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蘇門四學士介紹

關於蘇門四學士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合稱。

關於蘇門四學士介紹

都出蘇軾門下,最先將此四人並稱加以宣傳即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玘書》)。另,蘇門四學士又和陳師道、李廌合稱蘇門六學士。

  黃庭堅介紹: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黃庶是專學杜甫的詩人,舅父李常是藏書家。黃庭堅自幼好學,博覽經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進士第。神宗熙寧時期,黃庭堅先後任汝州葉縣(今屬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元豐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縣(今屬江西),政令清簡平易。七年,移監德州德平鎮。元□時入京編修《神宗實錄》,其間蘇軾知貢舉,曾聘爲參詳官。《實錄》修成,黃庭堅遷起居舍人。紹聖時新黨章□、蔡卞等用事,-元□舊臣,黃庭堅被劾修實錄誣枉,責貶涪州(今四川涪陵)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後移戎州(今四川宜賓)。徽宗即位,受命內遷,又因趙挺之排擠,被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死於貶所。黃庭堅爲蘇門四學士之首。他的政治態度與蘇軾相近,他不大讚成王安石變法,但關心國事,同情人民,爲人有抱負,有識見,講操守。丈夫存遠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貧到骨,豪氣似元龍(《次韻楊明叔見餞》),可看作他的自我寫照。他身臨逆境。能安貧樂賤,泰然自處,不以得喪休慼芥蒂其中(《豫章先生傳》)。一生承受了儒學思想的影響,對禪學也濡染較深。黃庭堅在《答洪駒父書》中說: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冷齋夜話》還載有黃庭堅的奪胎換骨法,被江西詩派奉爲創作綱領,曾對後來作者發生過消極影響。其實,奪胎換骨說,不見於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詩歌創作的重要主張。而在談論點鐵成金的那封信中他還說:凡作一文,皆須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說古之能爲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正因作者自有主旨,所以雖取古人陳言,只是作爲供陶冶之物。所以他的論文並不忽視社會作用,認爲文章應規摹遠大,必有爲而後作(《王定國文集序》)。以此他讚佩杜詩善陳時事(《潘子真詩話》引)。對理與辭的關係,肯定以理爲主,理得而辭順(《與王觀復書》)。他又認爲詩者人之情性(《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文章本心術,萬古無轍跡(《寄晁元忠》)。黃庭堅還說過好作奇語,自是文章病,無斧鑿痕,乃爲佳耳(《與王觀復書》)的.話,主張矢詩寫予心,莊語不加綺(《次韻定國聞蘇子由臥病績溪》),不雕而常自然(《蘇李畫枯木道士賦》)。這兩方面的看法自然都不

  秦觀介紹:

秦觀(1049~1100) 北宋詞人。字少遊,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喪父,侍母家居,借書苦讀,研習文詞。個性豪雋,喜讀兵書。神宗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作《黃樓賦》,賦成,蘇軾譽爲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自編詩文集10卷,名爲《淮海閒居集》。同年蘇軾向王安石推薦他的詩,安石贊爲清新似鮑謝。元豐八年,秦觀登進士第,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蘇軾以賢良方正薦之於朝,爲嫉妒他的人所阻,沒有赴任。元□三年,應制科考試,進策論,爲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祕書省書籍。後遷正字,併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 元年(1094),元□舊黨受打擊,秦觀因爲與蘇軾兄弟的關係被列爲舊黨,出爲杭州通判,繼而貶監處州酒稅。三年,又被新黨羅織罪名,削秩徙郴州,隨後又貶橫州。元符二年(1099),再貶至雷州。次年徽宗即位後,秦觀始得以復職北還,但不幸他中途逝世於藤州。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在四學士中他最受蘇軾愛重。詩、詞、文皆工,而以詞著稱。他的詞藝術成就很高,當時即負盛名,如陳師道《後山詩話》譽之爲當代詞手,葉夢得《避暑錄話》則說秦觀善爲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元豐間盛行於淮楚。他是北宋以後幾百年被視爲詞壇第一流的正宗婉約作家。秦詞以描寫男女戀情和哀嘆本人不幸身世爲主,感傷色彩較爲濃重。他極善於把男女的思戀懷想、悲歡離合之情,同個人的坎坷際遇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語言,通過柔婉的樂律、幽冷的場景、鮮明新穎的形象,抒發出來,達到情韻兼勝,回味無窮。清人賙濟說秦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詞選》),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言的。所作〔滿庭芳〕山抹微雲,把離情放在一個悽迷幽暗的特定環境中來抒寫,以素描筆法勾勒景物,以抒情色彩很濃的感慨之語,繪出了一幅精巧工緻、情韻兼勝的送別畫圖。此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八六子〕倚危亭、〔千秋歲〕水邊沙外、〔踏莎行〕霧失樓臺等名作,哀感頑豔,幽婉動人,都是辭情相稱的本色詞。它們承繼了柳永的家數,但又與柳永的俚俗、白描與講求鋪敘曼衍不同,而主要以秀麗含蓄取勝。

