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臨渴掘井的成語典故

臨渴掘井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臨渴掘井的成語典故

意思: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纔想辦法。到口渴才掘井。

春秋時,魯國的魯昭公曾被逐出國,逃亡到齊國,投奔齊景公。齊景公對他說:“你正是年輕有爲的時候,怎麼就把國君的位置丟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魯昭公說:“早些時候,人們都對我很好,有很多人經常鼓勵我,而我沒有親近他們,也有很多人經常勸誡我,而我也沒有聽信他們。因此,逐漸地內無心腹、外無羣衆,真正愛護我的人一個也沒有,奉承我、欺騙我的人反倒很多。這樣,我就好比秋天的蓬,表面枝葉似乎還很好看,其實根莖都已枯萎,秋風一起,於是連根拔掉了。”

齊景公聽了,認爲頗有道理,便把這番話轉告晏子,並說:“要是現在有可能讓昭公回魯國去,大概他可以成爲一個賢明的`國君了吧?”晏子說:“不會水過河而溺水的人,多半因爲事先不探明河水的情況,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事先沒有問清路徑,等到他溺水以後纔去探水,迷路以後纔來問路,不是已經晚了嗎?這好比‘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一樣,雖然非常急切,可是怎麼來得及呢?”意思是,臨到戰亂已經爆發時才急着鑄造兵器;遇到吃東西幹噎得想喝水時才急着去挖井,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