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2016年辭舊迎新春節黑板報版面設計

2016年辭舊迎新春節黑板報版面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農曆新年指中國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傳統上稱爲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歲首、正旦,現在一般稱爲新年、大年,口頭上亦稱爲過年、度歲、慶新歲;是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慶祝新年的主要節日。越南語稱爲“T?tNguyên?án”(節元旦)、日語稱爲“正月”(明治維新後改稱舊正月)、韓語稱爲“??”(此乃固有詞,即新年之意)。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黑板報的資料,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16年辭舊迎新春節黑板報版面設計

  少數民族春節食俗

在農曆正月初一與漢族一起歡度春節的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回族、東鄉族、壯族、赫哲族、白族、畲族等少數民族。

蒙古族——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裏,象徵着長生不老。

滿族——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壯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糉粑”,有的長達尺餘,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對做得特別大,據說象徵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果實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醃魚,整桌菜以魚爲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餘錢餘糧。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景頗族——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麪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麪糰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藏族——春節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關於倒貼“福”字的來歷有三種有趣的傳說:

1、 朱元璋、馬皇后說。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南京後,命心腹悄悄在曾經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將門上沒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賊殺掉。好心的馬皇后得知這一情況後,爲消除這場災禍,遂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連夜在各自門上貼一個“福”字。於是,各家各戶都遵懿旨照辦。其中有一廖姓人家因爲不識字,把“福”字給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命令御林軍把沒有貼“福”字的人家滿門抄斬。不料沒過多久,御林軍頭目卻前來回稟說,全城家家都貼有“福”字。朱元璋一聽,不由勃然大怒。御林軍頭目接着又說,有一家人把“福”字倒着貼在了門上。朱元璋聽了更加生氣,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人一個不留全部殺掉。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聽完後立刻轉怒爲喜,便消除了殺人的念頭,一場大禍得以避免。從此以後,有些人便將“福”字倒貼起來。

2、 慈禧太后說。我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指教。”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連英帶着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沒曾想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碰巧據看到了那個貼倒了的“福”字。她剛要發怒,大總管李蓮英腦子一轉,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果然轉怒爲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

3、 恭王府說。清咸豐年間的一個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爲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爲此,恭親王的福晉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福晉怪罪下來連累自身,慌忙跪倒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福晉一聽,轉怒爲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