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現代詩 > 林徽因詩歌《深笑》

林徽因詩歌《深笑》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閩候人,建築師、作家、新月派詩人之一。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林徽因詩歌《 深笑》,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林徽因詩歌《深笑》

林徽因詩歌《 深笑》(中文版)

是誰笑得那樣甜,那樣深,

那樣圓轉?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閃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動,泛流到水面上,

燦爛,

分散!

是誰笑得好花兒開了一朵?

那樣輕盈,不驚起誰。

細香無意中,隨着風過,

拂在短牆,絲絲在斜陽前

掛着

留戀。

是誰笑成這百層塔高聳,

讓不知名鳥雀來盤旋?是誰

笑成這萬千個風鈴的轉動,

從每一層琉璃的檐邊

搖上

雲天?

林徽因詩歌《 深笑》(英文版)

Bright Smile

Whose smile is it? It’s so sweet, so deep

And so round! Strings of pearls, small ones,

Big ones, all sparkle with innocence!

Emerging from spring, it floats to the surface

And brightly

Scatters around!

Whose smile is it? It’s like a flower blossom,

Graceful, not disturbing a soul!

The mindless, subtle fragrance drifts with wind,

Whiffs over a low wall, and sojourns

In the air

Around the sun.

Whose smile is it? It built this hundred story tower

With unknown birds flying around? Whose smile

Is it? It made tens of thousands of wind bells ring

From the eaves of colored glazes layers

All the way up

Into the sky?

作品賞析

金乾波/唯美的空靈,無限的瞬間

似沁甜的泉水,似悠淡的蓮花,在自然空靈中洋溢着孩子般天真的笑,繚繞着生命之美的純潔與絢爛;詩的意境,人的意境,愛的意境,生命的意境……瞬間的笑創造無限的美麗。林徽因用女性獨有的柔情、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心思,抒寫《深笑》這首小詩,彰顯現代詩歌的無盡魅力。

精緻的結構

《深笑》是一首六行節詩,全詩由問句“是誰……”領起,層層深入,復沓疊唱,充滿迴環之美。四個問句卻只形成三個小節,在整飭中又有變化。每節六行,前四句是長句,字數從8字到11字,工整中略有參差;後兩句是短句,均是2字,精短幹練。每一小節,詩句都是由長到短,形成倒金字塔形,玲瓏剔透,與柔美的內容相得益彰。平仄相諧,音調和美,韻角“散”“戀”“天”押an韻,輕盈靈動,富有音樂般的旋律感。

純真的意象

詩歌的形象純真文雅。首節的“清泉”,涌出水面,像串串明珠般閃着光亮,燦爛而分散;次節“花兒”,輕盈中透着細香,隨風拂過,散發着生命的光芒;尾節“百層高聳的古塔”“萬千轉動的風鈴”,向空間無限拓展。這些形象都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經典的意象,清新明快,古拙靈動,聲色俱全,使詩歌充滿古典蘊味。

純美的意境

笑,是人類最美的符號,《深笑》高度展現了這種人性的純美。第一層,笑甜,深,圓轉而又天真;第二層,笑輕盈,無意;第三層,笑清脆悅耳,直上雲天。詩人輕輕地吟唱,化無形爲有形,變抽象爲具體,讓笑遍佈人間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種柔美,一種淡淡的卻又能牽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愫。純美的笑,純美的意境,層層遞進,凝聚着生命的和諧。

凌叔華與徐志摩林徽因的關係介紹

民國時期的凌叔華是一位氣質優雅,面容慈祥溫柔的人。在一些老作家的眼中,凌叔華是一位性格謙遜而又熱情的人物。除此之外,民國時期的凌叔華不僅僅是一位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她還是一位花壇高手。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民國時期的凌叔華的故事。

