有一些距離和難度,但鄭律明副主席作爲一名領導同志在這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裏,吃住都不方便的情況下,能做到虛懷若谷,沒有領導的架子,和工作組成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這豈不正是我們共產黨人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執政爲民的樸素情懷的集中體現,也正因爲我們的黨有了一大批這樣的黨員幹部,才使得黨的事業蓬勃發展,不斷推向前進。

下午四點左右,“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啓動儀式在阿湖鄉託格里克村正式拉開帷幕。我們第四組成員到達村委會大門口時,院子裏已有早到的村民,他們早早趕來迎接遠方來的客人,這些客人從此後彼此將成爲親人,這是我們盼望的,也是村民所期待的。

在雪梅同志的幫助尋找下,我找到了結對的親戚。親戚是一位七十多歲的維吾爾族老人,在翻譯的幫助下,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馬拉木沙·艾買提,已經75歲高齡了,根據活動安排,第二天還要到老人家裏認門,更多的情況也就沒有再問起,就拉着老人的手步入了村裏的會議室。

在啓動儀式上,國際部部長蘇峯同志滿懷深情地談了他從2010年以來在託格里克村扶貧的感受和體會。剛到村裏時,這裏交通極不便利,飲水也是個大問題,村民生活比較貧困。三年時間,在自治區總工會的支持下,想方設法,協調資金,帶領村民搞建設,解決了困擾村民祖祖輩輩的吃水問題,使大家告別了澇壩水,喝上了放心水。在村裏幾乎家家都有訪惠聚工作組當年扶貧送來的良種牛和羊,村民親暱地稱這些牛和羊爲“蘇峯牛”、“蘇峯羊”。

說到動情之處,蘇峯幾度哽咽,泣不成聲,讓人動容。會上,宣教部李枝榮部長代表住村工作組談體會。他用維吾爾語向村民致意,贏得十分熱烈的掌聲,這也更加拉近了和村民的距離,會場的氣氛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李枝榮是第一批住村工作組成員,剛到尤喀克買裏村時,村上平添了七口人,一切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既要搞基本建設,更要一家一戶入戶摸清情況,早出晚歸,不辭辛勞,大家硬是挺了過來,爲第二、三批住村工作組打下了好的基礎。

枝榮同志的發言,都是他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也都是有感而發,句句發自肺腑,和村民產生了共鳴,贏得一陣陣的掌聲。枝榮同志是一個善於學習積累的人,也是一個勤奮刻苦的人,爲人比較隨和低調,在機關人緣比較好。他出生於“書畫之鄉”的甘肅通渭,從鐵路戰線的最基層幹起,一步步走到了鐵路局機關,後來到了我們單位。多年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堅持書法練習,在書法上頗有造詣,作品在全國多次參展並獲獎,併成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特別是在前年自治區第一批工作組住村期間,他把住村的點點滴滴以隨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結集成書,以長篇報告文學—住村民情日記《零距離》出版發行,成爲一本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活教材,社會反響很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正所謂天道酬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善於學習積累並做出成績方面,我始終以枝榮同志爲榜樣。隨後,兩名村民代表先後發了言。最讓人感動的是一名維吾爾族老黨員搶着發言,用他的所見所聞,講述扶貧組、住村工作組到村裏來後這些年村裏的發展變化,給老百姓帶來的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真切切的好處和實惠,講到動情之處,老人家幾度哽咽。

啓動儀式後,村裏小廣場上歡快的手鼓打了起來,悠揚的都他爾、熱瓦甫彈了起來,熱情歡快的維吾爾族舞蹈跳了起來,熱氣騰騰的抓飯端了上來,一派過年過節的時候纔有的歡樂氣氛瀰漫開來。這裏的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親戚們的臉上洋溢着只有過年過節纔有的笑容,這笑容是內發於心的,是親人間情感的真實流露,是僞裝不出來的。

自治區總工會的領導、住村工作組的同志、結親的同事和村裏的親戚們一起舞起來、跳起來。這裏不分彼此,沒有領導和羣衆之分、沒有上下級之別,有的只是親如一家的魚水情。在這裏不需要任何語言的交流,或者說任何語言在這裏都已成了多餘的東西,行動纔是最好的語言。

