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贈言 > 有關臨別贈言作文彙編9篇

有關臨別贈言作文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畢業贈言吧,此時就很有必要寫贈言。我們應該怎麼寫贈言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臨別贈言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臨別贈言作文彙編9篇

臨別贈言作文 篇1

初中的生活猶如一本書,打開書,每一個故事都記錄了一段單純的起伏,故事裏終究會有遺憾,會有嘆息,會有淚滴;但更多的是歡笑,是收穫,是感動。

初中的生活猶如一首詩,默唸詩,每一個字中都包含着一種心情。小小的詩訴說着我們的故事,小小的字泄漏了我們的心情,五彩繽紛。

初中的生活猶如一曲歌,聆聽歌,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是一個與衆不同的主角。優美的旋律中總會有波瀾,有起伏,但是卻依然流水般地繼續着。

初中的生活猶如一段舞,欣賞舞,每一個動作都凝聚着一段感情。朋友間,師生間,隨着那輕盈的步伐共同舞出一段別樣的情。

轉瞬間,這書這詩已寫到了結尾,這歌這舞也臨近尾聲。其實,回憶總是最美的:再回首,是一個充滿歡樂的昨天。昨天,有我們課堂上的爭論;昨天,有我們球場的奔跑;昨天,有我們考場中的奮鬥;昨天,有我們燭光中的歌唱……縱然歲月流逝,空間分隔了我們,時間衝散了你我,但這份記憶永不褪色。

初中即將過去,但人生纔剛剛開始。邁出新的一步,與過去說再見。繼續去書寫自己的書,去創作自己的詩,去譜寫自己的歌,去編排自己的舞。會發現,原來人生是那麼美妙。

在校園的某一間教室裏,有三十四個小朋友,六年已過,當年的三十四個小朋友已變成了三十四個要好的同學。轉眼,我們將要分離了,但是,我不會忘記這間教室,這裏的三十四個小夥伴,我們同甘共苦過,我們患難與共過。或許將來我們以後永遠不會再相見,可是,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母校的一個教室裏,有三十四位可愛的小天使,伴我走過六個春秋......那就是:六·三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別了也沒關係,只要心還在一起。

臨別贈言作文 篇2

歲月匆匆,花開花落,轉眼間,六年的學習生活就同白駒過隙般飛逝了。還記得六年前我們懷着天真、爛漫的心情踏進校門,收穫了這份友誼之花,六年前,我和你曾一起發誓:長大後,不管法身什麼事,我們之間的友誼永遠不會凋謝,不管你有沒有忘記這個誓言,我終歸會永遠記住這句純真的話語。因爲是你在我墜入萬丈深淵的時候,安慰我,告訴我不要把陰雲帶到明天。

六年的友誼生活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但時間老人不允許我停留在以前,我只能珍惜現在。離別之際,只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像歲寒三友那般,四季常伴;希望我們的友誼能跟我們的誓言一樣永不凋謝!在將離開母校時,道一聲:”祝你學習更上一層樓!”

臨別贈言作文 篇3

還沒有走近那條河,你就說:不行,我肯定過不去;還沒有翻過那座山,你就說:不行,我的體力一定受不了;你把你沒有經歷的事物都看作是不可逾越的障礙,那麼,你還會前進嗎?當你爲難的'時候,換個思路想想:別人能做的我爲什麼不能做?我不是和他們是一樣的人嗎?我並不比他人缺點什麼,我甚至比他們都強壯……於是,你低下頭,思如泉涌……

臨別贈言作文 篇4

五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面對離別,我更多的是傷感,你們是老師在下王學校教的時間最長的一屆學生。五年的時光,記載着我們的歡樂,更記載着你們被老師批評眼角掛着的淚水。

我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也是一個對已或對他們都很嚴格的人,我容不得一絲馬虎更容不得自欺欺人,所以你們跟着老師受委屈了。我很少表揚你們,但你們在老師心中的位置可以說僅次於我的兒女,你們的勤奮,正直,善良首屈一指,學校前幾年沒有你們這樣的學生,後幾年也不會有,多年來最值得老師感謝的就是你們,以及你們的家長,大學的理解和支持是老師工作最大的動力。

我無法想象沒有你們陪伴的日子我將怎樣度過,再教一批小學生,再從無知……一切又是那麼漫長,每每想起你們提出的一個個幼稚的問題,以及和我談心的一幕,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啞然失笑。一切不會再有。

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唯一難題是如何選擇初中,這是需要家長來做決定的,希望家長能儘自己所能把孩子送到理想的學校,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憑藉我多年對學生的瞭解,一半的學生都還是有潛力的,請相信你的孩子。

無需再說什麼,只希望我們再次相見的時候能夠會心一笑。

臨別贈言作文 篇5

在小學的這六年,我有點傷心,有點高興,也有點依依不捨…………

這六年,我收穫了很多朋友及友情。在我受傷時,是小夥伴們來幫助我,來安慰我,讓我不要哭泣。當我步入“錯誤”的道路時,是小夥伴們讓我小心行事…………六年了,小夥伴們在我身旁,像爸爸媽媽一樣親切地照顧着我。是你們,讓我從一無所知的小孩,變成了少年“百科全書”,我很感激你們!我真希望畢業後我們不要分開,要不然,我又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適應新朋友——即使分開了,我也希望你們都快快樂樂的!

