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盧綸《塞下曲》賞析 《塞下曲》譯文及鑑賞

盧綸《塞下曲》賞析 《塞下曲》譯文及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塞下曲》原文

盧綸《塞下曲》賞析 《塞下曲》譯文及鑑賞

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譯文

死寂之夜,烏雲遮月,天邊大雁驚飛,單于的軍隊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潛逃。

正想要帶領輕騎兵一路追趕,大雪紛紛揚揚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註釋

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月黑:沒有月光。

單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領。這裏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遁:逃走。

將:率領。

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逐:追趕。

滿:沾滿。

《塞下曲》鑑賞

《塞下曲》爲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爲冬季,又烘托出了戰前的緊張氣氛。

“單于夜遁逃”,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的必勝信念,令讀者爲之振奮。

後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不僅僅因爲輕騎快捷,同時也顯示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起來,雖然站立不過片刻,剎那間弓刀上卻落滿了雪花。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滿懷着必勝的信心。

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鬥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雖區區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鑑賞二

這是一首描寫守關將士夜追逃兵的詩,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飽含了大量的信息,激發讀者產生無窮的想象。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戰鬥的場面,但通過讀詩,完全可以通過領悟詩意和豐富想象,繪出一幅金戈鐵馬的戰爭畫圖來。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這樣的景是難於刻畫的:“月黑”,則茫無所見;“雁飛高”,則無跡可尋。雁飛而且高。是由聲音覺察到的。這樣的景,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正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時間,又烘托了戰鬥前的緊張氣氛,直接逼出下句“單于夜遁逃”來。單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這裏借指敵軍統帥。敵軍在夜間行動,應當有各種可能。然而詩人但謂“單于夜遁逃”。讀詩至此,頓覺一股豪邁之情撲面而來。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夜色的掩護倉惶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必勝的信念,足令讀者爲之振奮,於上句造成的神祕氣氛中,發一驚採。敵酋遁去,我軍縱兵追擒,這是自然的發展。

三、四句寫己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欲將輕騎逐”,是追兵將發而未發。不用大軍而僅派“輕騎”,絕不僅僅因爲快捷,同時也還顯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彷彿敵人已是甕中之鱉,只須少量“輕騎”追剿,便可手到擒來。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雖然站立不過片刻。而大雪竟落滿弓刀。“大雪滿弓刀”一句,又發驚採,將全詩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潔白的雪地上,一支輕騎兵正在集結,雪花頃刻便落滿了他們全身,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早就滿懷着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幅非常動人的'畫圖:在靜謐中蘊藏着吶喊,在昏暗中醞釀着閃電。雖然是在漆黑的夜間,勇士們被白雪勾畫出的英姿仍然是“煥爾觸目”。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讀者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雖然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啓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象,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不是沒有尾,那尾在雲中,若隱若現,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塞下曲》創作背景

作者寫下這首詩的時候人生和仕途都極爲不順。朱泚之亂過後,咸寧王渾瑊出鎮河中,提拔盧綸爲元帥府判官。在軍營中,盧綸看到的都是雄渾肅穆的邊塞景象,接觸到的都是粗獷豪邁的將士,故而創作了這首邊塞詩。

《塞下曲》作者介紹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經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宰相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復爲昭應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盧戶部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