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咄咄怪事詩詞典故

咄咄怪事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咄咄: 驚歎聲,未語先驚的語氣詞。“咄咄怪事”,意即“哎呀呀,竟有這等怪事!”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窺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怪事詩詞典故

殷浩,生年不詳,卒於399年,字深源,晉朝長平(今山西高平市)人。殷浩博學多聞,尤善言辭,對《老子》《易經》很有研究。據《晉書》本傳記載,晉武帝時,殷浩曾當過徵西將軍庾亮的記室參軍(官職名)。晉康帝司馬嶽在建元初年任他爲“建武將軍”,永和二年(346年)任揚州刺史。會稽王顯懼怕晉明帝女婿桓溫的權勢,請殷浩參與朝政,後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統兵進取中原。永和八年(352年),殷浩在許昌爲前秦所敗,次年在山桑(今安徽蒙城縣北)又遭姚襄伏擊,大敗。桓溫因而上疏進讒,殷浩被廢爲庶人。從此,殷浩整天坐在屋子裏用手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字,給友人寫信,也只有這四個字。

“咄咄怪事”即源於此,指代不合常理、出乎意外和令人無法理解的`怪事,後亦用以諷刺令人憤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