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5篇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寫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5篇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

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主要表現在:1、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係。教師是主宰,主宰着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不平等的關係。2沒有真正的對話。有的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往往是爲了迎合老師的、言不由衷的答問。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3、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閱讀教學都是串講串問,是繁瑣的課文內容的分析。那麼,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新的閱讀教學應該是紮紮實實抓好課堂內的閱讀教學。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儘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嚐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2、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1)堅持“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閱讀教學以讀爲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

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於當前,而且受益於一生。那麼,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怎樣讀好書呢?

首先說說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其次是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默讀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覆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並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後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於形式。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2)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教師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體驗不僅是語文教育的特點,而且是語文教育的目標,是語文教育的實施方法。所謂體驗,就是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內在活動,體驗更多是指情感活動,是對情感的種種體會和感受。語文教學使學生、文本、教師的多邊互動、融合、提升的複雜過程,而學生主體的體驗,正是使這一過程能進入最佳狀態的重要保證。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如此強調體驗的價值所在。當然,個性化閱讀也需要價值引導,不能任由學生亂髮揮。老師要及時發揮自己的作用,雖然說教師是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但這個夥伴應該做到“高於學生之上,融於學生之中”的。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2

反思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實踐中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審視小學寫作教學現狀,根據寫作教學現狀,積極探索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反思

1。 寫作內容空洞化。目前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主要依靠語文課本閱讀材料,以及課外各類作文範文。學生缺少生活積累,這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味地模仿範文,寫作內容嚴重脫離生活,寫作內容空洞化,缺乏真摯的感情,不能寫出真情實感,因此作文往往缺乏感染力。

2。 教學形式程式化。小學語文往往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積累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往往被語文教師淡化。這使得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缺乏作文寫作指導,教學形式單一化,程式化。程式化的寫作教學使作文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寫作的興趣不高,也不利於促進寫作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

3。 寫作閱讀孤立化。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等多種能力,這就要求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意識,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孤立化,沒有充分發揮閱讀文本對寫作的導引作用,嚴重浪費了教材閱讀資源。

4。 二次寫作薄弱化。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初始階段,也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小學生寫作習慣的養成直接關係着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目前不少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重視對學生進行寫作前指導,也及時進行作文評講。但是二次寫作薄弱化,教師寫作前的指導有沒有落實到位,評價後的指導意見是否引起學生重視,都直接體現在二次寫作中。

二、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1。 多管齊下,積累寫作素材。小學生正處於作文素材積累的關鍵期,也是引導學生養成作文素材積累的關鍵階段。教師要多管齊下,引導學生多路徑積累寫作素材。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少兒讀物,少兒版的經典名著,加強作文閱讀等,通過閱讀間接地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仔細的觀察生活,積極參加社會社會實踐活動。儘管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但是隻要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一定能夠提升作文積累;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師要將寫作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帶着目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動筆的習慣,將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作文積累,還能夠豐富學生情感,使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

2。 優化教法,提升寫作趣味。教師的教法直接關係着小學寫作教學的實效性。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優化寫作教學方法。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寫作教學採用最多的方法是講解法。通常是老師在學生寫作前進行指導,然後學生寫作。教師要積極嘗試範文或者片段導引教學法、作文探究教學法、片段仿練法等。教師可以根據作文訓練的知識要點,選擇關聯的範文或片段,以之爲導引,引導學生解剖作文,學習範文的寫作方法。範文導引法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從仿作到獨立作文;作文探究教學法意在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引導學生對範文、失誤作文進行探究,自主發現成功作文的成功之處,以及失誤作文的“敗筆之處”,在探究的成功體驗中增強學生興趣;

3。 讀寫結合,寫作閱讀互動。語文教學強調讀寫結合,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不能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孤立開來,要重視讀寫結合,促進寫作與閱讀的互動,使兩者互相促進,互相提升。

以閱讀促寫作。“教師在教學閱讀課中,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點的範文作爲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分析課文結構、寫作順序、寫作方法和中心思想”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着豐富的寫作資源,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強化教材文本研究,善於挖掘閱讀文本中的寫作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指導,將文本作爲寫作的範文。

以寫作促閱讀。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會進行寫作方法、寫作知識、寫作思路等引導,這些都有助於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將寫作學習中形成的知識自覺地地遷移到文本閱讀中來,提升閱讀學習的實效性。

4。 強化修改,二次寫作常態化。教師的指導有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直接體現在學生的習作中,因此強化修改,將二次乃至多次寫作常態化對於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將求數量的作文觀向求質量的作文觀轉變,強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輕指導, 重講評的教學方式, 尤其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重視修改, 學會修改。”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二次寫作,教師一方面要認真批改作文,對每一位同學的作文提出富有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獲得修改的依據;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作文評講,在評講過程中,教師要突出作文中出現的共性現象。教師也可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作文評價形式,例如學生互評、小組內互評等,嘗試讓學生指出修改的建議等,強化學生寫作基本知識與方法、技巧等運用意識。

總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對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意義重大。語文教師要加強寫作教學反思,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不斷優化作文教學,爲學生終身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3

記得曾幾何時,我在老師的要求下寫着一篇篇的命題作文,按照老師搭建好的文章框架和思路,將華麗的詞藻堆砌,而這些竟都成了美篇範文。離開學校後,便再不願作文,因爲它不是我的真正需要。

