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對新課程語文教師活動的反思

對新課程語文教師活動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K 次

新課程下,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學習形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特別是,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付出更多的真誠、真情,把時間還給學生,融入到學生中去,去體味學習的樂趣,發展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我認爲,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對新課程語文教師活動的反思

第一,多研究學生

語文教學從宏觀角度看包括三個要素,即教師、學生和教材。傳統教學注重對教材的分析和教師的講授,卻忽略了學生這一學習活動中的主題。新課程還學生以學習的主體地位,更加強調學習的過程,而非知識的掌握。這樣,教室僅僅滿足於鑽研教材是不夠的,還應該在研究學生方面下一番功夫。

第二、設計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學習形式

傳統的語文教學搞得是分析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知識性、思想性和科學性,使師生彷彿戴着枷鎖跳舞,束手束腳,使語文課堂程式化、模式化,壓抑了師生個性,限制了師生情感的發展。新課程下,強調學生感悟自得,課堂策略被劃爲發現、探究、提升、拓展等幾大模塊,且各模塊可以靈活機動地運用,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三、以自己的人生體驗帶動學生情感

我在教授《紫藤蘿瀑布》一課時,文中有一句富有哲理,飽含感情的'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爲了調動學生感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播放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和命運的搏鬥,我自己也禁不住講述了老父病重期間感情的波瀾和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那節課,我充分體悟到了師生情感在課文這一載體上的共鳴的魅力,那種和諧融洽再也忘不掉。可見,教師的真情投入是發展學生健康情感的良好切入點,我們應該肯與付出。

第四、讓學生自己讀書,多讀;教師自己也要讀書,多讀

學生的語感從哪裏來?學生的感悟自得從哪裏來?讀書,多讀。新教材中所選的現代文、古詩文等各種文題在學生讀書的前提下學習理解起來可謂水到渠成。葉聖陶先生說:“熟讀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追求語言的完美,誦讀的功夫,無論對語體、對文言都很重要,僅僅討究,只是知識方面的事情,誦讀卻可以養成習慣,使語言不期而然近於完美。”葉聖陶先生在《中學國文學習法》中又說:“閱讀總得‘讀’,出聲唸誦固然是讀,不出聲默讀也是讀,乃至口舌絕不運動,只用眼睛在紙上巡行,如古人所謂‘自治’,也是讀”。所以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書,採用領讀、齊讀、聽讀、略讀、精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讀充分,讀熟。我以前那種怕浪費時間,不捨得讓學生把書讀好,讀透,就急於要求學生質疑理解的做法是多麼不明智啊。

另外,我還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學生讀書的時候,教師幹什麼?過去備課只滿足於課前默讀一遍半遍,滿足於理解了課文的方方面面,覺得自己沒有多讀書的必要。在教學中我逐漸感覺到等待旁觀是不適當的。我開始在授課時讀,範讀、自讀、跟讀,讀得出神入化。在讀中,我不斷審視作品的魅力;在讀中,自己與學生的感情同步;在讀中,點撥學生讀書,感悟作品,感悟人生。

由此可見,語文課要讓學生喜歡,教師先要讓自己喜歡它。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語文素養,教師要在讀書中與學生形影相隨,共同求進步,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