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典故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導語: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這句話我們都聽說過,那它的典故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準備的'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典故

解釋:

殺敵一萬 ,自損三千 ,表面上來看 ,指的是跟敵人作戰 ,雖然殺了敵人一萬 ,但是自己也損失了三千個人 ,雙方的損失情況差距不多 。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較量 ,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敵人 。

兵法裏面講究的是避其鋒芒 ,攻敵之弱 ,最上乘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用最少的損失爭取最大的勝利 。

所以說 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絕對是不值得的 。

典故:

出自“孫子兵法”

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全旅爲上,破旅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全伍爲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殺敵一萬自損三千,不戰而勝方爲大勝)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修櫓,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