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通用4篇)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通用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通用4篇)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1

一課時:

一、導入:

題目中的奇趣

這個目不識丁的保姆與一本書,能有什麼聯繫呢?

二、自讀課文

老師巡視,發現並幫助解決有關字詞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瞭解“阿長”的稱呼。

是她的姓?是她的名?是形容她生得高大?它的來歷究竟如何?

2、阿長與“長媽媽”、“阿媽”

阿長還有兩個稱呼:母親稱之爲?我稱之爲?

如果說“長媽媽”還略帶些敬意,那麼阿長呢?

但就是這樣一個阿長,爲我買回了《山海經》。

3、填空:

__________(身份低微、不受關注)的阿長,買回了讓我__________(渴慕已久、朝思暮想、牽腸掛肚)的《山海經》;作者通過這件事,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_________之情。

四、認識人物:

作者還講述了那些事?那些事是着重記述的?通過這些事,我們能看出她是怎樣一個人?

1、幾件小事:

①、喜歡絮叨

②、嚴格管我

③、睡姿不雅

④、規矩繁瑣

⑤、講“長毛”的故事

⑥、謀害隱鼠

⑦、買回《山海經》

2、兩個語段指導朗讀

設計說明:

模仿與品讀,我把這個設計視爲本課中極重要的環節。

以往,我們匆匆地從幾個事件中“概括”出結論,而實際上,人物形象可能尚未在學生的腦海裏鮮活起來,學生還沒對人物產生最起碼的興趣,還沒對文本產生最起碼的好感,這是很成問題的。通過兩次朗讀指導,部分地解決這個問題。

語段一: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麼?你要記着,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提示:

這是一個鄉下的粗人、窮苦人,命運的無可把握,使得她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執拗地相信過年的禮數,都更加虔誠地面對神靈偶像,“圖個吉利”的心情極爲迫切,語氣想必是堅決的。但說出來的東西、強作的要求,往往不可能靈驗。下文寫她倉促的動作、惶急的神態和她的若有要求狀,便體現了這一點。所以,這更像是耳邊的叮嚀、親密無間的囑託。除此之外,還要讀出長輩的語氣、想望的情態(如,“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溜溜……”;注意省略號裏的'自我陶醉)。

3、概括人物個性:

從以上描述中歸納:

多事、粗俗、迷信、爽直……

探究語言點:

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長媽媽身上“可愛”的壞毛病。

正如文中所說的:

“……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只是這段話實在有些囉嗦,最後這句本身也有可疑之處。

——“雖然……但倘使……可只得……”

不便說卻還要說,又何必繞這個彎子呢?

結論:

強調了我是個怎樣的人——明道德、知廉恥;

可即便是我這樣的孩子,都忍受不了長媽媽。

這等於爲她的“粗俗”蓋棺定論。

補充說明:

至於爲什麼不直說“討厭”,而說“實在不大佩服”,驗證兩點:

第一,和上面的說法相同——“我”是有分寸的。隱忍而委婉。

第二,“我”是有期待的。潛意識裏,我還是希望,阿長是個可讓我“佩服”的人——就像那位和藹的叔祖。但她實實在在算不上。這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一段話,正有相似之處:“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爲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第二課時

導入:

“但是(一再轉折)”裏的奧祕:

上課中我們看到了長媽媽的多事、粗俗、迷信、爽直。

但是,文中卻用了很多“但是”。

請學生說出文中的一連串轉折:

——以“雖然我實在不大佩服她”開頭。

大致的情形如:

雖然背地裏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雖然我實在不大佩服她,但她卻懂得許多規矩;可雖然她懂得許多規矩,但這些規矩卻繁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都覺得非常麻煩;可雖然她的規矩繁瑣之至,但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因爲她能對付長毛;可雖然我有一時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但這種敬意終於完全消失,因爲她謀死了我的隱鼠;可雖然這種敬意完全消失,但我又產生了新的敬意,因爲她給我買來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經》。

(這麼多的轉折,到底說明了什麼呢;長媽媽不變,但我對長媽媽的態度在變?)

1、從“三哼經”說起——

本課第三次朗讀指導,模擬長媽媽的語言。(讀出成就感)

提問:

早讀課的時候,有同學問我“三哼經”是怎麼回事,有誰知道?

結論:

“三哼經”、“有畫兒”,可見,從書名到內容長媽媽都不甚瞭解。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識字的長媽媽,就是這樣一個對《山海經》缺乏瞭解的長媽媽,爲我買回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完全不可想象!——這就有了當時的“震悚”和事後的感慨: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2、但是,長媽媽的話還是很可疑,因爲:

“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如果你期望別人帶給你一本心愛的書,你會怎麼介紹?

既然“都對她說了”,爲什麼長媽媽對書名和內容還是知之甚少?

長媽媽來問我時,我到底說了些什麼?

想象訓練:寫一段阿長與我的對話。

提示摘要: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A、“長媽媽”的稱呼略帶些客氣,“阿長”呢?

