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6篇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6篇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樸實的語言風格。

3、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見到大家精神的樣子,我就感到非常高興!我對大家有着非常好的印象,我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學習,願我們今天的學習合作愉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板書課題--背影)

一談到中國的現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爲傳誦。--提到“父愛”這個話題,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銘心(講一件親身經歷的動人故事導入到課文的範讀上來,爭取聲情並茂,感人淚下)。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寫這“深沉的父愛”的。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爲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教師提問:剛纔提到,《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爲傳誦。讀完這篇散文之後,你覺得作者是通過選取什麼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明確:作者是通過選取“背影”這個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2、本文的題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

明確:第一次:點題的背影;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應該是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然後,讓指名學生單個朗讀,比較哪個學生朗讀得比較好,教師在朗讀技巧(輕重音)上加以指導,找出應重讀的詞,加以體會,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然後,教師適時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的?

明確: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行了細緻地描寫刻畫,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着:(讓學生齊讀課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描寫父親的穿着突出了什麼顏色?(黑色)爲什麼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4、我們描寫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寫爲主。比如:“皺紋很深”,“兩鬢蒼蒼”等,本文的作者爲什麼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學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適當予以肯定)

討論後明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點擅長選取表達感情的聚焦點。本文的聚焦點就是“背影”。這張“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愛!”,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還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寫“背影”,正好獲得了以少的材料表達豐富感情的效果。這個聚焦點“背影”留給我們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便寬慰兒子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還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但作者更加愛自己的父親。作者這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

5、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面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點撥)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麼?(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爲什麼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父親啊!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爲什麼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後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爲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麼得體貼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話說明了什麼?(說明父親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

(5)、“進去吧,裏頭沒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同學們看,這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這五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樸實,但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之情,誰說父愛不細膩,誰說父愛不偉大,這就是偉大的父愛!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背影”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父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同學們,講到這裏,我不由地想起了電視劇《咱爸咱媽》的主題歌——《父親》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熟悉)我給大家唱一下好不好?(好)(演唱“父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受了來自父母、祖輩、老師同學對我們的許多關愛,面對這些“關愛”,我們應當怎樣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善於接受別人的關愛,還要善於理解別人,以實際行動去關愛別人,我們要做一個愛自己,更愛別人的人。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課文教學方案是教師自己“讀”出來的,要找到自己動情的“原始心理歷程”。尤其是自己讀出了心得之後,教學自可達到“無案之案”的境界。筆者讀《背影》,讀出了“三境”:“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我的心境”。正是在這“三境”之下,自己真正體會到了作者在字裏行間所表達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依存和溫暖。由此,指導學生閱讀本文,重在營造出一種情緒氛圍,消除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變“無情無意”地讀爲“有意有情”地讀,感受的真情、深情。對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文中出現的幾次背影描寫、我的流淚、父親的話語等,簡略處理,而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對中其它交代背景、營造情境文字的品讀上,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

課堂採用“五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學習行爲;總體目標分解到課時,在教學環節中予以兌現,追求課堂教學實效。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書寫和解釋課文中所運用的以下字詞

差使 奔喪 蹣跚 交卸 狼藉 瑣屑 簌簌 迂腐 頹唐 遊逛 躊躇 觸目傷懷

2、朗讀文中描寫父親兩次“背影”的語段,能說出兩次背影描寫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3、能解說“我”的四次流淚和描寫的父親的四句話所包含的感情。

4、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說明“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5、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能夠說清楚自己認爲的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6、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評價作者與父親之間真摯的親情。

【教學重點】

1、朗讀文中描寫父親兩次“背影”的語段,能說出兩次背影描寫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2、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說明“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3、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能夠說清楚自己認爲的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教學方法】自學——討論——展示——檢測——評價

【教學條件】投影儀 PPT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第一環節:課堂自學

【教學目標需明確,問題目標要準確,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根據個別需求進行指導。】

一、教師簡介作者的同時,導入新課,激勵自學

二、出示教學目標(多媒體出示)

1、準確朗讀、書寫和解釋課文中所運用的以下字詞:

差使 奔喪 蹣跚 交卸 狼藉 瑣屑 簌簌 迂腐 頹唐 遊逛 躊躇 觸目傷懷

2、能用一句話(簡潔完整的話)準確概括的內容。

3、朗讀課文,重點讀文中描寫父親兩次“背影”的語段,能說出兩次背影描寫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三、出示問題目標(多媒體出示或板書或下發自學提示單)

【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圍繞問題,讀、思、圈、點、勾、畫、批。】

A、一般問題

1、能否準確拼讀和記憶目標中所列詞語?

