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的範文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的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已經14年了,還從沒有做過整體的回顧與反思,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以前也反思過只是過於片面,只看眼前了。

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的範文

回想這十幾年的教學,自己比較成功的一方面就應該是尊重學生了。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主體,這是我教學中的一貫思想。所以,無論教學什麼內容,無論什麼時期,我都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爲前提。在一二年級時,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是主要教學內容,那麼我就想盡各種辦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識字時除了遵從漢字本身的特點外,請學生想辦法識記——猜謎語,編故事,做字卡,配圖畫……只要孩子感興趣,只要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和字打交道,我就給他們鼓勵;寫字時,孩子感覺又枯燥又累,這時我就引導他們比賽,看誰是小書法家,把好的寫字本貼上牆;讀課文時,同桌讀,小組讀,賽讀,全班開火車接龍讀,錄像讀,總之我想了許許多多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樂在其中,負擔感自然就少了。

然而,小學語文教學絕不是僅僅教了識字、朗讀就可以的,到了中高年段,閱讀教學令人迷惘,我唯一感到自己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抓住了年段訓練重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指導。比如,中年段培養學生概括段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教給學生利用字詞典等工具書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把一段話寫完整寫具體的方法;高年級時提高要求,不僅要能抓住主要內容,還要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作者立意,從而體會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表達方法等等。但也有問題,總覺得自己把握的還是有些片面,總覺得自己的教學中缺點什麼,卻又找不出答案。

語文教學中更重要的一方面當屬習作教學了,經歷了兩個多循環的教學,我覺得自己也算是有一些經驗,尤其是剛剛畢業的這批學生,個個不怕寫作文,應該說個個會寫作文了,有的甚至喜歡寫作文。回想自己這幾年來的做法,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

一、豐富習作形式,培養習作興趣。

,不僅寫看圖寫話,也表演寫話,觀察寫話,還鼓勵孩子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觀察作文比賽。學校把獲獎孩子的作文結集成冊作爲獎勵,雖說算不上是什麼經典大作,但孩子們都很自豪。所以,還沒有正式寫作文,他們就已經喜歡上作文課了。

二、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準備素材,絕對不做無米之炊。

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了,我每次都會給孩子很長蒐集素材,選擇素材的時間。也許是因爲自己本身性格慢的原因,孩子們沒準備好我就繼續等,有的時候竟等得有些孩子着急了,非得先把草稿給我看一看。其實我是想告訴孩子們,作文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如果沒得寫那就不寫也不要抄別人的文章,重複別人的生活。所以,我們班的孩子,無論自己作文寫得怎樣,都不會有一個人去成篇抄別人的文章,去背別人的作文。

這學期我們有篇習作是寫“生活的啓示”,開始我對這次習作也有些懵,要發現生活的啓示,就要求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時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高度,挺難的,怎麼讓孩子聯繫以往的生活,提高認識呢?我認真備課上課後,只有幾個孩子很快從自己的記憶中尋到素材,可是孩子都有一個問題:不知道這件事給他們的是什麼啓示?我知道孩子們能感受到事件中的問題就已經不錯了,他們欠缺的是用恰當的語言來概括、提升。當我給他們一點指導後,他們豁然開朗的那種興奮溢於言表。就這樣,這一次習作我整整上了一個月的時間,一點一點地教每個孩子感受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最終,當我們班二十多個孩子作文全部完成時,他們的選材幾乎沒有重樣的,有的即使對象相同,描寫的角度也不同。在這裏,我感覺到,指導習作也要從時間上分出層次,不同的孩子給不同的時間。

三、不要求孩子的習作多完美。

每次看習作草稿,我就能給孩子的習作分出層次,可是,我從不爲了讓孩子的作文更完美或打高分而費大力氣去修改,我只做到在他的草稿基礎上使字寫準確,句子通順即可。這樣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他會感到自己的進步,感到老師對他的欣賞和信任。否則,雖然我們改出了一篇篇自己滿意的作文,但滿紙的紅字、修改符號,無疑是對孩子自身的否定,不會讓孩子有多大自信去面對新的習作的。慢慢地,孩子會形成一種想法:反正老師會給我改,對付一下就行了。

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結合課內教學,推薦孩子讀相應的書籍,讓學生同伴之間交換課外讀物,給學生展示閱讀內容的機會,豐富他們的閱讀積累。

其實仔細想想,小學的習作無非就是培養孩子的表達興趣,孩子不怕寫作文,願意在自己的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就可以了。我做到了這一點,我感到幸福。

可是教學中依然是迷惑重重,語文教學到底該像王崧舟、竇桂梅老師那樣詩情畫意、激情昂揚,還是要像管建剛老師那樣目的明確,爲寫而讀;到底是要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教扶放,還是要像韓興娥老師那樣實行海量閱讀;到底要一篇課文一種方式,還是像杜郎口學校那樣固定了模式?當我們跟着這些排頭兵走走看看時,其實是自己心中依然有許多的迷茫之處:語文的課堂教學到底該教給孩子什麼?該怎麼教?這是永恆不變的話題,卻也是一直以來的難題。語文新課標中多次強調運用,可我們的孩子在考試前依然在背指定的課後題,這算是運用嗎?語文課標中始終強調改變學習方式,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替換以往的“填鴨式”,可我們在許多課堂上欣賞的依然是老師的美妙設計,情節環環相扣,言辭精美絕倫,這算是師生之間的合作嗎?大家一直在研究要用教材來教,而不要教教材,可是這個點該怎樣才能一下抓住?也就是課內的教學如何能更好地爲運用服務?倒不如語文教材也變成數學那樣吧:有要掌握的問題,然後有相應的例題和練習題,在語文裏就是兩段話或者兩篇課文式,免得有的老師不會教,到小學六年了,孩子還只是寫寫生字組組詞,背背課後題,坑人。

在我看來,當孩子們小學畢業的時候,應該有自己的思想,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該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保證的,我們就該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能夠做到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