現在的我又有了寫作衝動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參與了我區的“領雁工程”的培訓工作和在廣西基礎教研網上開展的網絡教研工作。在網絡平臺上,在“領雁工程”的讀書博客中,讀着身邊同事們寫的一篇篇的教學隨筆、讀書感悟、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或是外出參觀學習後的收穫;看到大家的心得與感悟不僅僅能自己內化,還能通過網絡平臺將這些感悟說出與他人分享,我十分感動。是的,曾記得一位名人說過:“與人分享一個蘋果來,只有半個;與人分享一個好的想法,就有了兩個。”好的思考、好的感悟是應當多與人分享交流的'。

作爲一名教研員,一名需要在教研工作中走在前面,引領別人的人,深感自己在這些學習工作中的參與的力度和深度的不足。我有責任,自身也非常需要將我在教研工作中的思考與感悟寫出來,與老師們分享。教研工作是個十分個性化的工作,跟個人自身的學習、閱歷和反思領悟有關。光學不思、光做不思,沒有前進的基礎,光思不寫也不能將自己一些感悟及時的梳理和留存下來,自己就會感到雖然經過非常辛苦的學習和努力,但是自己的進展不大。而是應當及時將自己一點的靈感,哪怕是一個小小感受如果能記下來,日積月累,今後都將是自己教研工作的成長曆程。

因此,最需要腳踏實地做的第一點是:學習、反思與寫作並行。才能在教研前行的行列中不慢行、不落後。

第二點:實踐、行動與寫作並行。

有了思考還要積極用行動加以落實,並在落實的過程中不斷用寫作將行動的經過進行記錄,這些也就是自己的專業研究成長足跡。

因此,作爲一名有責任的教研人員,應對教育改革的大發展,我們需要學習吸收,需要內化,更需要輸出。

所以,我要說:讓寫作成爲習慣!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能根據故事情節展開聯想,續編故事。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續編。

【教學難點】

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讀懂這篇課文。

二、回憶學法、自學課文

想想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是什麼?

1、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2、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圍繞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

4、感情朗讀,談體會。

三、反饋

1、同桌互讀。

2、抽生讀,檢測讀音。

3、說:

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4、談體會:

從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說。)

四、熟悉故事情節

1、分角色讀課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訓練

1、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2、把編的故事寫下來。

六、詞語盤點

1、讀讀讀記記。

2、完成讀讀寫寫。

3、把好詞積累到詞彙本。

【板書】

小木偶的故事

啓示:僅有一種本領是不行的,人應該多方面發展。

【教後反思】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才能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權利。崔巒先生指出“教師的教,要切實轉到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教練、輔導員,學生是主角、主人。‘教’是爲了‘學’,要服從、服務於‘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導朗讀小木偶頭疼被誤認爲撒謊一部分時,孩子們強烈要求與我合作朗讀,我快樂地答應了,並讓孩子們自己挑選了兩個同學來與我配合,我當小木偶,他們一個當小白兔,一個當老婆婆。讀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愛的小白兔,你讀得真好,咱們來個擁抱吧!”然後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個躬:“老婆婆,您的親切讓我感動,您的指責真讓我傷心,我真的是頭疼哪!”此時,教室裏已炸開了窩,孩子們都綻開了燦爛的笑臉前仰後合。隨後,我又趕緊調整情緒收回孩子們的思緒。我將自己變成了他們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這篇精彩的童話。從孩子們放着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們已非常向往學習童話了。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5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爲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繫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裏。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麼教材出路在哪裏?教材出路就在課文裏。這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然後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爲寫作鋪路。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麼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於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

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評議課、看圖說話課、讀書活動課、作文討論課等,教師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作文學習的重點和要求,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內容上談,則要提高作文課的指導實效、訓練實效。每一堂課都要提出明確的訓練項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佈置一篇作文練寫,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後的評講。堅持做到講課有內容,訓練有重點目的,評講有針對性,加強體現作文課指導意義,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三、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

素質教育注重人格的養成,個性的發展,弘揚創造精神。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個性,靈性從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寫作的寬度,寫作的自由性。讓學生用其眼睛,用其心靈去察看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有充實的生活,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則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情因境而發,則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可尋。

總而言之,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於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寫作之花一定讓我們擷取。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6

一提到作文,學生怕,老師也怕。學生怕寫,老師怕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師講授習作知識時可以侃侃而談,卻不能領着學生操作,爲學生示範;家長輔導習作,求助於各式各樣的作文彙編,卻也只是徒勞無功。真可謂談“作文”色變,作文難就成了“歷史性”問題。當然也有入門的學生,他們卻說,得益於課外閱讀和自覺練筆。可是,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在複雜的主客觀原因下,有課外閱讀和自覺練筆的時間嗎?

