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通用5篇)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文《觀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通用5篇)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學設計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爲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衆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裏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3、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4、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後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爲兩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5、總結寫作方法

1)在寫作方法上,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作|潮過後”的順序記敘,層次清楚,條理分明。對潮水到來時的景象,課文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具體地描寫了大潮的樣子、聲音、顏色。從多方面展示了這一“天下奇觀”。

2)恰當地使用連環比喻:連環比喻是指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相接描寫事物,使之更加生動形象。本文作者就巧妙地使用了連環比喻。如:“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形成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六、寫作小練筆

仿照《觀潮》的寫作順序描寫下雨的情景。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1.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體會詞句含義,並能與他人交流感受。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課時劃分:兩課時

一課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2、學會文章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3、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爲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自己輕聲讀課文,標劃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3。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內容?(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4.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爲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5.(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學生打開字典查一查,說一說。

三、自主學習,識記解詞

1。藉助拼音,讀準生詞。

2。根據字的組成規律記憶字形。把難寫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寫兩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觀潮》人教小學第七冊課文。這是一片寫景爲主的散文。作者按時間的推移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把錢塘江描繪得有聲有色,再現了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靈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1、學生是小學四年二班的學生2、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能運用網絡查詢收集資料幫助學習。3、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知識面較廣,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藉助網絡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來時的情景。

2、學習本科抓住事物的特點的幾方面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與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信息。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利用課文內容、網絡資源讓學生了解《觀潮》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來時的情景,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秒潮水的語句,熟練成誦部分語句。

教學難點: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教學策略:

複習歸知創設情景、感受景的雄偉壯觀——自主探究網絡查詢(網絡考察)——製作導遊圖、解說詞寫、協作商議——利用網絡彙報交流探究實質——歸納總結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蒐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

2.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桌對讀生字詞。

2.抽讀生字卡,師正音。

(二)導學課文,理解字詞。

1.學習第3自然段,結合句子理解字詞,並指導朗讀。

①聽師朗讀第3自然段,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②讀後提問。

③理解詞語:人聲鼎沸。

④總結學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詞

①同學們還有哪些生字新詞不能理解?

②師答疑。

3.同桌互相檢查這些生字新詞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師抽查並總結。

(三)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範。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一個寫一遍,再分小組評議,說說你認爲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裏,<或誰的不好,>,引導學生鑑賞。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爲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讀。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纔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

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全課小結

【反思與總結】

《觀潮》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的記敘順序非常清晰。結合這一特點,設計中把教學側重點就放在了幫助學生理清記敘順序,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在具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按潮前、潮中、潮後給課文分清段落,進而逐段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注意通過具體的字、詞、句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同時,受到激勵,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

農曆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⑴、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⑵、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後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2、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⑴、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⑵、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誇能:誇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1、請學生示範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⑴、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⑵、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⑶、說說自己讀後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2、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⑴、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麼的?

明確:

①、水軍在潮裏演習;

②、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③、江邊喧鬧的看客。

⑵、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課文《觀潮》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知識: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園網,互聯網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 、物產豐富的特點。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③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難點:學習作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爲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網絡探究、協作商量

(一)老師歸納出幾個問題:

1、課文從那幾個方面寫潮水的特點?

2、課文怎樣寫大潮聲音,形態的變化。

3、課文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潮的。

(二)分小組協作學習(重點爲第二個問題),給出學習方法

1。讀:找出描寫大潮的優美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看:利用校園網、互聯網查看相關圖片、錄象、文字資料。

3。做:小組協作製作電子作品。

4。講:自己來作導遊按江面平靜潮水涌動潮頭西去順序描述出來。

四、彙報表演,解決問題

1、教師指導製作步驟:

網絡瀏覽查尋相關資料。複製圖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演示文稿。

2、小組彙報。

五、網絡閱讀、拓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