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初中語文《習慣》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初中語文《習慣》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

初中語文《習慣》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這是我國作家巴金所言。可見一個人的行爲習慣在人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爲班主任對孩子習慣引導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們學校在抓學生行爲習慣方面,上學期除了藉助於教師引導、學生自律、執勤人員監督等措施之外,還藉助於聽課抓學生的學習習慣,並且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任課教師、班主任反饋,每週評出學習習慣示範班級,並且發流動紅旗,大大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這真是:好習慣決定好人生。法國的一句諺語說得好: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世界有多少名人的成功都是從養成好習慣開始的。

孔子不恥下問的習慣。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爲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衆,爲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爲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爲恥辱呀!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是孔子學習的好習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啓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顧炎認爲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堅持與毅力是巴雷尼戰勝殘疾的'好習慣。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鼓勵他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着巴雷尼的心扉。

從那以後,巴雷尼一直堅持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即使有病也堅持鍛鍊,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孩子們,讓我們從好習慣、好行爲開始吧,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爲將來成功的人生奠基。

總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自覺和不自覺地表現出某些習以爲常的行爲動作,它只是人的一種不自覺的行爲而已。然而,就是這些不自覺的行爲,常常給人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這些後果就是由我們平常所說的習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