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作爲中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中秋節是非常精彩的。下面是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1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第2張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2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第3張

中秋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3

  中秋節的習俗

▼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爲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爲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晚上祭月,陳列“月光馬兒”,即指神像,還供有月餅、毛豆、雞冠花等。“月光馬兒”用紙做成,上部畫太陰星君和菩薩像,下部畫月宮和搗藥的玉兔。玉兔像人一樣站立着,拿着搗杵。神像金碧輝煌,顏色極爲鮮明。長的七八尺,短的二三尺,頂部有紅綠兩面旗,向月而供,供完就燒掉。

▼ 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

南方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

▼ 樹中秋

在廣州有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繫於竹竿之上,瓦檐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大街小巷中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歷史上兔兒爺曾出現過20來年的斷檔,白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銷聲匿跡,當20世紀80年代初重新出現時,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兔兒爺有了新生命的同時,也有了新的屬性和新的功能,雖爲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