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大綱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1

《搭石》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文,不僅美在文字,更美在它的內容以及其中包含着的豐富的人情味。因此,本堂課我以讓學生欣賞作者家鄉這一道美景爲主,讓學生在看到搭石美的同時,也能夠看到家鄉人淳樸善良的美。

課文的朗讀由我和學生分段配合完成,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朗讀不僅聲音洪亮,也有效改善了“拖音”的習慣,並帶上了一絲自己的感情。朗讀之前,我提出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學生正確回答了“什麼是搭石”這一問題後,我不斷引導學生讀“脫鞋挽褲”四字,讀出搭石爲家鄉人帶來的方便。

瞭解家鄉人是如何擺搭石,我着重讓學生體會老年人踩到不穩的搭石是如何做的?是什麼樣的心理?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果你急着去上學,踩到了一塊不穩的搭石,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一個急着去做買賣的商人,踩到了一塊不穩的搭石,你會怎麼做?”引導學生用課文的句子回答,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家鄉人勤勞善良的美。

體會家鄉人如何走搭石,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解並朗讀這幾個詞語。在這一部分,我在課堂上創設了走搭石的情景,由一組同學用富有節奏感的口號模擬走搭石場景,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什麼是“協調有序”,什麼是“緊走搭石慢走橋”,體會這詩一般的畫面,體會家鄉人的和諧美。

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年人與青年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語句進行理解想象,並讓學生模擬“伏”的動作,感受家鄉人的謙讓美與敬老美。

通過這一幅幅的畫面,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課文最後一部分的學習,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搭石默默無聞的美與家鄉人的心靈美。

整堂課學生配合度非常高,課堂上不斷地朗讀不僅讓學生體會搭石美,而且朗讀的情感上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這是讓我非常欣慰的一點,學生的配合就是對老師最大的肯定。這堂課也讓我真正的體會到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的作用,情感引導與朗讀指導有效結合,學生纔會真正融入課文,理解課文。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2

《搭石》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爲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本文描寫了農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農村生活中的平凡鏡頭,通過細節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的美好思想。

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的整體入手,以“美”作爲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按照“發現美——感受美——體現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朗讀指導,想象畫面,適時的語言渲染等語文訓練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這道特殊的風景,感悟濃濃的家情之美。

(一)以風景爲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並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爲別人着想,是心靈美。然後,我請學生帶着“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麼美”。抓住“老人走搭石”,“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四個板塊,勾勒成四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裏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爲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麼是搭石”那一段,我通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爲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羣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通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動詞進行想象。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3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緊扣這一主題,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古詩兩首》表現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了鄉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了愛的奇蹟,《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述了愛的哲理。《搭石》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看完《搭石》一課,心中不由一顫。多麼樸實的一堂課,從頭到尾僅僅只用了一張幻燈片,而且是在這樣全國級的閱讀比賽中,令人佩服!在課件鋪天蓋地的語文展示課中,猶如出水芙蓉般清純,耳目一新。是的,語文是該洗去鉛華浮現本質的時候了。這堂課老師輕鬆自如、行雲流水般把課演繹的非常生動、形象,不知不覺中就把人帶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值得我們細細體味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首先,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讀爲主線,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別是理解重點難點的詞語時,真是煞費苦心。如“協調有序”是這樣來理解的,她先讓一組學生參加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上到這裏,我心想:這個我也會,不就是表演嗎?我平時上課也是經常用的嘛。哪知她卻只是和學生進行合作朗讀。師說前面的,生馬上接上去,師說後面的,生馬上緊跟上去。剛開始是一個小組,接着就是全班,那種默契,一下子就把人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一起去走那優美的搭石了。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環節,課堂馬上煥發出光彩,成爲本節課一道最亮麗的風景。詞語的理解不攻自破,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已經完全融入到課文中,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的生機勃勃。接下來的教學就更得心應手。在讀中悟,讀中思,緊緊抓住讀這條主線。另外還加強說、寫的訓練,設計了從搭石走過的還有哪些人?會怎麼走呢?進行說話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與表達。通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爲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詞句教學時,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蘊涵美,生活處處是文章。深深體會到小山村的迷人風光。

再次,注重人類美好品德的薰陶,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特別是欣賞完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之後,師話鋒一轉:那如果是對面走來,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讓學生體會到謙讓是一種美德。體會到那裏民風的淳樸。問到如果是老人和青年時,這個環節讓人感動不已。青年人背老人是理所當然,是每個人認爲很自然的事。這裏的教學可以結束了,可她卻又適時的生髮下去:如果這個青年老了,會怎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心靈深處的美德被激發了,他們說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說的多好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在學生心中紮根,還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欣慰的呢?這位老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教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好。無論是在開始時那娓娓道來的音樂伴頌,還是各個環節的教學,優美的語言總是把人帶入如詩如畫的意境中去。還有在教學青年人背老人時老師出現的象形字,連我這個自以爲對書法很感興趣的人卻也一無所知。這場景也爲課堂教學增色不少,也可以說是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的知識淵博,讓人敬佩!當然我也有點不同意見,畢竟把人與狗連在一起,似乎有點不妥(當然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見解)。

總之,看完錄像後,心中感觸頗多。似乎耳邊還依然,縈繞着那“踏踏”的聲音,正如她在那極其簡單的板書中寫的那樣:這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她的質樸,她的謙虛,已和搭石一起融進我們的心靈深處,成爲我們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