秦觀(1049一1100)字太虛,後改字少遊,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北宋高郵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秦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他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等,爲宋“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元豐元年(1078年),秦赴京應試,路過徐州拜訪蘇軾,秦觀作《黃樓賦》,蘇軾以爲秦觀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爲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秦龍圖墓”幾個大字。高郵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臺。

  張耒介紹:

張耒(1054~1114) 北宋詩人。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生長於楚州淮陰(今屬江蘇)。蘇門四學士之一。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任臨淮主簿、壽安尉、鹹平縣丞等職。元□初佔試館閣,授祕書省正字,官至起居舍人。紹聖中謫監黃州酒稅,徙復州。徽宗立,起立黃州通判,知兗州,召爲太常少卿,不久出知潁、汝二州。在潁州得到蘇軾死訊,舉哀行服。崇寧間爲言官-,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後得自便居陳州。張耒13歲能文,曾遊學陳州,受到學官蘇轍愛重,因得從學於蘇軾。蘇軾稱其文甚似蘇轍,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答張文潛書》)。自蘇軾、蘇轍、黃庭堅、晁補之相繼去世,張耒獨存,士人都向他問學。張耒論文,淵源於三蘇,主張文理並重,平易自然。創作以詩歌成就最高,集中有樂府詩、古律詩30餘卷,近1700首,除個人抒情遣懷之作外,寫田野風光、稼穡艱難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較多,頗有白居易、張籍、王建之風,如《田家》、《海州道中》等詠鄉土風物和農夫憂樂,《勞歌》反映出賣苦力者的悲辛,《輸麥行》寫農人勞動成果半歸倉廩半輸王的痛苦;《和晁應之憫農》寫迫於飢寒的農民操戈爲盜,在題材和思想的開掘上都頗具新意。

  晁補之介紹:

晁補之(1053—1110年),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宋史·晁補之傳》雲:晁補之爲“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從這幾句簡短的記載裏,可知晁補之生長在士宦之家、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薰陶,加上他聰敏強記,幼能屬文,日誦千言,故早負盛名。

作品

《宋史·氣文志》曾錄有晁補之《左氏春秋傳雜論》一卷、《續楚辭》二十卷、《變離騷》二十卷、《雞肋集》一百卷和《晁補之集》七十卷。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寧二年均遭禁,現存的僅有《雞肋集》七十集,其中詩賦二十三卷,散文雜著四十七卷,系補之從弟晁謙之於紹興七年編成刊行於建陽。有明晁瑮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慶元五年黃汝嘉本、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依宋本重刊本、四部叢刊本。另補之間現存一百六十餘首,有明毛晉汲古閣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舊鈔《雞肋集詞》一卷本、舊鈔《晁補之樂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孫貽端刊《晁氏叢書》本、涵芬樓刊林大椿七卷本、吳昌綬煦樓影刊宋金元明本詞本,龍榆生《蘇門四學士詞·晁氏琴趣外篇》校點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