這六年,有六位老師來教我知識,讓我變得聰明有才。他們分別是:李林老師、宋亞齡老師、胡老師、許老師、先老師和謝老師,他們既是我的好老師,也是我的好夥伴。這六年,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就成就不了現在成績不錯的我。是你們的教作文導,讓我明白了一個又一個道理:從哪裏摔倒了,就要從哪裏爬起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用對力,做正確的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我會把這些話銘記於心,讓我受益一生。請允許我在這裏誠摯地向您們道一聲謝謝!我希望你們永遠開心——每天都開開心心地過,開心了人也就年輕了!

同學們已經準備好行囊,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有的要去好的學校,有的要去離家近的地方,有的要去很遠的學校。不管以後我們在哪裏讀書,我們都還是好朋友。不管我們以後走到多遠,我都希望在中學畢業後找個時間再次回母校聚一聚——再次碰頭時,想聊什麼就聊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如果實在來不了的,我也不強求。

最後,我希望全校同學和老師們都身體健康、開開心心地過好美一天。我會想念你們每個人的!

臨別贈言作文 篇6

曾有過心靈空蕩蕩的時候,曾有過無所適從的時候;曾有過倦怠和失意的時候,曾有過心灰意懶的時候……那是一種提醒,那是一種警告,那是一種暗示,那是一種催促。它告訴你:趕快補充,趕快輸入,趕快填補,趕快加油……如果你在那裏停留片刻,你的大腦就會真的變成一處空白,你的身軀就會真的變成軀殼,你的思想就會真的變成僵化,你的靈性就會真的變成虛無……

不要忽視那個時候吧,當它來臨的時候,你就敲打自己一下:我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

臨別贈言作文 篇7

歲月的陳年老酒已經消融,點點滴滴的回憶已經歸化,無法逃避的離別,終究還是來了。早料到不能長久,早一點晚一點,只不過是一種悲喜交加,而接受。

哭過了笑過了,這一生有你足夠了。啓蒙老師總愛說這句話。也許我和啓蒙老師的緣分是命中註定,心心相印,從幼兒園來到小學,啓蒙老師的微笑我依稀記得,那笑容是甜美的,如同夏日的朝霞,渲染了天地的雲彩,綻放的花朵,也比不上我老師的微微一笑,無論何時,老師的臉蛋上總有笑容。無論再大的困難,老師也不慌不亂,傲慢的說:“怕什麼?這不有我在呢”,我們大家一聽全笑了,洋溢在一片歡聲笑語的海洋中。就這樣,我和同學們在老師的關愛下,一點一點的長大。還有那甜美的笑容伴隨着我一生。

有一次上課,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們大家的心目中什麼最美?我們異口同聲的說:“老師!”“爲什麼這麼說?”我們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該怎樣說?老師笑了,我們也笑了。“你們呀!就知道哄我開心,是不是想讓我少佈置點作業給你們啊。”其實我們心中最美的東西就是老師的笑容,爲了向老師證明,我們大家煞費苦心,終於做了一個禮物給老師。放學了,我們全班同學拎着沉重的,充滿着愛的禮物。“老師,停一停請轉過身來。”老師把身子轉了過來,捂住了嘴,驚歎的說:“這是給我的嗎?真不可思議。”我們齊聲說:這是老師永恆的笑容,永不衰敗。老師哭了,我們也哭了。

昔日不同往日轉眼我們就要畢業了,在畢業聯歡會上,我們期待着老師的身影。我們都失落極了,正當我們要走時,一個熟悉的身影,響徹了心靈。“孩子們,請轉過身來。”我們迅速的轉過身去,眼前的一切讓我們終身難忘。送給老師的大笑臉上寫着:老師和我親愛的孩子們!永恆的笑容,永不衰敗。我們又一次哭了。

當踏上風塵僕僕的列車,於滿載路程的遠歸,那特殊的臨別贈言,最近還在緊緊纏繞着我。

臨別贈言作文 篇8

總是一遍一遍地原諒自己,失去一次機會算得了什麼?總是對自己放鬆了還要求放鬆,你說壓力太大會把自己壓垮;如果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那麼當你原諒自己的時候,那個機會會不會跑到別人那裏?如果壓力並不是只有你纔有的,那麼當你放鬆自己的時候,那個壓力會不會把他人塑造成理想的模樣?

什麼時候都不要說,等下次吧;這次沒有了,下次恐怕也等不來……

給吳*

生活是吝嗇的,它不肯給懶惰的人留下一點積蓄;生活又是大方的,它給勤奮的人許許多多財富;當你不把勤奮當成一種負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會有回報,只不過那種回報不是金錢擺在你面前,而是在你的心靈裏留下了永恆的記憶,在你的前行中印下了深深的足跡。

給扈**

當你翻閱自己的文章時,你會說: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真的,只要自己的心是接收着的狀態,是向着未來敞開着的,那麼它不拒絕來自一切地方的光亮,它不拒絕來自一切領域的色彩,你會用那雙勤勞的雙手,把那些美麗一針一線地織起來,織起一幅你最喜歡的錦繡……

你會說: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自己的輝煌,也給別人帶來了光明……

臨別贈言作文 篇9

把每一次寫都當作一次考試,把每一次寫都當作是一次機遇,把每一次寫都當作一次經歷,那麼你所寫的一定會在你心裏積累成一個個成果,一個個經驗,一個個火種。有一天,它們會自然地成熟落地,它們會自然地彌補缺憾,它們會燃燒成美麗的霞光,那時,你會得到一份禮物: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