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1

中考在即,反思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有些教訓尤爲深刻,必須及時總結。

反思一、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選擇什麼樣的時間段進行。

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語文學習的要點,使學生應付考試更加得心應手。對這一點毋庸質疑,講究的是什麼時候開始纔好。從學生一無所知,毫無積累就開始,還是有所積累後開始系統講解比較好?我在複習中通常選擇後者。如“古詩鑑賞”這一塊學生普遍感到困難,一開始得分率很低,五分鐘只能得一兩分的大有人在,學生很着急,經常問做這兩題有什麼章法。

在學生對古詩鑑賞沒有一定的積累前,我堅持不傳授方法。因爲當他們的腦子對某一種知識一片空白時,講方法等於白講,只有當他們對這類題型有足夠的積累時,哪怕是錯誤的,他纔會根據你所講的方法,對他的知識進行梳理,矯正,體會到以前錯在什麼地方。

反思二、教師在複習時考慮周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束縛住學生的思考。

一個細緻周到,思維嚴謹的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複習時少走很多彎路,所以在複習時要儘量考慮周到些,但人無完人,總有疏忽之處。如去年中考試題中出現的文學常識填空,這一多年沒考的題型,在複習要點中有這一考點,而老師卻憑藉所謂多年中考的經驗將它明確劃出複習範圍之外,以至於學生考後會質問,爲什麼這題沒給他們複習到,卻不責問自己如此簡單的文學常識題爲什麼還不會做。

所以老師不要把自己對知識點的梳理或者取捨束縛住學生的思考纔好,千萬別以爲自己的考慮是天衣無縫的,最忌諱對學生說:“除了我講的這些,再也不可能考別的了。”中考是考學生,不是考老師,不要把都壓在自己身上。那樣不僅自己會很被動,也是對學生不負責任。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2

本學月教學進入專題複習階段,爲了進一步提升複習質量和學生潛力,本階段個性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現狀,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學生能夠易於識記、理解,尤其學以致用。

根據中考說明及相關的解讀,本學月專題複習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名著專題閱讀,因爲我們的學生來自農村,真正完整閱讀名著者幾乎沒有,也就是說都是“假閱讀”,但近幾年中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論世的層面。針對此現狀,首先讓學生熟知考點及體型;其次,據“說明”讓學生梳理課後“名著導讀”中的篇目,給學生時光,自我在筆記本上質量根據考點和題型歸納並設計考題,然後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師適當點評;其三,教師補充課本中沒有的作品,並組織學生筆記,賞析人物、語言等。做到以“假”亂“真”的目的,確保學生中考中不失分。

其二,繼續課文古詩文的默寫、理解。組織學生圈定“說明”中的古詩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讀、熟背、熟寫,瞭然於胸。其中古詩詞曲,以機械默寫爲主,理解性和遷移性默寫爲輔,以教師反覆檢查,學生互相檢查爲手段。同時,重點篇目中的名句,師生共同賞析,採取羣衆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名句、名篇會賞、能賞、精賞。

古文部分,重點集中於字、詞、句,尤其課內實詞,重點句子。組織學生羣衆梳理,首先留時光學生自行翻譯,並標註疑難,共同討論,然後學生互相檢查,查找疏漏,及時彌補和更正。最後教師組織分組檢查落實。

其三,現代文閱讀部分。首先透過資料瞭解,掌握一些做題方法及術語,並透過針對性訓練,明確思路,切入點尤其術語的運用和作用。當然以教師講解和說明爲主。然後,以《學習之友》和資料爲主,具體分析每道考題所考察的知識點,並組織討論,從而使學生鞏固方法和術語,並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打好中考現代文閱讀的基礎,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的潛力。

經過本階段的複習,學生的潛力有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盡人意之處:首先,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強調較多,但因各種原因,檢查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強。

其次,教師講的很多,但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因而學生學習潛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後,分類複習過程中,教師注重知識的細化,卻忽視了知識的相互鏈接性和相關性,使學生所學知識顯得零亂。

