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2016年慶祝端午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2016年慶祝端午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導語:搖旗吶喊聲雷動,飛舟急流眼前過。衆人划槳號聲嘹,閃眼已過萬山叢。助陣鼓聲衝雲霄,民族服飾金光閃。歌聲不斷舞步漫,奪冠英豪獎盃揮。下面分享一些關於端午節的黑板報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年慶祝端午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端午節黑板報設計內容:端午節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黑板報設計內容:魯迅先生的作品《端午節》】

1.社會背景: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九月上海《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九號。當時正處於"五四"落潮期,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激發起民衆的反封建的革命熱潮,但這種狂熱隨着軍閥政府與封建舊勢力的鎮壓,暫時退了下去。新舊勢力的交鋒出現了此消彼漲的狀況。

2.中心思想:《端午節》就是魯迅先生運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對“方玄綽”這類表面上進步,骨子裏落後的舊知識分子的辛辣諷刺。

3.人物形象:《端午節》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裏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裏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1)從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僅廁身於高等學府,喜歡發發奇談怪論,而且又混跡於官場,扭扭捏捏地做個政府的小官。這個知識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說話做事充滿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尷不尬,左支右絀,顏面盡失。

(2)從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嘗試集》咿咿唔唔。但骨子裏淺薄、市儈,在家裏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長”,在社會上是袖手旁觀,靜觀待變的“看客”,是個披着新衣的舊式文人。

4.語言: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採用的是輕鬆、幽默的諷刺筆調。通過描寫方玄綽的行爲、語言和心理,讓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來使讀者發笑,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