B、言語裏隱約的意味——隨便說說,不抱期望。

C、上文到底寫了些什麼?(可不可以是種傾訴)

結論:

我根本不可能給阿長這樣的“白丁”詳細地介紹這本書,

但也絕不像文章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只毫無來由地說說而已。

因爲阿長的“保姆”身份,我對於她是有着一份天性的依賴的。

所以我所說的,定是我的渴望、我的急迫、我的無奈、我的煩惱、我的苦楚:

即,我是怎樣知曉這本書的,我是如何盼望而不得的,別人對於我的態度等。

我把所有的這些,都對阿長說了。如此看來,

阿長之所以給我買這本書,是因爲它的內容豐富嗎,是因爲它經典獨特嗎?

是因爲她是我的保姆就得處處寵着我、依着我,我要什麼她就給什麼嗎?

不,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長她深深地感受到:

這,是我的“最愛”。

3、何以見得是“最愛”?“誰”的最愛?

——誰是“我”?我是“誰”?魯迅?作者?

學生髮言;閱讀文段,朗讀指導:

“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料之外的……我懼憚她什麼呢”

(關鍵詞:偉大的神力、特別的敬意、深不可測、謀害、極嚴重地詰問)

結論:

這些詞語看起來極誇張、極嚴肅,但在大人們的眼裏卻童趣無限;無不暗示着,文中的“我”只是一個孩子,我在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阿長給予我的一切。阿長,給了我難忘的童年;而我,給了阿長什麼?

給了她純潔無暇的童心和真心,給了她天真的崇拜和感激。

爲什麼課文中出現那麼多的轉折,不正是因爲,那是“孩子”嗎?(回解“但是”裏的奧祕——孩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放到一起,對一個人作一個綜合的、整體性的評價;因爲“孩子”,那就成了記憶中的點點滴滴,成了懷念中的一幕一幕)

4、用故事裏的事,造出美麗與深情的語言:

這是一個(睡覺時會將胳膊擱在我頸子上)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會用她肥胖的身軀在席子上擺“大”字)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過年時會教我許多禮節規矩讓我吃福橘)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處處關照我不許我頑皮打我小報告)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善於講我愛聽的長毛故事與美女蛇)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不知道《山海經》爲何物卻還能給我買來)的長媽媽……

(學生填空)

結論:

這是一個卑微渺小的保姆,這是一個能夠貼心貼肺愛我的人,這是善良與仁厚,這是“阿長與《山海經》”(解題:爲什麼不是“長媽媽與《山海經》”)。我們的一生中,這樣的人還能有幾個!他們也許就是我們的外公外婆,也許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他們也許貧窮,也許弱小,他們也許健在,也許死去,但,他們一直與我們同行,一直默默地注視着我們成長。如果斯人已逝,請讓我們說一聲: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他)的魂靈!

(個讀、範讀、齊讀)

5、回解兩個文段:

①、長媽媽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嗎?

——當然有,這毫無疑問!這個神力就是長媽媽對我的愛。

②、文段:

“我很願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兩家書店都緊緊地關着門”。

所謂“疏懶”——

說得含蓄點是“疏懶”,說直接點,是這位和我們相處和睦的老先生也未留心於我的心事、我的需要。

所謂“不肯真實地回答”——

說得好聽點是“不肯真實地回答”,說難聽點,是沒人願搭理我這個小屁孩的一點點小小的請求。對於《山海經》這孩子的玩物,他們是不屑的,纔會故弄玄虛,不肯真實地回答我。

然而,阿長卻來了……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瞭解課文的記敘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本文篇幅較長,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住課文內容,然後再着重研讀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卜事,分析課文時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學重 點,做到納舉目張。

課時安排:3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祕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那麼,長媽媽是萬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麼。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爲什麼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爲“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提問: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麼?(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那麼,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徵呢?

二、學習新課。

(-)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

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託了她怎樣的願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爲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着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爲並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裏”。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呢?

(二)齊讀第18----28自然段。

這裏,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複述買書的起因。

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裏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儘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 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小結

1.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麼?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爲線索的。

2. 爲什麼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繫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着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錶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爲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係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 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三、作業

板書設計:

阿長的由來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饒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節

過年吃橘 淳樸善良

長毛故事 無知愚昧

抒發對阿長的懷念之情

第 三 課 時

一、理清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完成課後習題。

三、拓展延伸。

教學後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較前濃厚了許多。但對待寫平凡人的品格有一定的理解難度。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以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3、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真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祕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於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裏,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爲“阿長”,這是爲什麼呢?作者究竟是懷着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並理解詞義。

三、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爲什麼這樣安排?

你從這些事中,看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課文題目爲什麼稱長媽媽爲“阿長”?

