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別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最愛的人人生感悟

別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最愛的人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樓上不時弄出很大動靜,是鄰家男孩在跟他媽吵架。時光溜得飛快,前幾年虎頭虎腦的小鮮肉,轉眼已上中學,下巴還悄悄鑽出青黢黢的胡茬兒。尖叫、摔門、砸東西,伴隨着快步跑下樓的咚咚聲,那些母子倆手牽手的暖心畫面許久不見了。

別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最愛的人人生感悟

聽過不少吐槽,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最難搞,小天使變惡魔,這似乎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所謂疼痛青春,痛感之一就是親情的疏離、隔閡甚至撕裂。修復得好,就像樹皮上的一塊疤,作爲成長印記而存在,並不阻礙迎向陽光枝繁葉茂;修復不好,可能就是心底一塊疤,暗傷隱隱,不定期發作,即使成年之後在陰雨天也會痛癢交加。當然,家裏的“戰爭”一直都有,只不過由於青春的陣痛,格外激烈。

生活很累,每個累了的人都需要一個情緒垃圾桶。一項心理學調查說,大部分男人對老媽發火最多,大部分女人對老公發火最多,離異者對孩子發火最多,沒有了母親的男子甚至會跟桌子凳子發火。

我自己也有類似感覺,越是對親近的人,越控制不住惡魔的一面。爲什麼我們在人前謙和客氣,賢淑知禮,卻總是忍不住把最壞的脾氣砸向最親愛的人,對伴侶挑三揀四,對孩子粗暴發火,對父母看不順眼,對死黨刻薄毒舌?

大家都聽說過踢貓效應。老闆批評了員工一頓,員工心裏窩火,回家看見兒子調皮,正好一頓臭罵;兒子當然鬱悶,狠狠踢了貓一腳;貓衝到街上,恰巧遇上一輛車,司機爲了避讓,不偏不倚撞上了過馬路的老闆。

我們都是踢貓效應生物鏈上的`一環,在接收別人壞情緒、傳遞自己壞情緒的過程中,受着傷,也傷害着別人。壞情緒就像便便,不排泄出去,一定會憋死。

窩火時,誰又能成爲發泄壞情緒的“下線”?上司?腦袋進水不想混了吧;同事?人在江湖飄隊友太重要;客戶?就差燒炷香供起來了;朋友?不達到死黨級別真不敢任性發飆;七姑八姨公婆妯娌?天啊,就算一年不見都可能沾上口水是非呢;陌生人?沒看見社會新聞三天兩頭曝出什麼一句話釀血案呀……

人永遠是幾害相權取其輕,能夠零成本發火或低成本發火的人,也就那麼三兩個,他(她)們,必須是你感情和生活的核心成員——今天吵完架,明天還得一張桌吃飯;對他獅吼“走開”,真走了你立刻擔心外面下雨他沒帶傘;剛狠狠罵一頓,看着他(她)小星星般的眼睛,心裏立刻岩漿融化憐惜萬分;還有,無論你再嫌她嘮叨、守舊、摳門,深夜回家,暖白燈光下她還是像多年前一樣等着你……因爲熟稔、親密,所以無所顧忌。

無所顧忌,不代表被傷害者麻木無感;輕易原諒,不代表感情完好毫無痕。

有個金句這麼說:情商最高的行爲,就是對最熟悉、最親切的人,依然能保持尊重和耐心。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脾氣的炮火轟炸到最親愛的人,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爲。

所以,擁有情感的“備胎”很重要,這備胎並不是人,而是事物——可以是職業,可以是才藝、讀書、旅行……在這些親子、夫妻、情侶等等關係外的“備胎”上多傾注一點熱情,遇到負能量超標時,它們可以成爲你減壓的祕密花園。當注意力不侷限於那百十平米的小戰場時,擁有更開闊思維、更散淡心境的你,就不會淪爲亂髮脾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