2、是否能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蹣跚 狼藉 瑣屑 典質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鬱於中

3、能夠用一句話準確概括的內容嗎?

B、核心問題

1、主幹問題: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有什麼表達作用?

2、分支問題:

全文有幾處提到“背影”?能否在文中勾畫出相關語句(語段)並有表情地朗讀?

作者寫了父親的幾個“背影”?這些“背影”出現在什麼背景之下?

車站送別買橘子時的“背影”爲什麼要着力刻畫?我當時的情緒或反應怎樣?

作者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幾次“背影”描寫有什麼作用?

四、學生自學,查字典或輔導資料,落實一般問題。

五、對核心問題、重點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形成基本思路。

第二環節:課堂討論

【所有學習小組既針對問題又合作競賽。學習優秀者可以引導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巡視,監控討論過程,並預測可能解決或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在自學的基礎上,輪值組長組織同組內討論,輪值發言人記錄。

討論的重點是:

主幹問題: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有什麼表達作用?

分支問題:

全文有幾處提到“背影”?能否在文中勾畫出相關語句(語段)並有表情地朗讀?

作者寫了父親的幾個“背影”?這些“背影”出現在什麼背景之下?

車站送別買橘子時的“背影”爲什麼要着力刻畫?我當時的情緒或反應怎樣?

作者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幾次“背影”描寫有什麼作用?

第三環節:課堂展示

【1、所有學習小組思維過程展示要清晰。2、教師備課,對所有問題要有思路和方法準備。3、教師要準備展示過程調控策略:學生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肯定;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撥展示,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形成共識。】

一、教師組織交流,各組發言人按序展示:

緊緊圍繞“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有什麼表達作用?”這一核心展開。

二、展示過程調控策略準備:

學生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肯定。

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教師展示。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形成結論。

【教師要準備】

1、在文中勾畫出表些父親背影的語句(語段)並有表情地朗讀。

2、弄明白作者寫父親的“背影”出現的背景。

3、複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這樣細寫父親的背影:

(1)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後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2)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4、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如何寫及其作用:

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並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這樣的感情,爲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第四環節:課堂檢測

【學生當堂達標、當堂作業、當堂清;教師備課,要對所有問題進行解決並準備答案。】

一、用多媒體或題單出示檢測題,學生先獨立完成: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奔喪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貼 躊躇 迂 蹣跚 瑣屑 晶瑩 觸目傷懷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賦閒 蹣跚 禍不單行 情鬱於中 觸目傷懷

3、對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設置懸念,同時又爲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B、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爲兒子着想。

C、“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此句表達思念之情,用特寫鏡頭細緻刻畫背影。

D、“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此句再現背影,照應開頭,直接抒發思念之情。

4、複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爲什麼寫得這樣詳細?

5、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麼作用?

【教師要明確】

1、要糾正同學們對字詞的誤讀。

2、要糾正同學們對字詞的誤解。

3、答案是C。表達的是依依惜別之情。

4、複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爲什麼寫得這樣詳細?

複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可從“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

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後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5、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麼作用?

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並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這樣的感情,爲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二、輪值組長組織組內評閱,並統計檢測情況。

第五環節:課堂評價

【問題診斷需準確;教師點評要到位;對困難者的幫扶落實。】

一、教師組織問題反饋,各組輪值組長報告本小組檢測信息。

二、根據問題診斷,教師實施點評(再一次指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小組內,學習優秀者展開對學困生的幫扶。教師巡視,加入幫扶,並督促幫扶落實。

四、延伸作業佈置:(老師根據需求予以佈置)

第二學時

第一環節:課堂自學

【教學目標需明確,問題目標要準確,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根據個別需求進行指導。】

一、導入後出示教學目標(多媒體出示)

1、能解說“我”的四次流淚和描寫的父親的四句話所包含的感情。

2、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說明“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3、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能夠說清楚自己認爲的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4、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評價作者與父親之間真摯的親情。

二、出示問題目標(多媒體出示或板書或下發自學提示單)

1、全文共有幾次提到“我”流淚?能否判斷其中的感情?

