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成語綆短汲深的典故

成語綆短汲深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綆短汲深這個成語故亊出自《莊子至樂篇》。

成語綆短汲深的典故

孔子的弟子顔回從魯國到齊國去,要同齊國的國君談談治國的.大道理。動身之後,孔子老是不放心。另一弟子子貢看出老師有心事,便恭敬地問道:“顏回走後,我看您的臉色很不偷快,是爲的什麼啊?”

孔子說:“是呀,你問得好!從前管子(即管仲)有一句話,我很讚賞,他說:‘褚(衣袋)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我恐怕顏回向齊侯去談古聖先賢之道,太大太深,對方根本接受不了,反把事情弄糟了。你聽說過這麼回亊嗎?魯侯得了一隻海鳥,把它養在廟堂上,演奏最美妙的音樂給它聽,宰牛殺羊,辦了豐盛的筵席給它吃。可是這隻鳥昏頭昏腦、心神不定,不敢吃一口肉,也不敢喝一口水,不出三天就死了。這樣養鳥,把鳥當作是同自己一樣的人來招待,而沒有把它作爲鳥來飼養,就是不看對象。即使是最美妙的音樂,最豐盛的筵席,它也不能領情。再舉一個例子來說:魚離開了水就活不了,但是人溺在水裏就得死,這也是彼此習性、需要和愛好不同的緣故。所以,待人接物,區別對象是很重要的。顏回這次去訪問齊侯,使我擔心的,就爲這個。使我想起了管子的那句話,也是爲此。”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能力小,難以勝任艱鉅的任務。與孔子的原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