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生活語文一年級下冊 《哥哥弟弟》聽課反思

生活語文一年級下冊 《哥哥弟弟》聽課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今天,走進了培智二班生活語文的課堂,去聽劉老師的課。一進班,同學們都整齊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劉老師在課前組織同學們把自己位置上的垃圾撿起來,保持衛生。課前檢查自己位置上的衛生成爲全校的常規,讓每個學生都養成講衛生,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然後是給每個學生髮放課本。因爲培智二班的學生年齡偏小,不會保存在自己學習用具,如果不採取措施,準是學期不過半,書就找不到了,所以老師會統一保管同學們的書。

生活語文一年級下冊 《哥哥弟弟》聽課反思

劉老師採用的是複習導入的方法,讓同學們一起跟着老師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爺爺和姥爺,爺爺和姥爺他們都是男。然後開始了新課:哥哥弟弟。劉老師出示圖片,圖片是一個大家庭的合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找到圖片裏的男孩子,班裏的同學都能找到。接下來就是如何區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年齡,年齡是區分哥哥弟弟的最準確的標準了,然後是身高,一般情況下哥哥要比弟弟高,這也可以是一個參考的標準。儀態儀表、眉宇間神情、談吐等更加隱蔽的.信息對於智力障礙的孩子來說意義不大。

果不其然,劉老師正是從年齡和身高切入,讓同學們區分哥哥和弟弟。然而,在接下來同學們的表現讓我和劉老師都有些意外。“哥哥的年齡比弟弟?怎麼樣呢?”劉老師一遍一遍的提問,班裏也七嘴八舌的說,有說小的,也有說小的。即使在劉老師一再表示哥哥的年齡比弟弟小,還是有同學不明白、不理解。劉老師針對個別學生提問,給學生舉例子,讓他和自己的弟弟做比較,看誰的年齡大,誰的年齡小。然而教學效果還是不夠好。年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詞,有很多同學甚至還不理解這個詞的含義。比較年齡大小又牽扯到比較數字的大小,它和具體事物比較大小又加深了一個層次。年齡的抽象性,對於智力障礙兒童匱乏的抽象思維能力而言難度更大了。所以在誰的年齡大,誰的年齡小的問題上,糾結了很長時間。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新概念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

很快劉老師有切入另外一個點:身高。一般情況下哥哥要比弟弟高。從劉老師給出的圖片,很容易看出哥哥的身高要比弟弟高很多。高和矮,能通過比較直觀的事物體現。劉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棵樹,一棵高,一棵矮,讓同學們判斷。這一次全班同學表現的都很好,能分辨出來高和矮。理解了高和矮,再進行身高的比較時候,課進行的就比較順利。當然身高高的不一定是哥哥,而身高矮的也不一定就是弟弟。如果僅以身高爲判斷哥哥弟弟的標準確實有失偏頗。但是就學生目前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先掌握判斷哥哥弟弟的其中一個方面足矣。當然隨着學生年齡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理解力的增強再加入更難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