總之,透過本月的複習尤其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有了針對性。個性做好本階段的總結、反思,對以後衝刺階段的複習定會有極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3

以往的初三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

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務必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爲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務必相互結合,互補互助。

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着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光,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個性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4

在教學中,我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爲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啓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我在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爲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爲簡,化難爲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爲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纔會興奮起來,纔會樂學,學習纔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纔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爲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的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通過聯想比較,讓學生積極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爲了激勵,爲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爲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爲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跳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語文初三個人教學工作反思最新5篇5

九年級語文中考前期複習教學似乎不太盡人意。主觀與客觀原因太多,在此只是粗略地談幾點,或許能引起自我或同事一些啓發。

一、分冊複習只是走馬觀花,沒有落到實處。

一個單元一般是安排一週的時光,一個單元有四到五篇課文。平均每個單元用時兩到三節課。

第一節讀課文,做三件事:

1、課文主題。

2、文章特色。

3、重點段落。

第二節做練習,做三件事:

1、做同步練習。

2、校正答案並記憶。

3、疑難講解。

當然整個複習過程以學生爲主,但很多學生一節課連幾篇課文都讀不完,就是完成了三件事,學生好像對課文還是不熟悉。第二節時做練習時全是翻書做的,幾個生字詞注音都不會,更不要說釋義了,還有做閱讀理解時總依靠答案,有的學生甚至到了沒有答案就不能下筆的地步了,看來以前的學習陋習實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記憶時總喜歡死記硬背,對以前學過的最基本的語文知識都不記得了。如此現狀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複習給人的感覺就是走馬觀花,作用不太大。看來在以後的複習過程中還要多教學生學習方法,每個單元不一樣課文就應有所側重,在去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點時光,我想不會錯的。另外還要在反覆記憶、反覆訓練、反覆教解題技巧和方法上作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節課少做一點事,但務必要讓學生所學知識落實。

二、教師備課只是大致設想,沒有思考周全。

一節課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師是否作好充分的準備有很關係。複習課更需要有充分的準備。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花更多的時光與精力,首先教材自我是否熟悉,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練習設計是否典型,重點是否把握,解題方法是否教或幫學生歸納,學生在課堂上是否都參與且完成學習任務了,這些都需要思考。不然的話,很多都可能成爲一句空話。

還有,我發現複習課時,教會或幫忙學生歸納知識點很重要。學生在複習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誦的課文就一背一節課,根本不思考其他的事,結果是許多很重要的事沒完成,而那篇課文也沒有記住,做了很多無用功。再則學生在複習時根本不喜歡動腦筋,更談不上歸納學習了,在讀書時從不拿筆,只動嘴不動手不動腦,致使複習方法呆板,效率極其低下。

從以上的現象來看,教師在上課前有必要幫忙學生把許多知識點歸納在一齊,用試卷印出來發給學生記憶,還有就是幫忙學生把需要歸納的知識要點交給學生,讓他們學會歸納。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要思考的,如果思考不周全,學生的複習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學中只是流於形式,缺乏整體規劃。

作文訓練都是自我的一套做法。作文資料、時光、批改等都沒有交流統一,佈置幾個作文題目隨便讓學生寫寫。如此下去只會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停滯不前。

其實在作文上,就應根據中考作文要求,認真進行有計劃地訓練,在主題、選材、立意、結構、語言、書寫上,還有不一樣體裁,個性是記敘文和一事一議的作文上就應加大訓練量。再就是教幾種公式作文、背幾個典型作文材料、記幾句優美句子,能讓學生在作文時用到一點點也可能讓作文增色一點。

作文時個性要求學生書寫要工整、標點應規範;作文前期訓練時給學生把作文體裁限定死,防止學生一開始就寫成了“四不象”的文章。在批改和評講作文時就應及時。

由於時光倉促,思考不是很細緻,總結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分析不是很透徹,雖然很零亂,但說明在思考教學,思考質量,重視效果。真心期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摒棄不就應出現的問題,促使以後的教學能有所改觀。有不對之處,還望各位大俠能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