2、記敘送別過程時,寫了父親說過的幾句話?能否解釋其中的感情?

3、分別說說“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是怎樣的。

4、你覺得語言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5、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評價一下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情感嗎?

三、學生自學:

1、學生自讀課文,圍繞問題,圈、點、勾、畫、批。

2、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形成基本思路。

第二環節:課堂討論

【所有學習小組既針對問題又合作競賽。學習優秀者可以引導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巡視,監控討論過程,並預測可能解決或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在自學的基礎上,輪值組長組織同組內討論,輪值發言人記錄。

討論的重點:

①四次流淚的感情,父親四句話的特點和包含的感情。

②“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③語言方面最突出的特點。

④評價父子親情。

第三環節:課堂展示

【1、所有學習小組思維過程展示要清晰。2、教師備課,對所有問題要有思路和方法準備。3、教師要準備展示過程調控策略:學生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肯定;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撥展示,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形成共識。】

一、教師組織交流,各組發言人展示(或分組展示)。

二、學生展示後,根據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展示。

【教師要明確】

1、關於四次流淚:

①課文第二段,“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②第六段,“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是“不捨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④第七段,“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2、關於父親四句話: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

“進去吧,裏邊沒人。”

①句: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句: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也看在眼裏,自己費點事,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句:父親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爲兒子着想。

3、關於“三境”:

引導學生從中篩選相關信息,然後總結:

“我們”的“家境”——慘淡

觀照交代的.時間,是要將開頭部分和最後一段結合起來把握的。本文開篇寫到“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表明作者與父親最近的一次分別應該是兩年前。又說“那年冬天”,查《朱自清傳》,可知是1917年冬天。

文末又說:“近幾年來……”“最近兩年的不見……”從這些交代時間的語句中,可以推測出,“近幾年來”,不僅包括自己與父親“不相見”的兩年,也還要向前推兩三年。也就是說,“我們”的“家境”,在祖母病逝前幾年就已經不好,出現了危局,在苦苦支撐,“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可在這樣的境況下,還“禍不單行”,使整個家庭雪上加霜。父親能夠獲得微薄收入的“差使”交卸了,賦閒在家;祖母死了,無錢辦喪事,只好“借錢辦了喪事”;還“變賣典質”,才還了家中的虧空。家徒四壁,“家中的光景很是慘淡”。按時令,時間是1917年的冬天,這不正是“我們”家庭的“冬天”、父親精神的“冬天”嗎?

沒有辦法,父子匆匆相見,又匆匆分別。爲了生計,父親到南京謀事;爲了有個前程,我得北上讀書。於是,有了在車站父親爲“我”買橘子一事的出現,也纔有了讓“我”感動流淚,至今不能忘記的“背影”。反過來說,作者寫“背影”,把“背影”置於了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下,籠罩在了哀傷的氛圍之中。

父親的“老境”——頹唐

父親的“老境”,文中既有明寫,也有暗示。首先是人到老年。按常理,按最樸素的想法,是該安享晚年的。可家境卻還如此慘淡,父親還不得不爲了生計“東奔西走”去謀事。這種生活際遇使“我”對父親產生了難過、同情之情。

同時,作者說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這裏,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父親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環境,發揮聯想,品味“少年出外”、“謀生”、“獨力”(非“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的內涵,充分認識其過程的艱辛。那麼,父親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父親用盡一生的智慧和精力,還不就是想讓“我們”的家庭好過一些嗎?然而,世事艱辛,世事難料,事與父親願違,“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竟沒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還得繼續“外出謀生”。這導致父親經常心情不能平靜,煩躁鬱悶,生氣發怒。“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一生的不易,理解了父親的失意,不禁悲從中來,對父親就不只是同情了,更有憐憫、憐惜了。