新課標的頒佈,爲我們送來了縷縷“春風”,爲習作教改注入了活力,爲習作教學翻開了新篇章。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相機點撥,靈活引導,激發動機,以情造文,讓學生重新體驗習作的樂趣。

一、豐富習作源泉,讓學生敢寫。

習作離不開生活,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學生習作選材的重要源泉。在習作教學中,課堂上,我不是指導學生應該寫這個,可以寫那個,而是安排學生先觀察自己周圍的一切,草木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多見多識,縱向延伸,開闊眼界,積累習作原料。通過如詩如畫的大自然薰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操,從而樹立敢寫的信心。然後,我又橫向拓寬,放低要求,讓學生撇開心理負擔,自由選材,引導他們在豐富的習作源泉裏對號入座,產生生動直觀的`形象。有縱有橫,掃除學生怕作文的陰影,使學生放開手腳敢寫。

如,我在教寫《我的校園》一文時,我先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找好角度,然後引導學生從大處着眼,從小處落筆,從外到內地讓他們參觀校園,這樣,學生心中對校園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二、激發創作動機,讓學生想寫。

習作是一項具定創造性的作業,必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纔能有所成效。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在鼓勵性語言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好的創作慾望,從而克服習作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進步,如一詞、一句,都及時給予鼓勵。一旦發現習作中的毛病,並不急於批評,而是耐心地和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怎樣該好。讓學生的熱情也能水漲船高。在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又給學生增加“營養”,用心評改,鼓勵學生自讀自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改作文,從而讓學生自願地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如,教《一件難忘的事》時,我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難忘事,然後相機點撥,鼓勵學生把剛說的寫下來,自讀自賞,動手動腦互評習作。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閃光,從而讓學生想寫。

《語文標準》明確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如果學生連說真話的勇氣就沒有,我們很難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創新,只有敢於說真話,講實話,才能談創新。因爲只有學生把寫作當作是一種需要,把寫作當成是自己情感渲瀉,真情流露,價值體現,理想放飛,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的舞臺時,學生的內驅力才能調動起來,學生智力中潛在東西纔會涌現,創造性纔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學生的作文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假大空的不正之風。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一次作文,發現有許多篇寫自己父母親生病住院,甚至自己親人去世的內容。結果作文寫得空洞無文,讀起來索然無味。這不能不說是假大空思想對學生的一種影響。如果這種風氣不能及時止住,對社會的危害是無窮的,六十年代的浮誇風已給人們的記憶留下了傷痛,我們不希望那樣的悲劇重演。

試想,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連講真話的勇氣都沒有,我們還能指望他有什麼創新,就更別說能爲社會有所作爲了。當然導致學生不敢講真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爲教師同樣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爲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有忽視學生講真話的現象,本來學生講的是實話,由於我們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強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甚至把學生當作異端看待,予以無情地批評乃至呵斥,學生哪還敢講真話。比如教學中有這樣一篇作文,由於學校採取分層次教學,各班所使用的資料不盡相同。於是一個同學針這種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認爲學校這是在歧視差生,爲此表達了對學校的不滿,整個作文可謂情辭懇切,筆鋒犀利,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說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學生的作文來說更富有創造性,因爲這種敢於說真話的精神和勇氣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然而遺憾的是這篇作文卻未能評爲優秀作文。這實際上是對學生創新性的一種扼殺。同時,在教學中,廣大教師爲了應付考試,往往在無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引導: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遠。學生爲了高分只好跟着這樣一些套話轉,能寫出真話來嗎?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提倡學生說真話,鼓勵學生講實話,爲學生營造一個說真話,抒真情的平臺。讓作文真正成爲表現自己喜怒哀樂,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讓學生想笑就放聲笑,想哭就盡情地哭。當然,我們提倡學生說真話,絕不等於說學生在作文中所說的話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導。

總之,鼓勵學生說真話,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7

《語文課程標準》在高年段閱讀目標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可見,高年段閱讀教學課中不可忽視"領會文章表達方法"的指導。但如何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寫作特點、表現手法),我卻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決方法。《愛之鏈》在寫作上有兩個特點值得借鑑:

一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

二是文章內容注意了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後,我很直接的提出了:“文章我們學習完了,它有兩個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二是文章內容注意了前後呼應,渾然一體。”接着在黑板上板書:寫作特點一(略,同上)

二(略,同上)。學生低頭猛做筆記,並沒有做出積極的思考,沒有想着要去回頭看看文章再揣摩一下。我只好提示:“請同學們看看書本,找找哪些地方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學生都答是關於喬依修車的相關段落,特別是第四自然段修車時的具體描寫。“能說說爲什麼嗎?”沒有人作聲,看來我的這個問題讓學生很難回答。最後,只好我自己作答。由於時間關係(下課了),第二個寫作特點也沒有能來得及和學生討論。

顯然,課堂最後的'寫作特點指導是失敗的:

1、提出的問題太直接,沒有結合課文,就着上課文的時候順學而導。

2、教學機智不夠,不知道在當時學生“不作聲”的情況下,從其他角度去引導學生,來激活學生的求知慾望。

3、等待的耐心不夠,特別容易促成學生今後習慣性等答案的心理。

如果要順學而導的話,是不是就該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一個故事(喬依將愛傳遞給老婦人)的這個教學環節中,對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加入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提煉性、指向性評價,並且在總結人物品質時一道的總結寫法特點:

1、一起來讀讀第一個故事,覺得喬依是個怎樣的人?請將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2、故事發生在怎樣的天氣?喬依的心情如何?

