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匆匆的修辭手法好句

匆匆的修辭手法好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匆匆》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下面小編爲大家收集了這篇文章的解讀,供大家賞析。

匆匆的修辭手法好句

匆匆原文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 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如今又到了哪裏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爲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解讀

匆匆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下面,我就文中一些優美語句進行分析。

比如文章開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這兒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排比句描寫出一幅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反問句與前一句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後引人產生聯想和想象,覺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可以。心裏油然而生一種淡淡的憂愁。

再如這句也寫得很美:“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這裏運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讀到這裏會有一種無奈的感覺。

還有這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

這句話用排比和擬人的手法從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賦予時間以人的靈性、動作的快速。讀後時間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覺非常深刻。

最後,文章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來結束全文,這個反問句既照應開頭,又強調時間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構思精巧,作者匠心獨運地以發問句式爲紐帶聯結全文,一步緊似一步地展露內心的思緒。通篇只有六百來字,居然用了十一次問句,其中包括疑問、設問、反問句。在一連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設問中,表現了一個微妙的內心世界。

以上這些句子在整個結構中,實際上是起了個牽引情感的線頭作用,通過它一層緊扣一層地點明瞭主題,一次一次地深化了主題。這樣不落俗套的藝術構思,確是有作者獨特的風格。

《匆匆》這篇文章正是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如此優美,喚起我們的聯想和想象,使我們受到感染,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重新對生命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追索着生命的價值,一種對時間的來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認真分析《匆匆》的修辭手法,對以後的閱讀和作文都會產生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