“我”的“心境”——悲涼

理解“我”的“心境”,對閱讀本文非常重要。

首先,漸次成人成家、身爲人父的“我”,爲家庭變故,家境慘淡蕭條,日子的艱辛、生活的艱難而心情沉重。這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我”爲父親在“我們”家遭遇不幸的時候還安慰“我”,力圖減輕“我”的心理壓力,“待我漸漸不同往日”,“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等等行爲,生出一種真誠而沉痛的感激之情。內心還爲以前沒有好好理解、體諒父親而慚愧,前邊不是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不是“心裏暗笑他的迂”而“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的反省嗎?這是發自內心的自責,自己明白的太晚,充滿遺憾和追悔莫及。

其三,之所以要寫此文,作者也有交代:“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父親的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父親的話,猶如向兒子報告了自己生命的盡頭,一顆生命就要在蕭條、慘淡的環境中走向衰亡了。“我”心裏充滿了對父親一生不幸經歷的感嘆惋惜,這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憐憫,一個年輕人對另一個老年人的難過,同時,包含了自己無能爲力的哀傷。

在這樣的心境之下,親人更需要理解,更需要寬慰、安慰。無論是父親還是“我”,都產生了對對方依存和溫暖的真正渴望。於是“我”結尾發出感慨:“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思念之切可見一斑,哀傷之情泄露無遺。

1947年,朱自清自述寫《背影》的原因時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只是寫實。”

4、關於的語言特點

學生可以談其中任何一點:

語言樸實,語言簡潔,情感真摯,片段描寫,恰當剪裁……

5、關於父子親情的評價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講,不會有什麼難度,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會談,教師有點疏導就行。但教學要關注,引導學生珍惜親情,培養孝心。這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滋潤。

第四環節:課堂檢測

【學生當堂達標、當堂作業、當堂清;教師備課,要對所有問題進行解決並準備答案。】一、用多媒體或題單出示檢測題,小組成員獨立完成檢測題,輪值組長監督。

1、全文共寫了“我”四次流淚,能否解釋(判斷)其中的感情?(請填寫下表)

2、記敘送別過程時,寫了父親說過的四句話,請判斷(解釋)其中的感情(請填寫下表)

3、請舉例說明本文對你寫作上的一兩點啓示。

4、下面兩題,任選一題

(1)有人說,本文失之傷感。“一個20歲的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麼照顧,而面臨離別,是不是這麼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

(2)課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爲什麼這麼說?你在自己的長輩面前,也有這種自作聰明的情況嗎?說出來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三、教師出示答案後,相互覈對,輪值組長統計完成情況。

第五環節:課堂評價

【問題診斷需準確;教師點評要到位;對困難者的幫扶落實。】

一、教師組織問題反饋,各組輪值組長報告本小組檢測信息。

二、根據問題診斷,教師實施點評(再一次指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要明確】

檢測題1、2,參見課堂展示部分。

檢測題3、《背影》是一篇優美的敘事紀實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通過特寫,抒發了濃濃的父子深情。語言樸實,飽含深摯的情感,只有細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領悟。精巧的選材構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鑑學習的!

檢測題4、

(1)有人說,本文失之傷感。“一個20歲的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麼照顧,而面臨離別,是不是這麼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

(2)課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爲什麼這麼說?你在自己的長輩面前,也有這種自作聰明的情況嗎?說出來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明確:第1題要結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來討論。當時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這雙重的打擊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個20剛出頭的青年,情緒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題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語句,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並在交流中進行口語訓練。一個人小時候,覺得父親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齡段,血氣方剛,又懂事又不懂事,會覺得父親並不可敬,還以爲自己比父親強。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親強得多,也會覺得父親可親可敬。八年級學生在長輩面前自作聰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談談這個問題是很有好處的。說“聰明過分”“太聰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親面前那種心態太不應該了,父親爲自己跟人講價錢,囑託茶房,都出於愛心,可是自己對父愛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爲是,好像比父親還高明,實在是太不聰明瞭。

