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賞析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這是一首悼亡詞。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賞析

【作品介紹】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爲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品。這首詞把作者內心對愛妻的悲悼之情,盡情表露。不做作,無雕飾,纏綿悽切,感人至深。納蘭詞既悽婉又清麗的風格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原文】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辛苦最憐天上月①。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②。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③。 無那塵緣容易絕④。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⑤。唱罷秋墳愁未歇⑥,春叢認取雙棲蝶⑦。

【註釋】

①天上月:指亡妻。

② 一昔句: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爲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環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這句是說,一年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虧缺的。

③ 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爲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卿,“你”的愛稱。《世說新語·惑溺》謂:“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④ 無那三句:無那,猶無奈,無可奈何。簾鉤,捲簾用的鉤子。李賀《賈公閭貴婿曲》:“燕語踏簾鉤,日虹屏中碧。”此謂雙燕於簾幕之間細語。

⑤ 軟踏句:意思是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

⑥ 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裏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⑦春叢句:認取,注視着。取,語助詞。此句意思是說,花叢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故願自己死後同亡妻一起化作雙飛雙宿的蝴蝶。李商隱《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

【白話譯文】

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麼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麼,我作爲冰雪,將不惜爲你融化。

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麼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復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鉤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只是輓歌(鮑詩)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認定,死後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創作背景】

於康熙十六年(1677)重陽前三日,亡婦百日之後,自夢中得句。謂臨別之時,婦雲:“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故此,即將天上月,作爲歌詠對象。

【賞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上片三句借月亮爲喻,寫愛情的歡樂轉瞬即逝,恨多樂少。後兩句,寫假如愛情能象月亮那樣皎潔圓滿,付出再大的代價都願意。 “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表達了對亡妻的真摯愛戀。下片寫傷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簾間呢喃,反襯人去樓空,未亡人的'孤寂。結語化用"雙棲蝶"的典故,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抒發了無窮盡的哀悼,把永恆的愛寄託在化蝶的理想中。

容若這闋《蝶戀花》悽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爲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謂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麼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麼,我作爲冰雪,將不惜爲你融化。這是上片,以月喻人,亦以人喻月,爲佈景。下片說情,謂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麼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復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鉤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只是輓歌(鮑詩)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認定,死後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這是下片,用另外兩個物象作比,燕子和雙棲蝶,以表達願望。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後晉爲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於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爲“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