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從四德是指哪三從,哪四德 ?

三從四德是指哪三從,哪四德 ?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三從四德是漢族古代習俗之一,"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三從四德是指哪三從,哪四德 ?

"三從四德",,指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是爲適應父權制家庭、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爲、修養的進行的規範要求。三從四德雖然對古代婦女有重要意義,但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成語解釋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婦女應有的品德,三從是未嫁從(聽從)父、既嫁從(輔助)夫、夫死從(輔養)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古時候爲婦女設立的道德標準。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

  成語典故

《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淵源

"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爲夫、爲父服喪年限(爲夫三年,爲父一年)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爲對婦女道德、行爲、能力和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爲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裏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影響

有明文規定的"內外有別"始於西周。周滅商,建立了第一個血緣貴族統治的包括嫡長子繼承製、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稱"周公制禮"。權位和分配和繼承需要確定貴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爲組織上的保證,劃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婦女在政治和軍事活動的參與,男女內外有別的制度習俗形成了。

內外有別的意義不在於"分"與"別",而在於男性外部空間和職分是無限的、開放的、重要的和有發展潛力的,而婦女的內部空間是有限的、封閉的、循環的和被貶低的。婚姻家庭也是內(男)本外(女)末、男主女從。"內外有別"成了了維護家長制、決定對婦女的"三從四德"等一系列的規條的依據,是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礎並得以延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