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舉棋不定的成語典故

舉棋不定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舉棋不定出處

舉棋不定的成語典故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 必不免矣。”

  舉棋不定釋義

舉起棋子不知下哪一着好。比喻拿不定主意。

  舉棋不定的典故

衛獻公是個驕橫粗暴的國君。公元前559年,他被大夫孫文子和甯惠子用軍事政變的手段推翻,只得帶着母親和弟弟等一幫人逃到齊國,從此便在齊國過着流亡的生活。

驅逐衛獻公後,孫文子、甯惠子兩大夫把持着衛國朝政,新立的國君公孫剽只不過是傀儡。

但是,甯惠子在病得快死的.時候,又後悔驅逐獻公的行動,對兒子甯悼子說:“諸侯史冊上都記載着‘孫林父(孫文子)、寧殖(甯惠子)出其君’,真是終身的大辱。你把獻公接回來,才洗掉這個恥辱。”悼子答應辦到這件事。

因爲齊國收留衛獻公,衛國便跟齊國對抗,與對齊不和的晉國作盟友。後來,齊國崔抒殺國君莊公,另立景公,與晉國講和,晉國就讓衛國劃出夷儀這塊地方給衛獻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