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三思而後行成語大綱

三思而後行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三思而後行成語1

三思而後行成語

【成語】:三思而後行

【拼音】:sān sī ér hu xíng

【簡拼】:ssehx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示例】:他非常細心,辦事總是~。

【近義詞】:三思而行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思考後才行動

【順接】:行不從徑 行不副言 行不及言 行不履危 行不由徑 行不由路 行不知往 行不勝衣

【順接】:按轡徐行 霸道橫行 敗德辱行 半路修行 苞苴公行 倍日並行 倍道兼行 倍道而行

【逆接】:不壹而三 倒四顛三 鼎足而三 隔二偏三 觀隅反三 接二連三 徑一週三 舉一反三

【逆接】:三三兩兩 三三五五 三三四四 三上五落 三下兩下 三不主義 三不拗六 三不足畏

三思而後行成語2

【成語】三思而後行

 【拼音】sān sī er hou xing

【釋義】做事謹慎,小心穩妥

【出處】《論語;公冶長》

【近義詞】三思而行

【深層解釋】三思而後行的古訓出於《論語》,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教我們要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因此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特別是重大問題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拿不準的時候多聽聽旁人的意見,也很有好處。三思而後行對問題的完美解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這個快速多變的社會中,稍一猶豫,時機會在瞬間錯失。有的時候考慮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鮑威爾曾經講過的:在作決策的時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時候做出你的決策。信息過少,風險太大,不好決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對手已經行動了,你就出局了。三思而後行與快速地把握時機並不矛盾,做事情要學會把握時機,同時在決策的時候還要多去思考。這樣的`人才有希望達到成功的彼岸,立於不敗之地。

三思而後行成語3

成語名稱:三思而後行

成語拼音:sān sī ér hu xíng

成語用法:作賓語、分句;指思考後才行動。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成語來源: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成語造句: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6回:“聖人云:‘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弟子周遊列國推銷他的仁政,在魯國碰壁後,他在離開衛國的途中總結在魯國的經驗時,對他的女婿公冶長及子貢等人說:“魯國執政的人中只有季文子處事不衝動,三思而後行。”弟子們趕緊把他的言語進行記錄。

三字開頭的成語

三月不知 三思而後 三十六計 三十六策 三年不窺 三過其門 三生有幸 三令五申 三顧茅廬 三人成虎

包含有三字的成語

餘音繞樑 此地無銀 二桃三士 二桃殺三 馮諼三窟 三日打魚 三十六策 士別三日 一飯三遺 一沐三捉

三思而後行成語4

【成語名字】三思而後行

【漢語拼音】sān sī ér hòu xíng

【近義詞】:三思而行

反義詞】:莽莽撞撞

【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成語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三思而後行造句】他非常細心,辦事總是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的成語故事】

《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譯爲:季文子每件事考慮多次才行動。孔子聽說這件事,說:“想兩次也就可以了。”

三思而後行成語5

【注音】sān sī ér hu xíng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弟子周遊列國推銷他的仁政,在魯國碰壁後,他在離開衛國的途中總結在魯國的經驗時,對他的女婿公冶長及子貢等人說:“魯國執政的人中只有季文子處事不衝動,三思而後行。”弟子們趕緊把他的言語進行記錄。

【出處】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南齊書·公冶度》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思考後才行動

【相近詞】三思而行

【其它使用】

◎ 他非常細心,辦事總是三思而後行。

◎ 老江是個文學愛好者,三十多年前在江永時就寫呀寫呀什麼的,一邊捧讀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把聶赫留朵夫和渥倫斯基掛在口裏說爛了,但是他沒有當上托爾斯泰--他那三思而後行的性格使他無法成爲一個作家,只是在省電視臺當了個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