3、回家路上喬依遇到了什麼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抓細節描寫)

引導:

(1)喬依發現老婦人就下車了,他可以不車卻爲何下車?(師評價:你從動作描寫中知道了……)

(2)喬依發現老婦人緊張,完全可以不理會直接修車,卻爲何又要去安慰了老婦人?(師評價:你從神態描寫中知道了……)

(3)通過文中喬依修車狀態的描寫,你能想象當時修車的情景嗎?(師評價:你從動作描寫中知道了……)

(4)老婦人給錢時,當時的喬依需要錢嗎?能接受錢嗎?(理解:愣 天經地義)(師評價:你從心理描寫中知道……)

最後再給學生總結:我們通過找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等句子就能感受到家境貧寒的喬依是真心誠意、無私的樂於助人,他把友愛互助的溫暖送給了一位陌生人。而文章就是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這正是文章的一大寫作特點。

唉,也不知道這樣的處理對不對,大家是怎麼處理的呢?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8

暑假裏讀了餘永正老師編著的《個性化備課經驗》,其中有一個內容講到,對兒童詩歌的處理應該化零爲整,就是說詩歌教學,不要把詩割開來一句一句地品,一節一節地讀,而是應該從整體入手,整體感知,整體品讀,讓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畫面。記得書中舉的例是一首寫景的小詩,塊狀結構,幾節的句式都是差不多的,讓學生整體的讀,整體的想像畫面,整體地描述畫面的內容,確實比一節一節的.講解來得完整,教學的線條也更清楚,耗時更少,效率卻更高,操作性很強。

翻開第九冊的課文,第一課照例是一首詩,很想把才學到的方法實踐一番。可是把課文翻來翻去好幾遍,卻覺得無從下手:《我的寫作夢》與以往我們學習的詩有些不一樣,這是一首敘事詩,線型結構,有情節,但情節不是特別連貫,篇幅還比較長,這可怎麼處理呢?八月中旬送孩子去新東方學習,坐在教室外的椅子上,我對着課文看了一遍又一遍:如何在這首詩中實現化零爲整的教學?以什麼爲抓手?讓學生對這首詩形成一個怎樣的整體概念?思考很久,未果!

於是又走回到老路:先整體讀,把握主要內容,然後再逐節朗讀,從詞句感受“我”的形象,知道要樹立理想,並感受追求理想的路上會有挫折與失敗……索然無味!

有時候在教學遇到一些難題,感覺自己像一隻小螞蟻在翻越太行山,能想見山那邊的風景,卻無法親眼去欣賞,很有些無奈!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9

語文考試——拿住耗子纔是好貓 學生爲什麼不喜歡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目前的語文考試所致。您瞧,考試的作文題目不管學生是不是有生活,不管學生是不是有感受,總之我出了題你就得無條件的去答,面對這樣的考試,學生是毫無選擇的,所以不管怎樣,到了考場上,有沒有生活也得“編”,有沒有感受也得“煽”,沒辦法,誰讓咱是被考的呢?

另外,這樣的考試,也帶給了老師很大的功利心,很多老師不再研究作文學習本身的規律,不再研究過程,而是研究起了考試,研究起了如何對付考試作文,因爲不管怎樣,只有在考場上拿了高分纔是老師的成績,於是乎,爲了追“分”,一些速成的作文教學出現了,老師不管是不是符合學習規律,忽視了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只要結果,哪怕學生在說假話,在無病呻吟,甚至在抄襲,一切均不在話下——不管白貓黑貓,拿住耗子纔是好貓!

作文批改——老師的眼睛不揉沙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語文老師都成了文學批評家,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學生稚嫩的習作,用放大鏡看着那些所謂的`毛病,不考慮自己教的怎樣,不考慮學生的作文應該怎麼會寫,好像學生天生就應該會寫作文,而且應該寫出高水平的“作品”,所以,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一律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錯字到病句,從段落到篇章,都要挑剔,我們不反對指出學生的錯誤、毛病,但是難道學生除了這些毛病就沒有值得你去誇獎的地方嗎?再說,從長遠看,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難道這些毛病不挑不可以嗎?祖慶老師曾提出讓老師不寫批語而寫讀後感,就文章和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的閃光點,本人非常贊同。這樣批改,學生會喜歡,會覺得作文不難,每次看老師的批語就是在和老師交流,久而久之喜歡上作文,那很好玩!和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相比,那些毛病不挑又何妨?

有的老師之所以不放過學生一點點的毛病,其實還是自己的功利心在作怪——這樣的作文拿到考場上還能那高分嗎?豈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喜歡寫作文,喜歡每天寫點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真正的作文能力,那還怕考試嗎?

閱讀教學——“讀”是根本,“寫”是點綴 讀中學寫,歷來被語文教學所認可,沒有讀就沒有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的課堂也是學習寫的課堂。但實際上又是怎樣的呢?現在的閱讀教學中有一個很響的口號——閱讀課讀是根本!沒錯,閱讀就是讀,但是怎麼讀?僅僅是翻來覆去,拿腔拿調的朗讀嗎?不出聲的讀不是讀嗎?讀的時候是不是要有思考?好的文章要不要背誦積累?這些都應該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看看現在的閱讀課吧,爲了讀而讀,爲了展示老師的功夫而讀,爲了讓課堂迎合評委的要求而讀,真正的思考、涵詠語言的魅力的默讀反而少之又少,甚至要費力的去找,才能在一節課上找到那麼幾分鐘。

大家想想吧,40分鐘裏,學生在拿腔拿調的所謂朗讀中會學到些什麼呢?能掌握多少語言的規律呢?在這樣的讀中,學生會學會寫嗎?有人會說,我在讀中安排了寫呀,可僅僅是寫那麼一兩句,僅僅是爲了點綴而安排的寫,就把讀中學寫的目標完成了嗎?遠遠不夠啊!在讀中,要滲透給孩子們語言的規律,在讀中要讓孩子們體會到精彩語言的妙處,在讀中要學會如何表達,經典的語言範例要記在腦子裏成爲自己的文學素養的養分。

