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1

魯迅的《風箏》是一篇散文,文章說的是“我”不許只有十歲左右的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爲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仔細探究這篇散文,還可以悟到這樣一層道理,中國人的思想行爲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惟有這樣,纔不至於幹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爲,而正當的行爲也應該捍衛自己正當的權利。只有科學思想,才能照亮中國人的思想行爲。

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幫助學生探究文章的主旨。

第一個問題,“你認爲文中的‘我’愛弟弟嗎?請從文中找依據分析。”學生認爲,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爲小兄弟有出息,是恨鐵不成鋼,是兄長對弟弟的管束。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爲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第二層面,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難在第三層面,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這一層面,我設計的問題是:“精神虐殺的這一幕”說明什麼呢?但是探究還是遇到了難處,只能我做提示。這一層後面講下來,覺得很吃力,好在只是進行一種嘗試。看來,對於魯迅的文章,如何讓學生自覺挖深、而不是教師幫他挖,還得繼續思考。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2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課《風箏》文章語言樸實,讀來親切、溫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快樂的嚮往之情。

好文的章來源於生活,這樣一篇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拉近師生距離的機會。爲此,我設計了一個非常童趣的歌曲導入——歌手蘇紅的一首動聽的《三月三》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情緒一下提高了,很好的導入了新課,爲課堂的教學打好了基礎。

語文新課標要求讀書要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基於這點,我把整堂課的重心都放在了朗讀上,有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着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我個人認爲有不足之處,齊讀時忽略了對學生朗讀語氣的指導,效果欠佳。

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點是讓我不太滿意。正因爲太想讓孩子們積極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於主動,學生過於被動。在教學“做風箏”環節時,學生準確地找出了描寫孩子們快活心情的句子“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接下來的環節學生表現得不夠主動,而我也沒有把它處理得很好,以至於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抒發,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活。我想當時如果能讓學生自主體驗,自由發揮,說一說他們心中的憧憬和希望,想一想“幸福鳥”的含義,體會一下爲什麼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風箏上,這纔是重中之重。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注意到了在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時應該把握好時機,而不能一味地以讀代講,三年級學生的領悟能力還有限,語言表達的水平還有待提高,我會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3

《風箏》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寫了我們“放風箏”的快樂與“找風箏”的傷心,表現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朗讀指導,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讓學生體會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與“找風箏”的傷心。當孩子朗讀有進步,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

  二、利用課文空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

如在體會放風箏的內容時,我抓住了一句話:“他們拼命奔跑,拼命地喊叫”進行語言訓練你覺得他們會喊叫些什麼?誰能配上表情動作一起來喊一喊?並讓學生結合插圖自由地想像,使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大增,參與表達的小手林立。

  三、學練結合,引導學生習作。

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值得研究,是文中的一個空白,是很難得的練筆內容,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像。在這裏我要求學生根據內容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我沒要求字數,孩子們卻洋洋灑灑寫了成篇的好文章,真令人讚歎他們豐富的想像和細緻入微的描寫。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4

上完本課,我空出時間讓學生質疑,有位學生提出:課文最後一句話我倒不如躲到隸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句話怎麼理解?說真的,我認爲把作者寫的《風箏》安排在第一課,未免太難了。因爲作者先生的文章語言比較隱晦,作爲老師,有時都一下子都轉不過彎來,何況是剛進初中的學生?這位同學提出本課觸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話。我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最後請同學來回答:這句話強調地指出: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勢力、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須堅持戰鬥,不能退縮!

另一位同學接着回答:這句話和第二段中的我現在在哪裏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相照應。我去查有關的資料,作者寫這篇的文章是1924年,當時中國正處於軍閥統治下,所以,這句話是當時自然氣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對政治氣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學還提出了許多問題,我都讓他們通過討論自行解決。同學預習課文時,碰到問題能去查找資料,這是一種探究精神的體現;經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通過幾節課和同學一起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三年級課文《風箏》教學反思5

  【第一課時】

今天上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將課文讀通讀準,並學習生字。導入以後同學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詞和句,發現同學讀課文讀得很慢,一遍課文就得五分鐘,然後單個分段讀大家一起爲其正音,然後整體理解課文,邊讀邊劃出描寫小朋友們做、放、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在我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同學的聽講率不達標,一局部同學聽成了劃出寫這三方面的句子,沒聽到心情二字,不過看到不少同學很會抓重點詞,這一點我很欣慰。

找出重點句後讓同學讀說說小朋友們的心情變化,然後讓同學把自已在讀書時的疑問提出來,有的同學就提了他們的情會什麼會變化呢?還提出一些難懂的詞。然後我就把同學趁機拉到了生字上,讓同學自同學字詞,聯繫課文中的句子學。然後小組檢查。並將難的詞班內交流。生字教學用了近十五分鐘,比以前節省了很多,同時也發現同學自同學字能力提高了不少,看來生字以後可以慢慢放手了。

  【第二課時】

在上節課我和同學一起理清了本文的文理,此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明顯多了,主要把重點放在對每一自然段的感情朗讀和對小朋友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體會和掌握上。所以,本節課就組織同學讀文並說說自已最喜歡哪一段,然後開始讓他說說爲什麼喜歡,從而指導朗讀,再指名讀,大家評一評他哪裏讀得好,哪裏需要改進,在教學時重在讓同學通過讀文理解並感悟,忽略了詞語,沒有把詞語抽出來單獨教學。

課尾讓同學自已想象他們找到自已的“幸福鳥”了沒有,同學分成兩派,有的說沒找到,因爲風太大了,風箏又飛到了雲彩上表示飛得很高,所以肯定掉到別的村子去了,有的說找到了,因爲水磨坊就在村子很遠的地方,找不到他們肯定不會回去的等等,從同學的回答來看同學都是在捉着課文中的詞句來說自已的理由,看來同學已學會通過反覆讀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