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兄弟爭雁文言文翻譯

兄弟爭雁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導語:翻譯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改用現代漢語表述。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兄弟爭雁文言文翻譯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兄弟爭雁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宜烹,翔雁宜燔。”競鬥而訟於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 〔劉元卿《應諧錄》〕

譯文

編輯

從前,有個人看見一隻正在飛翔的大雁,準備拉弓把它射下來,並說道:“一射下就煮着吃。” 弟弟表示反對,爭着說:“棲息的大雁適合煮着吃,飛翔的大雁適合烤着吃。” 兩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兒。社伯建議把大雁剖開,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 等到兄弟兩個再次去射大雁時,大雁在空中早已遠去。[1]

註釋

1.睹:看見。

2. 援:引;拉。

3.烹:燒煮。

4.舒雁:棲息的大雁。

5.宜:適合。

6.燔(fán):烤。

7.競鬥:爭吵;爭吵。

8.訟(sòng):訴訟。

9.社伯:社,古代地區單位之一,二十五家爲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長。

10.已而:不久;後來。

11.索:尋找。

故事梗概

寓言中兩兄弟望着空中的大雁,爲如何吃雁而爭論不休,錯過了射雁的時機,以至大雁飛得無影無蹤。

道理

不要一味無休止去爭論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錯過完成它的機會。

引申其意是完成一項事業,實現一個理想,就像舒雁烹宜一樣,不但有階段性,而且還有時效性。不完成前一個階段的任務,是無法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不把握時機即使條件具備了,同樣無法達到目的'。

寓意

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輕重緩急,否則一事無成。

【附】文言文翻譯技巧例說

翻譯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改用現代漢語表述。

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信,即要準確,儘量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達,即要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不生搬硬套,沒有語病;雅,即要優美,爭取做到遣詞用語生動傳神,富有韻味。翻譯時一般以直譯爲主,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意譯。具體方法可概括爲五個字:留、調、換、補、刪。

.

對古代專有名詞和古今詞義相同的普通名詞,不必翻譯。

例1. 光緒十六年春閏二月甲子,餘遊巴黎蠟人館。《觀巴黎油畫記》

[譯文]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四日,我遊覽了巴黎蠟人館。

例2.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譯文]深遠的謀略,行軍用兵的本事,不及過去的那些將領。

.調

調整語序,如使動式、意動式、爲動式、特殊動賓關係、互文見義、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使之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範。

例3. 吾終當有以活汝。《中山狼傳》

[譯文]我終究應當想辦法讓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出師表》

[譯文]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爲節操而死的臣子。

例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況人臣乎?《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國君的兒子,是他的親骨肉啊。他們尚且不能靠着沒有功勞的尊位和奉祿,而守着貴重的金玉,況且一般人呢?

例6.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

[譯文]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沒有過這樣的東西。

例7.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活板》

[譯文]遇到平素沒有準備的冷僻字,就隨即刻制。

.

1. 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或結構換古文中的單音詞。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傳》

[譯文](懷王)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雁蕩山》

[譯文]但從古以來的地圖、文書,都沒有記載。

2. 用現代漢語單音詞換古文中的單音詞。

例10.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桃花源記》

[譯文]村中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問訊。

例11. 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幹仕。《中山狼傳》

[譯文]這時,墨家學派東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國去求官。

3. 用現代漢語的詞語換與今意不同的詞語。

例12. 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黃生借書說》

[譯文]祖父、父親積累而被子孫拋棄的,就不用說了。

4. 用本字換通假字,用今字換古字。

例13. 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譯文]要在天下伸大義。

例14.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戰》

[譯文]將軍擒曹操,應該在今天。

5. 用適當的詞語換古文中的虛數。

例15.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謀攻》

[譯文]知道自己和敵軍的實際情況,打多少次仗也不會失敗。

.

1. 名詞活用爲動詞,就應補出相應成分。

例16. 苟入獄,不問罪之有無,必械手足。《獄中雜記》

[譯文]如果被投入獄,不問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繫手腳。

例17. 道不通,天又大風。《赤壁之戰》

[譯文]道路不通,天又颳起了大風。

2. 補出省略的成分。

例18. 歲惡不入,( )請賣爵子。《論積貯疏》

[譯文]因爲年成不好而沒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賣爵位和子女。

例19. 今汝背恩如是,則並父子( )亦無矣。《中山狼傳》

[譯文]因現在你竟這樣地背棄恩德,就連父子的情分也沒有了。

3. 補出量詞。

例20.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譯文]三次到草廬裏來訪問我。

4. 按照現代分數表示法補出未出現的成分。

例21. 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

[譯文]即使不被斬首,去邊地戍守而死的至少有十分之六七。

.

1. 刪去偏義複詞中做爲陪襯的詞。

例22.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譯文]你可以告訴婆婆,儘早地把我休回孃家。

2. 刪去同義連用的實詞或虛詞中的一個詞,少量的關聯詞語、結構助詞(包括髮語詞、“之”、“是”等)。

例23.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桃花源記》

[譯文]山上有一個小口,裏面好像有光亮。

例24.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輸》

[譯文]我已經對楚王說過了。

此外,爲保證譯文準確,翻譯時還要根據上下文語境甚至其它外圍信息(出處、標題、註解)進行推斷和印證,譯完後還要將譯文與原文仔細覈對,以免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