落地麥曾提出寫對讀的侵略,我反而要說讀對寫的侵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真的是侵略,而是野蠻的侵略。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讀要讀出興趣,要讀出品味,要讀出收穫,要讀出思考,這樣的讀才能形成真正的語文素養,才能爲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最大的悲哀就是老師們在讀言讀,在寫言寫,我說讀和寫都分別在侵略着對方,也都不該侵略對方,而應該是聯合作戰。

這三大殺手的存在,嚴重威脅着作文教學的發展,學生剛剛出現的一些寫作的興趣萌芽,還沒等露出地面,就被無情的斬首了,這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悲哀嗎?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0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爲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山區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原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三年六冊語文課本長期性的定勢影響。其六冊課本,每冊八單元約三十課左右。然而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繫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訓練,有些作文訓練重複出現,“讀後感”的訓練在四冊、五冊、六冊分別出現一次,佔其八分之一。教師多年教學的習慣形成其定勢思維及做法,如今日益顯出其的不適應性。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首先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語文大綱規定:“作文每學期不少於八次,並經常進行片斷訓練。”教師時常因難教、怕改而將作文訓練的次數等於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訓練又如何能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絕大多數教師仍較重視閱讀課而輕視作文課。每學期二十週左右。大多數教師只勤於講課文。卻又把讀寫分開,加之一個月兩次作文訓練佔兩三個課時,一學期包括兩次統考的作文評講,也只佔二十個課時左右。作文教學嚴重失衡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也是學生作文難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裏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麼教材出路在哪裏?教材出路就在課文裏。這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

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

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

三、幫助學生解決“三大難”問題

“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是學生作文三大難題。爲了讓學生有話寫,作爲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學校生活素材,例如開校會、文藝晚會、野外活動、課外閱讀活動等進行作文教學。多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參與生活,多與親人和友人交談,多看書讀報、看電視,從不同的角度去關心社會,。其二,“不會寫”是存在學生中最突出的難題。寫記敘文怎樣才生動、形象;寫議論文怎樣講道理;寫說明文怎樣說才明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心中不會寫的疑團。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疑團逐步解疑,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片斷寫作等各種不同方面的專項訓練。有必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學生學會寫其三,爲了解決學生“寫不好”的難題,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積累詞彙。教師好好利用大量閱讀課文的教學來重視詞句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範圍等。也對一些生動語句多作仿寫。或給一組詞語寫一段話的練習,有意識的把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詞彙靈活運用於寫作之中。學習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片斷練習等。

總而言之,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於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1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主觀見解和感受的直接方式,學生通過作文進行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反饋、自我調節,瞭解自己的個性情感和心理需要,給自己的成長塑造出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然而,封閉型的傳統作文教學已經異化爲學生攫取語文高分的手段,成了傳授寫作知識和技巧的訓練,背離了作文教學的根本要求。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地講,熬完兩節課便萬事大吉,學生“低頭造車”榨出的作文缺乏靈性、生氣、情感,作文成了師生共同的大敵。作文改革路在何方?最近我在作文教學中頗受啓發。

在上蘇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寫自己高興、痛苦、傷心等事時, 我先組織孩子們說,但課堂上鴉雀無聲,然後我靈機一動,心想:也許孩子們怕我都不原和我師交流,於是我趕緊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大組,甲組同學說高興事,乙組學生說傷心事,丙組學生說痛苦事,不到一分鐘孩子們便自動組合,很快的形成了三大小組,看到這樣的.氣氛,我一下鬆了口氣。讓剛成一組的同學進行5分鐘左右的深入而密切的交流對話,我及時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真心話,說出自己的快樂和痛苦。最後三組角色互換,按順序進行談話。談話結束後又讓學生把自己參加今天活動的經過寫下來,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題目,並提供學生一些與本次活動相關的優美詞語,學生便興致勃勃地動起筆來……

我採用了一個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談話吸引學生激情參與,誘導他們觀察生活在“周圍事物”的細節並用簡略的文字加以“攝取”,然後再請學生記敘成文。幫助學生在作文課上學會“攝取生活素材”。使之成爲“取之不絕”的作文源泉,這呼應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的目標要求。

我把談話過程儘量拉長和變細,讓學生看得清,聽得清。有意識地豐富了學生的見聞,誘導學生產生了表達的激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高漲的激情中完成寫作,呼應了《課程標準》中“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的目標要求。誘導學生產生表達激情,不但使學生在當前寫好作文,而且保持了學生作文學習的可持續動力,保證學生從不原寫作文到學會寫作文。

我注重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儘量把作文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訓練能夠演示成爲“情景”,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學情景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深入研究作文教學的方法和形式,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構學會寫作的認知和技能的相對完整體系,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2

寫作本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生能夠在寫作中獲取無盡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思維創作出豐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發現,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機械的背誦優秀例文,導致他們對寫作產生厭煩心理,不願參與到作文教學中,更不願將自己的所聞所見寫到作文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在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要進行自我反思,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什麼樣的手段給予學生有效指導等,使其愛上寫作,將其視爲學習樂趣,主動參與到作文教學中,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結合生活。

