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快意無比的興趣閱讀

快意無比的興趣閱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由興趣引導的閱讀往往快意無比,這就如同一次蓄謀已久的春遊。你駕駛敞篷越野車,在遠郊的林陰道上馳騁,新鮮的空氣,明媚的陽光,清脆的鳥語,旖旎的景色,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感,全都是超值的愉悅。你撲向它們,或它們撲向你,沒有任何區別。

快意無比的興趣閱讀

快意閱讀必定是全身心投入,目光在字裏行間疾速穿梭。驚豔於某句某詞,你可能稍稍停頓。傾心於某節某章,你可能細細咀嚼。該笑的時候,你不會吝於一笑。該哭的地方,你也不會羞於一哭。一連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你彷彿具備了金剛不壞之軀,不知睏倦爲何物,不知飢餓爲何物,甚至不知生死爲何物。竟然比收割機更能收割,比推土機更能推進,比掃描儀更能掃描,就算你想停下,也根本停不下來。你的興趣越是濃厚,就越是擔心,這本書已臨近結尾,最終的那個句號即將浮出頁面。

幾年前,我閱讀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一套六大本,沉甸甸的,將近三百萬字。我在心裏盤算,能用二十天時間讀完它,就算相當不錯了。結果呢?只用一週時間,差不多一天一本,相當於“定點清除”。有時,我決定放下它,寫一篇文章,或幹些別的活計,但就是不成,它比磁石更有磁力,牢牢地吸附着我,令我着魔,手不釋卷,心不釋念,吃飯不知魚肉香,就連睡覺的時間也變成了一塊“壓縮餅乾”。據說,丘吉爾撰寫這部卷帙浩繁的回憶錄時,久治不愈的抑鬱症把他折磨得夠嗆,因此他告訴一位朋友:“心中的抑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我們真應該感謝他,自己的精神倍受抑鬱的煎熬,卻給後世留下了戰爭的真相和警示。

以往,我閱讀薩克雷的`《名利場》、司湯達的《紅與黑》、狄更斯的《雙城記》等等,都在三天之內收工。有趣的是,我閱讀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書太薄,一口氣讀完了它,竟不免有些悵然,意猶未盡,只好重讀一遍。讀小說,我這樣任性,讀回憶錄,讀史書,我的幹勁一點也不差。大學期間,我閱讀盧梭的《懺悔錄》,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時光,由於挑燈夜戰,同室好友抗議了三次。我斬釘截鐵地迴應他:“你小子再抗議一次,我就跟你絕交!”閱讀司馬遷的《史記》,則是另一種快意,一定要大聲朗讀,方纔感覺過癮,魯迅先生誇讚《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朗讀它,就像黃酒不溫,其味不全。去年,我閱讀夏多布里昂的《墓畔回憶錄》,也是興趣滿到洋溢,這回還算有所節制,總共花費了半個月時間。

相比快意閱讀,刻意閱讀則要難得多,苦得多,慢得多。我讀老子的《道德經》,一字一詞反覆琢磨,有的註解不詳不盡,繞着大彎小彎,藏着大坑小坑,註解者在某處各持己見,莫衷一是,我就只能抓鬮、抓瞎,甚至抓狂。五千多個字,我用了一個月時間也沒琢磨透,至今仍有許多疑團擱置在那兒。我讀《易經》,斷斷續續讀了幾年,也沒有啃下這根硬骨頭。我接觸過幾位自稱通解周易卦象的神算子,看着他們冒充內行和專家都覺得累。

有位學哲學的朋友很誠實,曾告訴我,他讀康德的《批判力批判》,使狠勁,用蠻力,花費了三年時間,仍然似懂非懂,他妻子開玩笑說:“你再這樣折騰下去,康德能把你送進瘋人院!”因此他得出結論,刻意鑽研某些狠角色着的天書,就如同老鼠啃鐵門,兩排細牙不夠用。

北宋詩人陳師道有一首七言絕句,令人過目難忘:“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還是快意閱讀更舒心,世間好書多,不難找尋,一本易盡,千本、萬本則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