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愛與恨的距離的人生感悟

愛與恨的距離的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愛與恨的距離究竟有多遠?是一線之隔的兩種心情呢?還是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或是糾葛不清的情結作祟?抑或如影隨形般的深沉情愫?

愛與恨的距離的人生感悟

有一部外國古典連續劇,其中有一段故事情節,敘述老和尚引述佛經內容對徒弟說,人們的心中不要愛戀一個人,纔不致於因爲無法相見而痛苦;同樣道理,人們也不應該憎恨一個人,以免因爲時常相見,或是想要復仇與報復,因而更覺得極爲痛苦!

這兩種愛恨分明的極端心情,不禁讓人覺得一頭霧水之餘,更無法理解真正愛與恨之定義。

不過還好有些高智能的人,總是蠻有權威的表示:當人們愛到最高點的時候,可能會轉而變成極致的恨!換句話說,愛與恨只是一線之隔的心理狀態,兩者之間的關係,隨時都有可能轉換而且糾葛不清。

如此說來,當人們心中充滿愛意的時候,卻還得隨時提防變調的感情,以免日後演變而孳生爲仇恨的淵藪。

果真如此,那麼愛與恨的心理狀態,除了讓人捉摸不定之餘,更是一種難以駕馭的災難,而且可能隨之而來的悲慘後果,卻如影隨形盤踞在人們的心中。

不過假使仔細思索真愛的感覺之餘,真的如專家所詮釋那樣複雜嗎?它們非得以不同形態出現嗎?如果以更白話的說法解釋:假使無法擁有極致的愛戀,難道就會變成毀滅性的仇恨嗎?

平心而論,此種愛與恨的糾葛情結,不但讓人無法接受之外,而且更會導致極其鬱卒的心理,以及衍生成爲極度之障礙。

因爲人們倘若得不到完整的愛,就有可能產生足夠的恨意,然後以玉石俱焚的心態,讓彼此墜入同歸於盡的死衚衕裏,那真是人際關係最大的災難呢!

然而其實真正懂得真愛的人,在內心深處所醞釀的情感,也許會否定上述的詮釋與結果。

好比付出真摯而完整的愛,雖然不一定可以得到相對之回饋,不過卻也心甘情願而毫無怨尤,例如父母親對於子女之愛,就是屬於這樣的情況。

另外具有真正愛心的人,更以寬廣的.心胸與包容,作爲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所以即使看不到回饋式的愛,也不見得會轉而成爲極端的恨,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諸多宗教家之真愛。

如此看來,所謂愛與恨如影隨形的說法,也許只是某一部分的心理狀態罷了,並不能夠代表所有人性之本質;或者更精細的說,假使因愛而生恨的過程,只不過是露出自私與愛慾的真面目而已,絕非正常人們所應該有的思維

這種自私與愛慾的心理,總是認爲自己所付出的愛,非要得到別人的回報不可,因此如果得不到自認爲等值的回饋,便認爲真情付水流般而浪費,其最後之結果,乃會隨之而興起仇恨的情愫了。

不管人們是否真的瞭解真愛,或者真正具有智能的心情如何,其實很多人此生爲人的美好因緣,想必都會迷失在愛與恨的範疇當中。

也許這是人類的宿命,人們甚至因此而覺得痛苦不堪,或是抱持着鬱鬱寡歡的心情,進而感嘆生命的意義着實極其渺茫!

想必這是心中所積存的愛恨情結,導致負面情愫作祟必然之結果,當然這樣的人生與心情,或許會覺得無趣極了。

因爲抱持着此種心情的人,也許體會不到真愛的滋潤,更感受不到其中之喜悅;尤有甚者,可能會讓心中充滿仇恨的魔咒,不自覺而封鎖住了純潔的心扉。

因此,人們對於愛恨情結的感受,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將是一種非常可惜,而且令人覺得遺憾至極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