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沙流日誌

沙流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沙旅的喘息似乎停滯下來,久遠的駝鈴聲隨着駝峯的臥伏無聲無息,亙古的沙從不留戀夕輝的觸摸,掠過沙際閃爍的金色,瘋狂的跳躍後,擠縮着沉默起來,冰冷的平靜凝固着死亡般的沉寂。

沙流日誌

沒有篝火和星煙,許久的幹裸地骨頭閃着綠色磷光,使沙丘,沙浪有了生命的記憶,似乎能呼喚出那殘酷歷史中一點鮮活的痕跡。不過,記憶可否是當時那瞬間渴望生還的延續,痕跡是否又是最後一點力氣掙扎的努力,本無所考證,其實這些不過是沙粉碎的夢。

當陽光又一次給大地生命的契機,自然的選擇中有衆多的可以生存,但歲月是世界的繁雜和歷程,縱使成長中曾有過飛翔的夢,只怕更多地是恐慌的心境,或許成長有時只是多些無蹤的腳印和太陽下影子的晃動。無論如何,初啼無疑表明將進入一次偉大的旅行,可以理解的是人最初時只有一片空白,只是血肉在不斷成長中豐富起來,漸漸懂得生活,懂得需要,懂得擁有更多。

生活啓示着必須承受的壓力和麪臨挑戰。得意時覺得夾縫都太寬,受挫時覺得門又太窄,多數是擦傷了肩膀泛着紅嫩的光澤,青春的朝氣就這麼一點點揮發掉,真正沒有感受到多少年輕的愉悅。或許這時生命的意義纔剛剛開始,當面對一切被打破時,翻動的世紀塵埃飛騰起來,才明白自己已經流逝了許多富麗的年華;該知道狂馳的車留不下腳踏實地的親歷感受,需選擇可以讓生活繼續下去的勇氣。

走不出城市,領略不到田野的風光;走不出陰影,感受不到明媚的太陽。放開思想的繩纜,端正人生的態度,完美是要從拼搏中塑造。信念永遠需要堅守,要清楚的知道,肌膚之痛可以折碎神經,思想之痛卻可以折斷人生。雖然常常面臨的是陌生和複雜的環境,不過揮毫和舉鎬其實都是在不同的紙上抒寫豐富的秋盈,價值的大小不會悖逆價值的等同。歲月的路鋪開,怎樣去描繪銅春,銀夏,金秋和玉冬,看一看手上是否爬滿了燈影與繭子。

風采的世界中有許多溫和與寧靜,晚春裏飛舞的楊花,碧空中沉柔的雲朵,這些自然景象的和諧與優美,婉如一幅畫,不過畫的邊緣又是什麼?長流駭浪怒河狂濤,還是桃林、小居、斕屏芳動,或是駝羣、沙壁與寒冷。不敢懷想千年的征服,該是從一條綠色的風景線上體會到生命的真正。應該說優美的是治沙者弓背的身影。沙浩與驚風在血汗與青蒿中凝結了,這種偉大的情懷正在邊緣上歌頌,寒風捶硬了勇敢者的筋骨,拓荒者睿智的目光,在探索與發現中鑄成生命的河流。

沙展示着歷經億萬年後揉碎的美,然而美中又曾有多少吞噬着其他生命的狂燥野性。從來人們就希望飛過沙漠的是鳥的翅膀,而不是鳥的靈魂,可是沙太乾渴了,渴的血液都流出了響動。它要延伸,伸得荒蕪可怕。

經歷了現實生活,才感悟出過去的許多錯誤,該知道血管流淌的不是和沙一樣的屬性。諸多人類卻在慾望的膨脹中毀掉自己,從沒想過以後或將成爲沙際中閃爍的綠骨,或將成爲可憐的無人祭祀的荒曠孤魂。

遼闊的土地上沒有更多的屏障守護,不願看到的是流淚的城市,痛楚的鄉村;當站在一處看不到親切的土壤時,等待的是徹底的絕望和悲涼。征服沙流,征服人性,讓田園綠色涌動,城市燈火通明,孩子可以枕着芳草和蝴蝶的翅膀做夢。當然這一使命異常沉重,沉重中有多少人性的永恆。

生命在悄然的生長,死了螞蟻的軀體比一粒塵埃更輕。當飛揚的暴迷住你的眼睛,會是風的責任?風比不得我們這些智慧生命,或許沙也是一種生命,不過主宰世界的人類,應該懂得弱敗強生的過程。

記得曾去過一個地方,在那條鬆弛的沙路上走一趟,鞋就辨不清什麼模樣,半褲腿的塵灰,還有硌腳的砂粒,不得不坐下來倒掉。有樹,也有稀疏的陰涼;有水,卻澆灌不了兩菜畦茄秧,當然也在乾燥的臉色,抽緊的皺紋中感到不安。住在那的晚上,風在院外柴梢上嗚嗚作響,醒來時看見從窗縫透進來的一層沙塵,分明留下細小的螞蟻爬過的足印,而牙齒間乾澀的`沙感是因爲不雅的睡相嗎?

科學的人類先知先覺,再去那個地方的時候,早已綠色盎然,鬆楊成蔭了。善於覺悟是人天賦的靈性,除舊革新中除了沒有想到的,質樸的人們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沙是一種歲月的收藏,沙很美,只是在美中缺少了溼潤的顏色。在不斷的歷史磨礪中無疑留下很多人的軌跡,人性的寬容。人生的每一個細節,正一寸寸的跋涉着輝煌和死亡,爲了目的而生活的人們創造着世界,而世界也極有可能在他的利益中毀滅。不過一觸即破的影子正在淡化,而黑暗中的光明正在凝聚成和諧得到永生。

沙很美,腳下的沙正一步步覆蓋着歷史的烙印。正需要的是回頭觀望,反思是對每一個靈魂敲響的警鐘。沙旅的喘息停頓下來,久遠的駝鈴聲亦成爲久遠的寄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