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望門投止的典故

望門投止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典源出處後漢書·黨錮列傳·張儉傳》:“張儉字元節,……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爲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爲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並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並,素性佞邪,爲儉所棄,並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爲黨,於是刊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望門投止的典故

釋義用法張儉彈劾當時專權的`宦官侯覽,因而被侯覽藉機加害,欲置之死地。張儉逃走,經過之處,凡所識之家便去投奔,而衆人仰重他的品德,不顧全家遭禍來接納他。後以此典指亡命逃難; 也指四處飄泊。

用典形式

【逃張儉】 清·沈欽圻:“不容黨錮逃張儉·只許煙花選莫愁。”

【一身作客】 明·錢曄:“一身作客如張儉,四海何人是孔融。”

【無家張儉】 清·左輔:“我是無家張儉,萬里走江城。”

【張儉無家】 清·毛奇齡:“兩度陶朱思返越,百年張儉竟無家。”清·潘博:“張儉已無家,兩鬢霜華。憑高弔古一長嗟。”

【破家張儉】 清·計東:“破家張 儉飄零久,賃保王成辛苦多。”

【望門投止】 清·王士禛:“至竟清流解亡國,望門投止是何人。”清·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望門投鞭】 清·蒲松齡:“望門投鞭縱馬入,庭戶冷落絕炊煙。”

【飄零張儉】 清·鈕琇:“慟哭範滂猶有母,飄零張儉已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