你拉我的手,我拉你的手,一雙手緊扣另一雙手,手與手相握,心與心交融,一雙手溫暖了另一雙手,手與手相牽從此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誼。

在這共跳一支舞的歡樂時刻,我握着馬拉木沙·艾買提老人滿是老繭的手,看到老人臉上如刀一般刻畫出來的道道皺紋後面洋溢着開心的笑,那是一種幸福而又真誠的笑容,是對當前富足生活的心滿意足的笑,是對美好未來無限憧憬開懷之笑。這一刻,我的眼早已不爭氣地溼潤了,也在這一刻,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我們黨真心爲民的博大情懷。如果說“訪惠聚”是源頭之活水,那麼,“民族團結一家親”則更是流進老百姓心中的一泓清泉,把好事做實、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這纔是共產黨人“爲人民服務”的生動寫照。

三、融情

11月2日上午10點,我們早早趕到了村委會,在各小組長的帶領下,我們懷着迫切的心情向親戚家走去。我們這個組一共五人,小組長是副巡視員趙兵發同志,組員有張青大姐、玉山·吾斯曼和白迪努爾·吐爾遜,白迪努爾·吐爾遜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們這個組的翻譯。張青大姐是去年在這個村住村工作組成員,對每家的情況都是非常熟悉的,加之她這次結親就住在這個村,她已迫不及待早早地自行前往親戚家中進行了走訪,她今天想在臨走之前去看看去年在這裏沒能帶走的狗。聽說去年她走之前把狗委託給一戶村民了,村民最後讓狗爲他家看護羊羣,據說這狗十分地忠心賣力,有了它看護羊羣后,羊再也沒有出現過丟失。

幾戶親戚家距離村委住地比較近,我們索性放棄了乘車,都堅持步行前往。一路上,見到的老鄉都主動熱情地用維吾爾語言和禮儀向我們打着招呼、互致問候,讓我們真正感受到這裏的民漢關係和諧融洽。到馬拉木沙·艾買提老人家門前時,我們看到從門前十多米開外,早已進行了認真灑掃,地面是泥土的,因時間久了,再加之經過精心打掃,地面上泛起一層鋥亮的光來,一看主人家就是勤勞的人,和其他幾位同事說起這事,他們都在這個鄉住過村,據他們講,這裏的老鄉都很樸實,也很勤勞,一日三掃成了他們生活持家的`必修功課。

我們到院子門口時,主人家已聽到門外的聲音,一個個頭矮小的女同志從院子裏跑了出來,熱情地和我們打着招呼。我們的義務翻譯白迪努爾·吐爾遜向女主人一一作了介紹。通過翻譯我們得知,馬拉木沙·艾買提老人因大兒子是木工,需要有幫手,一大早老人就趕到大兒子家去幫忙去了。進得院子裏來,院落和其他人家相比相對小了一些。這裏的民居有些特色,不管房屋大小,清一色地都是如北方的四合院一般,東西南北屋的座落,在院裏看天空猶如“天井”一般,當地居民都把這樣的院子叫“天井”。在這裏經濟條件好一些的,院子就大一些“天井”也就大一些,條件差一些的,院子小一些,當然“天井”自然也就小得多了。有些院牆壁是土塊壘成的,有的是用紅磚砌成的。當然,年代久遠一些的大多是土塊,新修建起來的基本上都是紅磚的。我的親戚家院子久了些,自然是土塊壘成的,正面有三間、對面也是三間,大門左側有一間房子,正對大門那一側有兩間房子。