民國凌叔華

凌叔華出生於一個文墨世家,也正是這樣,她在很小的時候便受到文學藝術的陶冶,最初愛上的就是繪畫。記得在她六歲的時候,她就用木炭在花園的白牆上畫了很多山水風景、花卉和人物圖。後來經過他人的介紹拜師在畫師繆素筠的手下。在她七八歲的時候,還曾拜著名山水畫家王竹林爲師,歷經多次的拜師之後,使她的繪畫技術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她讀書時期,她的寫作才華很是超衆,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不但如此,她的作品還常常會在校刊上發表。後來因爲五四運動的爆發,也讓她受到不少的影響。在1922年的時候,她成功考入了燕京大學。大學期間的凌叔華,畫藝早已經到了絕妙的境地,朱光潛還對她的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雖然大學期間的凌叔華很是愛畫,但是“文學’似乎是一塊強有力的吸鐵石一樣,緊緊的吸住她,也就是這樣“寫作”成爲了她目標。就這樣她在兼顧畫畫的同時開始以白話執筆寫作,直至後來不論她的繪畫作品還是文學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很高的聲譽,並給國內的文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凌叔華與徐志摩

身爲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凌叔華作爲閨秀派才女代表,當然是才貌出衆。泰戈爾曾經認爲她的才華在林徽因之上,就連徐志摩也稱她是中國的曼殊菲爾。但是作爲一名社交名媛,她的'一生始終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畫像

說到底凌叔華與徐志摩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淵源,使得兩個人相交集。據說他們兩個人在相互認識的時候,正是徐志摩失戀的時候,再加上身爲才女的凌叔華年齡又和他差不多,所以二人關係進展很快。據說僅僅相識了半年多,其中的通信就有七八十封,這麼算下來差不多兩天一封,再加上經常參加一些聚會,倆人之間的感情就凌駕於友誼之上。

雖然凌叔華也曾否認過自己沒有對徐志摩動過真感情,但從徐志摩一方的角度來看,他對於凌叔華的那份情感似乎是要超過陸小曼的,後來他還稱凌叔華是“中國的曼殊菲爾”,曼殊菲爾是一位來自於外國女作家,徐志摩對她一直懷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不論是關於曼殊菲爾的作品還是外貌都有很高的評價。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中國的曼殊菲爾”這個王冠,他卻頒給了凌叔華,可以見得凌叔華在徐志摩心目中的位置。後來在徐志摩因爲飛機失事而去世了,作爲徐志摩父親的徐申出於對兒子的瞭解,就在徐志摩下葬後,還曾請求凌叔華來撰寫徐志摩的墓碑。

也就是這樣凌叔華和徐志摩之間的情感糾葛成爲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案例,即便是這樣,也只是有極少的人願意提起。

凌叔華與林徽因

民國才女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初開始走紅,而在那個年代才子與才女的浪漫往事一直是被今人所津津樂道的。根據相關資料中我們知道林徽因與凌叔華這兩位人物都曾經是那個年代北京城裏擁有很高知名度的才女,同樣是那個年代文壇才女,兩人之間又會產生怎樣的故事呢?

林徽因圖像

關於凌叔華與林徽因之間最初淵源,我想應該要從徐志摩這裏入手。據瞭解,徐志摩曾組織的一個文藝沙龍,名叫“新月社”,後來逐漸發展成爲一個著名的文學社團,而林徽因和凌叔華也都是新月社的成員,都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二人還經常參加社團裏的一些聚會,從這裏看的出來,凌叔華與林徽因之間的普通朋友的關係還是存在的。除了這個之外,這兩位才女還有更深的淵源,據說凌叔華曾經還租住過林家宅子,當時的凌叔華比林徽因年長4歲,那時林徽因的父親還曾想請她擔任林徽因的家庭教師。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兩位才女形同陌路,互不往來,還需要我們細細推敲。

據說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歸咎於徐志摩的身上。那時年輕的徐志摩志摩遇到清純美麗的少女林徽因,不禁爲其才貌所傾倒。但那時的徐志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爲了追求林徽因不惜放棄已有的婚姻,恢復單身。但是林徽因年紀雖小,但很有主見,於是拒絕了徐志摩。但是從後來林徽因寫給志摩相關懷念文章來看,林徽因是愛志摩的。而凌叔華與徐志摩的相遇恰好正是徐志摩失戀的時候,加上男才女貌,經常在一起探討文章什麼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早已凌駕於友誼之上了,但是後來凌淑華指出兩人之間只有友誼。

而最終導致凌叔華與林徽因形同陌路的原因就是搶奪“八寶箱”,也正是經歷“八寶箱”這一事件之後,兩人就真的如同形同陌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