作文寫作離不開生活,作文與生活的關係就像魚兒與水、鳥兒與天空、花兒與蜜蜂的關係,小學生在寫作時幾乎都會寫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就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指導。曾經筆者聽了一節作文課,這名教師在指導文章內容的時候並沒有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指導。教師讓學生寫社會人物,學生在理解社會人物時比較到位,有的說送水工、有的說保安、有的說醫生、有的說警察、有的說廚師、有的說施工人員,還有的學生說清潔工人,等等。在爲學生選擇範文時選擇了這樣的範文對學生進行指導,大致內容是“一名小學生生病了自己去醫院,一名醫生過來幫忙,不僅幫他出了醫療費還陪他打針,並且幫他買午飯等,這名學生體驗到了這名醫生的良好的精神品質,並將這些優秀的品質進行吸收和利用。”聽到這篇範文,開始筆者覺得不錯,通過社會當中的人物來表達思想感情。可是在這個時候,一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令筆者沉思了。“老師,我們的年齡太小了,生病了不會自己去看病啊,都是爸爸媽媽陪着的,還有去醫院在外面不會遇到醫生,醫生都有自己的診室還要看其他病人,怎麼會陪他打針。”聽了這句話後筆者開始反思,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的發生機率微乎其微,不符合現實,我們只在乎了文章中情感的'表達,卻忽視了文章的真實性和必然性。所以我認爲,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夠流露出學生的真情實感。再次指導這類作文時,教師要避免閱讀範文,而是要引導學生講講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社會人物、他們做了哪些事情,對他們產生怎樣的情感。並讓學生隨時記錄生活中的小事兒積累寫作素材。如此一來,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善於發現的意識,還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2、創設情境寫作文。

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喜歡無拘無束的環境,樂於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在開展作文指導教學時,要根據作文要求與主題,進行情境創設。教師在進行指導教學時如果只是說今天我們來寫一篇關於遊戲的作文,你們選擇你們玩過的遊戲來寫就可以了,這樣的方式學生根本沒有產生興趣,怎麼能促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呢,有的學生可能很久都沒有玩過遊戲了,那麼在進行寫作時就會顯得比較困難。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解決。例如,學生在寫遊戲作文時,教師可以讓他們分組進行遊戲,不限制遊戲內容,只需強調遊戲內容是積極的就可以了。或者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集體遊戲,這樣學生會有濃厚的興趣,並可以在這種興趣的推動下更好地進行作文創作。情境作文教學創設情境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我們教師去努力挖掘,然後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興趣愛好,將其合理應用在作文指導教學中。此外,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要想避免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還要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唯有親身經歷,才能夠寫出富有色彩與情感的文章,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作文修改。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只是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處,然後在下次課上進行簡單的講解,並讓他們自行改正,並沒有進行指導和幫助,導致學生根本沒有明白自己作文中的問題,長時間缺少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就會失去方向感,使得寫作效果越來越差。針對上述情況,教師應該在每次作文課後再運用一節課讓學生進行作文的修改,這裏所說的作文修改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學生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句式的問題或是錯別字,還有一些詞語運用的問題,這些都是學生修改的重點,好多學生不敢面對老師,那麼老師可以在學生改完作文後,讓學生互相進行評價,看看改正的是否正確,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改正這些錯誤還能從別人的文章中找到比自己文章好的內容,還能改進自己文章穩定的不足,長期下去學生不僅能改掉用詞、句式等方面的錯誤,還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4、結束語。

小學生作文水平與寫作能力的提高,與教師的有效指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到教學改革,使用多種教學活動進行授課,還要不斷地總結教學中的經驗,重視指導教學,從不同層面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與指導,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對寫作的興趣與愛好,進而寫出一篇篇靈動、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3

說明文教學對小學高段來講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只要弄明白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被說明事物的特點,幾個典型的好句子就行了。文章的層次脈絡相對簡單,行文條理清楚,中心一目瞭然,教學似乎沒有大的難度,可是,碰到說明文的寫作,學生往往很茫然。

說明文是一種對事物作客觀說明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予讀者知識。小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最感頭痛,往往舉步維艱。其實,說明文的寫作並非像同學們所害怕的那樣,只要理順了頭緒,把閱讀說明文和寫作說明文結合起來,以閱讀課文爲寫作借鑑的範例,多觀察、多分析、多練習,就能逐步學會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正確而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說明文的寫作是授人以知,讓人明白,說明文只是說明事物的特徵,闡明原理,介紹知識,說明是手段。要完成一篇說明文,須將說明文的特點爛熟於心。說明文的特點主要有說明性、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

教師可以把課本上不同類型的範文製作成表格加以對比,讓學生明白他們的形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對比,學生再把自己要說明的對象屬於哪一種進行歸類,這樣思考被說明事物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是跟什麼比較來說的,比如:寫動物類的說明文和事物類的說明文,像《鯨》,就是不常見的一種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普通人不常見,作者寫它的時候就把它跟普通人心目中的大象對比,採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從外形特徵,分類及其特點再寫到了它的生活習性、繁殖規律等,由淺入深,用語言精練生動活潑。那麼,學生就可以總結出這一類說明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脈絡,說明方法。由此自己就可以仿寫,老師也可以寫下水文,或者再給學生類似的說明文範例,讓學生擴大眼界,這樣慢慢滲透,就能化難爲易。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形象性當然要求,我們可以通過說明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練習,力求文質兼美,間接準確。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4