四、教學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惡的種種規矩,關於“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其中重點寫的是買《山海經》一事。因爲買《山海經》透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題,所以重點詳寫。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後,“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後,“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爲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筆,對她“不大佩服”、“討厭”、又是“不耐煩”、“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不符實;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看似矛盾,卻令人好奇;用“阿”字有親呢的意味,符合作者當時已經是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的口氣。

(學生的總結大意對即可,語言不求一致,重在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問題。不到位之處教師可點撥。)

過渡:從總體上來說,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尊敬、喜愛的。尤其課文的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懷念。祈禱地神賜福於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可是爲什麼在課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呢?應該怎樣理解?長媽媽具有怎樣的性格?

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討論明確:“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阿長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在寫法上也是欲揚先抑,是在爲寫買《山海經》一事作鋪墊,更好地突出了重點。在作者眼裏,長媽媽多事,不拘小節,麻煩多禮,但同時又心地善良、仁慈,樂於助人。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的形象。使我們瞭解了長媽媽這個鮮活的人物。

六、作業

朗讀課文,寫生字,解釋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作者敘述了長媽媽的一些瑣事後,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山海經》一節。

指名學生朗讀19~29段。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在阿長買《山海經》之前,還寫了哪些事?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映?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爲什麼這麼說?

學生在自主學習後討論明確:此前,先寫遠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書籍,交代了我是怎樣地渴慕《山海經》,而又爲什麼求之不得,“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又是怎樣地念念不忘。有了這些鋪墊,才能說明阿長爲什麼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我”認爲對她說了沒有用,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說。說明“我”對從她那裏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了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進而想到這別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平時對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卻居然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山海經》,在孩童眼中,長媽媽似乎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前面寫阿長講完長毛的故事,“我”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雖然是描摹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寫出來,總帶有戲謔成分;而此處再寫長媽媽“確有偉大的神力”,語氣顯得莊重,感情極爲誠摯。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結: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就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一直掛在心上,並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爲孩子傾注的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動了魯迅,因而阿長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二、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並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纔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並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小結:在這篇回憶性散文裏,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儘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山海經》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爲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三、作業

將自己交流過的短文整理在作業本上。仿照本文的寫法用一兩件事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深入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髮現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真實寫人的方法。

2、閱讀與學法指導:質疑法與賞讀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思想教育:感悟魯迅對阿長真摯的懷念、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深入地理解課文。

難點:抓住重點語句,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情感體驗。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看註釋,掃除文字障礙,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兩遍,找出有疑問的地方或針對課文內容理解設計一些問題準備考考同學。

教學過程

下課休息時間(音樂及圖片)(放映幻燈片)

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祕莫測的美女蛇(放映幻燈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於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裏,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爲“阿長”,這是爲什麼呢?作者究竟是懷着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1.初讀課文。

要求: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②給段落標上序號。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2.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放映幻燈片)

生字詞:

驚駭( ) 擄掠( ) 驚悚( ) 惶急( )

瘡疤( ) 詰問( ) 渴慕( ) 霹靂( )

煩瑣( ) 懼憚( )

3整體感知(放映幻燈片)

細讀阿長:找出文中有趣、有情、有意思的事件或句子,說說你的感受;

阿長其人:提煉人物形象,概括其人其事其特點;

情繫阿長:抓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理出一條情感變化線索。

先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思想感情:讀的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的問題:①找出文中有趣、有情、有意思的事件或句子,說說你的感受:(放映幻燈片)

②課文應該如何劃分段落;

共寫了七件事:

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阿長睡相不好

④懂得許多道理

⑤講長毛的故事

⑥謀死我的隱鼠

⑦爲我買山海經

劃分段落(放映幻燈片)層次:第一部分(1——2)介紹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及稱呼的由來和她的外型特點。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紹討厭長媽媽的事例,具體又分三層。第三部分(19——29)長媽媽爲我尋找併購買〈山海經〉,作者非常感激她。第四部分(30——31)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劃分的依據就是以“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爲依據。

4、問題探究

一、仔細研讀課文提煉人物形象,(放映幻燈片)概括其人其事其特點:

1、從這1——5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瞭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牀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採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2.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寄託着長媽媽善良真誠的願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爲並不是些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裏”。

3.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

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4.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

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三、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複述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放映幻燈片)“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裏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着繪圖的仙海經》。叫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放映幻燈片)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放映幻燈片)“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四、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放映幻燈片)前後有什麼變化?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麼?

態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生新的敬意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溜溜,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五、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放映幻燈片)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六、作者怎樣刻畫阿長這一人物形象的?

外貌、動作、語言。

五、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於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爲“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六、拓展閱讀(放映幻燈片)

《大堰河,我的保姆》選文——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是生她村莊的名字,

她是童養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兒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長大了的

大堰河的兒子。

大堰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養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壓着的草蓋的墳墓,

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綿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

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

撫摸我;

在你搭好了竈火之後,

在你拍去了圍裙的炭灰之後,

在你嚐到飯已煮熟了之後,

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爲山腰的荊刺扯破的衣服之後,

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蝨子一顆顆的

掐死之後,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後,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

撫摸我。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三。(A)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儘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C)

結束感謝語及圖片(放映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