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曲高和寡成語解釋大綱

曲高和寡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成語解釋

出處:戰國·楚·宋玉的《對楚王問》。

意思:形容某些自命不凡的人,空擺架子,脫離實際。一般都用作貶詞。

戰國後期楚國文學家宋玉,是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在楚懷王、楚襄王時代,曾做過“文學侍從”一類的官。他天資聰敏,相貌漂亮,一張嘴非常厲害,是個詭辯家。

讀書筆記

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聽說不少人對你有意見,你是不是有什麼品行不端之處?”宋玉聽了,並不檢查自己,卻答道:“有一個歌唱家,在我們首都(郢都)的中心廣場演唱。最先唱的是《下里》、《巴人》,他唱的時候,幾千聽衆都跟着唱了起來;後來他又唱《陽春》、《白雪》,這時,能跟着唱的,卻不過幾十人。最後,唱更高級的歌曲時,跟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曲調越高深,能跟隨同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的這段回答,他還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爲《答襄王問》。南北朝樑代的昭明太子蕭統選編的《文選》中,曾蒐集了這篇文章。所說的《下里》、《巴人》,是通俗的民間歌謠,《陽春》、《白雪》,是比較高深的樂曲。宋玉這段話意思是說:因爲他的品格高超,所以一般人不瞭解他,同他合不來。

“曲高和寡”便是從宋玉的“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簡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