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1

(一)用作語氣助詞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1.表疑問語氣。可譯爲嗎呢。

①幾寒乎?欲食乎?(歸有光《項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歸乎?(司馬光《赤壁之戰》)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司馬光《赤壁之戰》)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爲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②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司馬遷《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4.用於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爲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屈原《離騷》)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蘇軾《赤壁賦》)

④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於是乎書。

(二)用作介詞,相當於於,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乎:於)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柳宗元《捕蛇者說》)(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前一個乎:在;後一個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乎:對。)

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於)

⑦蓋進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長乎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爲的樣子地。

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赤壁賦》)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2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爲嗎呢。

①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爲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②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於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爲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赤壁賦》)

④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於是乎書。

(二)用作介詞,相當於於,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於)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後一個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於)

⑦蓋進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長乎爾。(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爲的樣子地。

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3

1)於;在。介紹動作、行爲發生的時間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屈原《離騷》

今雖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2)於;從介紹動作、行爲發生的'時間

“春秋”何以始乎隱?——《公羊·哀十四年》

3)於;在。介紹動作、行爲發生的處所

楚人生乎楚,長乎楚,而楚言。——《呂覽·用衆》

4)於;從。介紹行爲、動作發生的地點

叫囂乎東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5)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羣臣之上。——《戰國策》

6)於;因爲;由於;在於。介紹動作、行爲產生的原因

不動乎衆人之非譽。——《荀子》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莊子》

7)於;按照;根據。介紹動作、行爲遵循的準則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禮記》

8)於,對。引進動作產生的對象

吾嘗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4

1)表示疑問或反詰

汝識之乎?——蘇軾《石鐘山記》

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近者大乎。——《列子·湯問》

遠者涼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後漢書·列女傳》

斷斯織乎。

不亦精乎。

2)相當於“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可乎。——《列子·湯問》

不聞藏書者乎。——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學有難易乎。

3)表示感嘆語氣或呼告

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論語》

二十年之外,吳其爲沼乎!——《左傳》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賢人乎,賢人乎!非質有其內,惡能用之哉?——《史記》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4)表示祈使或命令語氣。相當於“啊”、“呀”

勉速行乎!無重而罪!——《左傳》

5)表示推測語氣

宋其亡乎?幸而後敗。——《左傳》

願見之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得無苦貧乎。——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表示呼喚人的語氣。相當於“啊”、“呀”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

7)表示商榷語氣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韓非子》

8)表示肯定語氣

故曰:“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