當孩子們滿懷信心的把他們的作文本交上來的時候,我看着他們一雙雙純潔的眼睛,總想給每個孩子的作文給予最恰如其分的評價。一個教師的作文評語如果給得好的話既能指導孩子們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他們的作文興趣。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樣做好作文的評語工作?我想無非作好以下幾點:

 其一,標準因訓練目的而異。一篇作文在表情達意,用詞造句等方面的好壞是有一定標準的,但這個標準可以因訓練目的不同而靈活掌握。如看圖寫話練習,只要學生把圖中主要的意思寫出來了,順序清楚,語句通順,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寫一個人,能寫出他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上的基本特點,寫一處景物,能寫出它的層次、特色,也該是好文章;同樣,寫一次活動,能把主要過程記下來;寫一個場面,能把主要情景寫出來;寫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寫說明文,說明順序清楚,說明對象描述準確;寫日記、書信格式正確,真實可信……都應給予鼓勵和肯定。下面是我給作文《第一次做家務》寫的一段評語:“第一次獨自做飯,免不了要手忙腳亂。按照做飯的先後順序,作者依次寫了淘米、煲飯、炒菜的全過程。因爲經驗不足,就要格外細心;越細心,就越慌神兒。好在小作者挺機靈,關鍵時刻能急中生智,轉危爲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飯的特點,文字不多;卻寫得小有波瀾。別看小作者做飯時手忙腳亂,文章可寫得步驟清楚。”這段評語從說明文的訓練目的出發,着眼於所評作文是否圓滿地完成了寫作說明文的要求,如過程是否完整,順序是否清晰,標題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樣,就使學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麼方面達到了老師提出的訓練目標,從而進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異。一篇作文的長處或短處在作文要素的各個方面表現是不均衡的,作文評語應該從什麼角度入手,關係到能否對學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評價的問題,因爲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優秀作文,其優秀之處都各有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寫評語時能選擇恰當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處。如《小精靈》一文的.評語:“偉偉可真是當之無愧的‘小精靈’呀!瞧他那雙飽滿的天庭下烏黑的大眼睛,瞧他趁人不備乾的那些‘壞事’,瞧他捱打告饒時甜甜的嘴巴,瞧他吃飯時與‘小夥伴”們有福同享的‘慷慨’,瞧他以外婆的絕招‘反擊’外婆時的狡猾,無不透着淘氣、頑皮和聰明。文章在記敘外婆‘哄’偉偉愛惜糧食的過程中,從語言、動作、表情、外貌等多方面選取細節,按照一個4歲男孩的特點,生動地作了刻劃,使偉偉活生生一個小精靈躍然紙上。雖然他還不懂事,但卻很可愛。”再看作文《我是司令你是兵》的評語:“如果沒有異想天開,童年也就不會色彩斑斕了。換一個角度體會一下指揮別人的威風,換一種活法體驗一下辛苦和艱苦的滋味,不僅是一種樂事,還是一件好事。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語言和動作既是‘兵’的,又是‘孩子氣’的,兩個孩子那副煞有介事、儼然真爲司令真爲兵的神氣勁兒,令人忍俊不禁,由不得讚歎作者描寫的活潑”。同是寫人的作文,前一篇作文側重寫偉偉的真實活動,後一篇作文側重寫兩個孩子的真實想像。作文評語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前一篇評語着重評人物描寫的是否生動,後者着重評作者獨特的體驗和想像。

其三,語氣因人而異。作文評語的接受對象是學生,學生能否和樂於接受並受到啓示,是檢驗教師評語寫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學生的年齡、心理、性別、經歷不同,寫出的文章也會風格各異,這就需要教師變化各種語氣,寫出能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評語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作文評語的指導作用。好的作文評語也該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讓學生有所收穫,與學生有所溝通,互相理解,同時又賞心悅目,那種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評語只能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請看作文《月亮娃娃》的評語:“周智瑩小朋友真幸運,她能有個‘月亮娃娃’。她太喜愛這個娃娃了,所以對它觀察得很細緻。她是按這樣的順序來觀察並描寫的:藍天→星星→月亮→小男孩和小女孩→可愛的小花貓。寫一個靜物比較容易,要把靜物寫得生動而又具體就不那麼容易了。周智瑩小朋友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她不僅寫了這個靜物各部分的顏色、大概樣子,還寫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服飾和姿態,最後還寫出了自己的聯想,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爸爸送給自己的這份禮物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評語不僅指出所評作文的內容和寫法上的特點,而且表達了對一個小女孩真摯的理解,語氣是那樣親切、溫和,像老師,更像媽媽。再看一段爲《給姑媽的一封信》寫的評語:“沈思同學在給姑媽的這封信裏,記敘了家裏發生的一件大事——爺爺給她找了位新奶奶。她明知道這應該是件喜事,可是自己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原因是她太愛自己的親奶奶了。沈思同學,你不是也很敬愛爺爺嗎?你不是也希望爺爺晚年幸福快樂嗎?那麼請你在心裏給新奶奶留個位置,像愛親奶奶那樣去愛新奶奶吧!全信感情真摯,語言流暢得體,格式正確無誤。初學寫信的同學能把信寫得這樣好,是很不錯的。”這樣的評語,語氣更像談心,從寫作的角度看,談心也是一種在內容上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方式,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無論怎樣,語文教師都要重視作文評語的寫作,對教師來說三言兩語、信手拈來的作文評語,對學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須字斟句酌。