三、小組內,學習優秀者展開對學困生的幫扶。教師評價個體及小組學習情況。

四、延伸作業佈置:

必做練習——溫故知新;選做練習——挑戰創新。體現不同類別不同要求。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裏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週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爲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

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紀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二、課文欣賞

(一)整體感知:兩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回答:父子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

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爲:

(1)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2)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地走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4)別後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

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二)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爲子買橘。

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爲什麼?答:望父買橘見背影。

3.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4.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5.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6.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7.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煩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2)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4)進去吧,裏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捨。(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捨,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三)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四)研究探討

你認爲父親爲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爲何兒子會多次流淚。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於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爲何會如此感動呢?

總結: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學生總結: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並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着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並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橘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爲照顧兒子,什麼災禍,什麼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爲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教師總結: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爲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

三、拓展遷移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母的“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裏。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遊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複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鍾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麼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

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着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裏,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四、感受深情(放背景動畫《懂你》)

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牀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着我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了你們。

五、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爲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研讀文本,探究主旨。

『教學方法』

反覆朗讀,自主合作探究,咬文嚼字品味情感。

『教學流程』

1、讀父親(朱父)。

2、讀“我”。

3、讀父親與“我”。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導入。

1、聽寫幾個詞語。

禍不單行奔喪狼藉賦閒家境慘淡

2、以低沉的語氣讀課文2、3段,重溫背景。

三、先學後教1:讀父親

1、找出文中4次背影和送行中父親說的4句話體味。

2、交流展示

3、點撥提升

(1)第二次背影描寫重點體會。(對比朗讀,學生讀原文,老師漏掉表現力的詞語:黑布、黑、兩手、兩腳、蹣跚、肥胖的身子,品讀出“窮”、“難”、“愛”)

(2)品味第三次背影

(3)虛實結合寫背影。

(4)體味4句語言:作者樸實的語言、至真的情感。

(適時補充文中4個“終於”的父愛,重點在第2、3個)

四、先學後教2:讀“我”

1、找出4次眼淚描寫

2、找出3次“自然”(迂—自然)

3、交流、點撥

流淚,父愛理解的過程,對生命理解的`過程,也是文中“我”成長的過程。

五、先學後教3:讀父親與“我”

品讀結尾處父親來信的不合常理,補充背後的故事,理解愛的複雜。教師點撥:愛,不是時時刻刻處於相擁的狀態,有時也處於背身轉身的狀態!

六、當堂練筆

學習了本文,聯繫實際,寫一段100字左後的話給自己的父親。然後交流展示。教師點撥昇華主題。

七、佈置作業

結合課堂小練筆,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圍繞中心選材,有真情實感。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體味並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爲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體會選擇“背影”作爲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裏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週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爲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最近我發現,有作曲家又把它寫成了一首如泣如訴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放《背影》歌動畫。

二、作者介紹

這首歌歌詠的就是父親的背影。那我們就一起來看課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放作者介紹,同學讀。《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這是對朱自清一生的學識品格和人生追求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

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三、課文欣賞

放全文朗讀動畫。思考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

四、思考討論

㈠整體感知:兩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回答:父子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

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爲: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⑷別後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㈡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爲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爲什麼?答:望父買橘見背影

3、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4、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裏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捨(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捨,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㈢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打出: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㈣研究探討

你認爲父親爲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爲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於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爲何會如此感動呢?

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讀二三段,總結:

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並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着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並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爲照顧兒子,什麼災禍,什麼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爲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總結: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

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爲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

確實,父疼子,子愛父,讓我們再次欣賞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五、拓展遷移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母的“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裏。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遊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複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鍾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麼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

打出齊讀: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着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裏,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六、感受深情(放背景動畫《懂你》)

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牀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着我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了你們。

今天我們要佈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爲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徵,將敘述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體會課文精巧嚴謹的結構、平實簡潔的語言。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進行抒情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將人物特徵放在特定環境下進行描寫。

四、教學工具

PPT課件。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爲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着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爲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爲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爲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着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着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爲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爲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七、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寫一篇“我的父親”的文章。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