經問詢得知,大兒子、二兒子都分家另過,兩個女兒都早已出嫁了,和兩位老人一起生活的是小兒子。在親戚家裏,我也只見到了女主人和她的兩個女兒,在我們說話有一陣子時,她的正在生病中的兒媳婦也過來打了招呼。兩個女兒和兒媳婦都抱着一個小孩。女主人買熱木尼沙·吾買爾68歲了,患有糖尿病和氣管炎,在交談中女主人不停留地喘着氣,呼吸極不順暢,看來是比較嚴重的。得知她參加了醫保,住院治療可以報銷一部分,對此,女主人很感激黨和政府。她說,過去自己得病自己掏錢治,現在看病政府報銷一部分,這是過去多少朝代沒有的事情,孫子、孫女上學,從小學到初中不要錢,現在到高中畢業都不要錢了,種地還有保險,還有各種政府補貼。當說到兩個兒子家裏蓋房子,一家是搬遷房,政府給了八萬元補貼,一家是抗震安居房,政府給了近三萬元補貼時,女主人明顯地有些激動,說話也有些哽咽,我拉着她的手時感到有些顫抖,後來她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一下子流了下來。由於語言交流障礙,我以爲她有了什麼難事才流淚,經翻譯才知道她是很感動才流淚。在翻譯的安慰下,女主人情緒慢慢平復。我爲她送上了單位統一安排的禮物,一部電信酷派手機,聽銷售人員介紹,內存比較大,功能比較多,關鍵是這款手機最大的優勢在於單位和新華社溝通協調後,專門安裝了可以收聽、收看維吾爾語言和文字的新聞播放,這一點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親戚們是十分實用的。贈送完禮物後,我和女主人一家七口人合了影,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沒有男主人,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和小孩。

當我們要離開時,女主人抓着我的手不放,要留我們一行吃飯,由於時間關係,吃飯顯然已經以來不及了,只得讓翻譯再三解釋,女主人最後才極不情願地鬆開了手。

從親戚家出來的路上,大家交流各自親戚家的情況,大家一致感到這幾個村村民生活這幾年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尤喀克買裏村經過“訪惠聚”工作組的幫助,更是成爲第一批“放心村”了,能成爲“放心村”對於南疆地區的農村來講,這是莫大的殊榮。從經濟上講脫了貧,從此不需要扶貧了;從政治上講村裏民族團結走在前列,沒有重點人和重點事,是讓老百姓放得了心的,是完全可以安居樂業的,這樣的村是老百姓期盼的,也是全疆各族人民共同追求並努力爲之奮鬥的。

走出親戚家老遠了,我回頭看,女主人還站在家門口向我們張望,看到我轉身,女主人揮動了她的雙手向我致意。那一刻,我的心再次被什麼東西揪住了一般,有說不出的觸動。這裏的人民是純樸的,是嚮往穩定和平的,對黨和政府的關懷都能銘記在心,都能以感恩之心回報黨和政府,都能和一小撮害羣之馬作堅決的鬥爭,這就是我們最堅實的執政基礎,更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石。

再往回走時,發生的更多的事讓人心生感動。同住一個房間的自治區工會幹部學校副校長俞建國一見面就激動地告訴我,說他在回住地的路上,一打饢餅的女主人見到他時,迅速拿起了一摞饢餅追了過來,一定要讓他帶回來給大家品嚐,再三推辭不過,只得收下了後女主人才罷休。無獨有偶,我們第四組成員女工部部長哈提熱·艾合買提江見我們從外面返回,跑進她住的房間裏搬了一箱饢到我們房間,她說這是她去年住村期間認識的一個老鄉,一大早打好後給她送來的,幾經推辭,老鄉生氣了,她只得收下作罷。正在我們紛紛收拾行李準備起程時,這時門外傳來一名維吾爾族女同志的聲音。原來她是李枝榮部長前年住村時結識的維吾爾族妹妹,她是專程來送枝榮部長的,併爲我們這個組的男同志每人送上了一頂維吾爾族小花帽,這是我到新疆三十年來第一次收到的維吾爾族小花帽,這一刻,我覺得戴在頭上的小花帽倍加珍貴,她象徵的是兩個民族之間的友誼!

相見時難別也難。締結的是親情和友誼,留下的是永久的記憶,我們多麼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那一刻啊,所幸再過兩個月我們還將再來走親戚。當我們的車離開村子時,透過打開的車窗,我聽到身後飄來了歌聲,像維吾爾族鄉親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唱出的歌聲,又近似回族的花兒調子,更像是傳唱幾千年經久不衰的信天游……

歌詞是這樣的:石榴籽兒密匝匝/皮薄籽甜入口化/石榴甜在心裏頭/黨的恩情說出口。那年來了個扶貧組/種牛種羊送到戶/千里送來小樹苗/核桃紅棗早已熟。接着來了訪惠聚/柏油馬路到門前/水渠修到地壟頭/良種雞鴨遍地走。好事串串沒說完/認親的隊伍又入了戶……

車漸行漸遠,遠處的歌聲已聽不清晰了,我的眼晴早已模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