語文寫作教學反思15

平時,大多數學生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種令人頭疼的常規作業,往往在敷衍和推脫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熱情與靈氣。寫作教學,若是僅憑教師之力,顯然只會走入困境和誤區。在作文指導課上,爲使學生轉變觀念,積極作文,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從“要我寫”到“我要寫”,刻意喚醒創作意識。

愛,是平凡的世界裏,卑微的泥土中,開出的一朵會讓人感動落淚的花。東方式的隱忍犧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時候就像空氣一樣,平凡到讓人幾乎很難感覺到它的寶貴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着,坦然忽視着,坦然到情感枯竭心靈麻木卻不以爲意,但當心靈在某個特定的時刻醒來,他們必定會在那些神聖的沉默前潸然淚下,並終將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偉大的言行原來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愛。

朱自清的《背影》真實地表現出了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愛和父子間的深情。但很多學生學完課文之後,並沒有產生要寫自己親人的創作慾望。他們困惑的眼神傳達出一種信息:父母的愛,真有那麼感人嗎?爲什麼我感覺不到呢?這時,我及時抓住時機引導,在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之後,利用“頭腦風暴”法,我不失時機地將他們引回自己的生活,喚起他們對身邊親情的感悟。

“如果你願意,請用手中的筆記錄下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感覺和感動是稍縱即逝的,請大家好好把握住啊。讓我們記住身邊每一個關愛我們的人,並學會去關愛他們吧。”如此,學生們也很自然地取出紙筆,記錄下自己的心聲。此時,慾望被喚醒了,還愁學生寫不出有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文章嗎?

二.“從沒得寫”到“寫個性”,引導精選獨特視角。

教學實踐中,倡導個性化閱讀和推薦閱讀。平時,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作相應的.摘錄和點評。逐步明確自己的思想觀點,形成自己的閱讀風格和審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閱讀素材庫,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篩選整合能力。

當然,在閱讀資料魚龍混雜的資訊時代,推薦閱讀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說個性化閱讀的目的是保證閱讀的精深,推薦閱讀便是爲了保證閱讀的廣博。閱讀訓練,只有將經典與流行、精讀與泛讀、學生自主選擇與他人推薦結合起來,纔是最完善而有效的。

“厚積而薄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是克服“作文貧血症”的惟一良方。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而廣泛的閱讀,爲寫作技能的訓練奠定基礎。例如某校一關於“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的看圖作文。平時注重課外閱讀的同學,無論作文的立意還是內容的選擇上都要佔盡優勢,比如有的同學自擬的題目爲“蘋果與維納斯、“誠信的缺口”等從審美及社會的角度來對問題加以闡述,從蘋果想到斷臂的維納斯,想到商家的誠信,不僅具有文學立意,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其次,多讀可以豐富語言儲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文章的門面,引人人勝的文章首先在語言上就讓人限睛爲之一亮。語言的養料從哪裏來,只能到古今中外優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僅僅讀讀課本上的幾百篇文章顯然不能根治語言的營養不良。當然,多讀也可以豐富人生體驗,提升人文素養。獨特的視角,自然彰顯着作文的個性。

三、從“潦草應付”到“精心修改”,逐步養成修改習慣。

“文成於改”,魯迅先生說:“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可見他們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

我認爲,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水平遲遲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寫得不夠多,而是改得不夠多。“玉不琢,不成器”,寫作如治玉,學生的文章可以說都是璞玉。

我的做法是:①當面批改,修改給學生看,並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再讓學生自己動手修改。如此反覆修改三四次,直到學生的文章大爲改觀爲止。所用時間和精力雖然較多,但此法對寫作水平中下的學生頗爲有效。②教師修改後,讓學生比較文章修改前後有何不同,從中學習修改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修改能力。與其給學生一些不痛不癢的評語或虛浮空洞的鼓勵,讓他們周復一週地原地踏步,還不如讓他們用兩三星期的時間去精心創作並修改一篇文章,切實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和寫作水平。

從潦草應付“作業”,到精心修改“作文”,這樣長期堅持下去,自改能力和修改習慣就會水到渠成。

四、從“不是寫作文的料”到“出乎意料”,充分調動創作激情。

採用表揚、激勵等多種激勵手段。比如說,教師可以對基礎差的同學“沙裏淘金”,只要有一個好的段落,有一個好的構思,甚至只要有一個創造性的句子,用得準確傳神的一個詞語,就提出採表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其覺得只要認真作文同樣可以寫好,自己並非“不是寫作文的料”。同時,教師也應注意鼓勵要針對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這種個性差異也往往表現在他們對自己寫作能力和文章水平的認識和評價上。有的學生個性自卑,他們敏感脆弱,經受不住批評和歧視,同時更渴望得到重視和贊同。對這種個性的學生,我們在作文評改中要“出乎意料地滿足他們的渴望”,帶誇張性地去肯定他們作文的優點,培養他們爲人的尊嚴感,這有助於提高他們作文的自信心。而對於有自負的學生,教師可以採用在集體場合給予鼓勵,在個別指導中指出其不足,在單獨面改時,要儘量避免誇大其辭,鼓勵時宜適可而止。從而,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創作激情。

“每個學生的心裏也都沉睡着一個作家,而他們最需要的則是來自教師的呼喚。”只有學生有了創作慾望,創作儲備,創作方法,創作激情後,才能用心去打造自己的作品,才能去體驗寫作帶來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生命感與愉悅感,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