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膏粱子弟的成語典故

膏粱子弟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膏: 肥肉。粱: 細糧。膏粱: 泛指精美食品。原指封建社會顯貴家族的子弟。語出唐·顏師古《急就篇注敘》:“若夫縉神秀彥、膏粱子弟,謂之鄙俚,恥於窺涉,遂使博聞之說,廢而弗明。”又,南宋·周煇《清波雜誌》卷一○:“故膏粱子弟,學宜加勤,行宜加檢,僅得比衆人耳。”

膏粱子弟的成語典故

關於“膏粱”,據明人來斯行著《槎庵小乘》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曾遣專人整頓全國的.戶籍與姓氏,同時頒佈了“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制”法,其法明確規定: 凡三世官居三公者爲“膏粱”戶,三世官居令僕者爲“華腴”戶,三世官居尚書、領護而上者爲“甲姓”,三世官居九卿若方伯者爲“乙姓”,三世官居散騎常侍大中大夫者爲“丙姓”,三世官居吏部正員郎者爲“丁姓”。此六類名門望族又統稱“四姓人家”。封建制度的森嚴等級由此可見一斑。

後因以“膏粱子弟”泛指過慣驕奢享樂生活的富家子弟(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