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1

《端午棕》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課文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端午棕對於孩子們並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給孩子們看了有8分鐘的一段視頻,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也按“音”、“形”、“義”進行了側重教學。課文中的“箬葉”一詞在讀音上學生很容易混淆,在發音中容易出現“l、r”混讀的情況,在教學中,我着重進行“箬”字的拼音教學,先讓學生讀準“若”這個曾經學過的'字,然後結合形聲字告訴他們這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最後以開火車的方式進行逐個正音。

“學本課堂”即以學習者學習爲中心。“學本課堂觀”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當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後,教師和學生將以平等的身份共同開展學習活動,實現學習目標。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是帶着問題去讀書,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着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是設計了一個遊戲環節,我和學生配合讀,但是與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先讀,我讀停下來的時候學生讀,鍛鍊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學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改變一點點,一點點的改變”的思想,如,改變備課方式,改變我的教學觀念,有效的作業與訓練等,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讓我的課堂真正屬於學生。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2

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糉,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本課的重點是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糉子的樣子、味道等。

我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學重點,注重了讀長句子的訓練了和完整話的訓練,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糉子的樣子和味道,但是本以爲孩子們都能吃過糉子肯定能說的很好,但是說話訓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發現孩子們對於糉子的樣子和味道表達得不夠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們對於說話訓練不夠完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糉子根本沒有見過,第二就是對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糉子的一些特徵,並且是從外到裏的順序描寫了糉子的樣子。

訓練長句子的能力,在反覆誦讀中訓練,這樣才能培養語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讀能力是比較薄弱。,主要一節課又要分析重點段又要認讀生字還有書寫生字。總感覺給孩子們朗讀課文的時間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閱讀,孩子們對於文本內容不熟悉,所以影響朗讀效果。做好語文課前預習我覺得非常必要。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3

這一週我們聽取了低年級組仇老師的《端午糉》聽評課教學,我更是受益匪淺,他的教學水平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幾乎整堂課沒有瑕疵。針對仇老師的這節課,我做一個簡單粗略的評議,敬請仇老師指正。

本節課的優點很多: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仇老師讓學生讀書時,比較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能及時提醒學生在讀書時端好書本,坐正姿勢,讀書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詞短語的層層深入訓練。

這樣層層加深,達到擴展訓練的目的,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在這中間還借用猜謎的形式填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取知識,增強能力。

3、注重在學文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如學習糉子的色、香、味時,能告訴孩子們是由外到內的去寫,這就有意識地指導了孩子的寫法,初步潛意識地有目的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適時的'板書也清晰、簡潔、重點突出。仇老師的聲情並茂,激情飛揚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體現了樂學教育。

4、注重用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小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所以仇老師就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心理適時運用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比如,出示問題說,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就用動畫片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學得認認真真。使整堂課都在仇老師的激情教學和孩子們的樂學中完美收官。真可謂是興趣充滿了課堂,課堂在笑聲中結束。我們也被這好看的動畫所吸引,所以這堂課取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仇老師的這節評講課優點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敘述。

鑑於以上的評價是我本人對仇老師這節聽評課的粗略看法,有說的不恰當的地方敬請原諒。我今後一定多向仇老師請教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4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糉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爲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糉的描述更爲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

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彙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後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爲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

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糉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一年級語文《端午糉》教學反思5

《端午棕》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糉對於孩子們並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節日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總,念”兩個字,因爲它們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記憶,“肉”,可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糉、端、據”可以採用“加一加”或者是換偏旁的方式,總之,只要我們樂於動腦,就一定能把漢字記準確,記牢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時帶着問題去讀書,採用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着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我先讀,起一個示範帶頭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鍛鍊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很能體現作者對端午糉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然後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即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讓學生知道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但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還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讀時感情還不夠充分,這與孩子們的預習不夠有關,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效的課前預習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