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葛長庚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葛長庚

葛長庚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葛長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爲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葛長庚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葛長庚
葛長庚詩詞全集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 酹江月(冬至與胡胎仙)、 滿庭芳、 滿庭芳、 念奴嬌(詠雪)、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自述)、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漢宮春(次韻李漢老詠梅)、 酹江月(羅浮賦別)、 楊柳枝、 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 酹江月(次韻東坡賦別)、 蝶戀花、 行香子(題羅浮)、 酹江月、 蝶戀花、 促拍滿路花(和純陽韻)、 酹江月(詠梅)、 蝶戀花(題愛閣)、 酹江月(西湖)、 酹江月、 鷓鴣天(燈夕天谷席上作)、 酹江月(武昌懷古)、 阮郎歸(舟行即事)、 鷓鴣天、 酹江月(春日)、 虞美人、 鷓鴣天、 酹江月(送周舜美)、 一翦梅(贈紫雲友)、 卜算子、 酹江月、 柳梢青(送溫守王侍郎帥三山)、 卜算子(景泰山次韻東坡三首)、 酹江月、 柳梢青(寄鶴林)、 柳梢青(海棠)、 賀新郎(西湖作呈章判鎮、留知縣)、 賀新郎(懷仙樓)、 賀新郎、 賀新郎(賦白芍藥號爲玉盤盂)、 賀新郎、 賀新郎(贈林紫元)、 賀新郎(送趙師之江州)、 賀新郎、 賀新郎(賀大卿生日)、 賀新郎(詠雪二首)、 賀新郎(羅浮作)、 賀新郎(賦西峯)、 賀新郎(_·括菊花新)、 賀新郎(遊西湖)、 賀新郎(再送前人)、 賀新郎(別鶴林)、 賀新郎(肇慶府送談金華、張月窗)、 賀新郎(贈紫元)、 賀新郎(紫元席上作)、 賀新郎(詠牡丹)、 永遇樂、 滿江紅(別鶴林)、 賀新郎(雪)、 瑤臺月、 滿江紅(聽陳元舉琴)、 賀新郎、 滿庭芳(和陳隱芝韻)、 滿江紅(詠白蓮)、 賀新郎、 洞仙歌(鶴林賦梅)、 滿江紅(詠武夷)、 霜天曉角(綠淨堂)、 摸魚兒(壽傅樞閣中李夫人)、 水調歌頭(石知院生辰)、 南鄉子、 摸魚兒、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南鄉子(愛閣賦別二首)、 摸魚兒(壽覺非居士)、 水調歌頭(丙子中元后風雨有感)、 桂枝香、 摸魚兒、 水調歌頭、 好事近(贈趙制機)、 滿江紅(贈豫章尼黃心大師嘗爲官妓)、 水調歌頭(和懶翁)、 永遇樂(寄鶴林靖)、 滿江紅、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菩薩蠻(送劉貴伯)、 水調歌頭、 菊花新、 水調歌頭、 菊花新、 水調歌頭、 菊花新、 水調歌頭、 菊花新

葛長庚作品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後由弟子彭耜編爲《海瓊玉蟾先生文集》)、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四言帖》是白玉蟾的草書,墨跡,紙本,縱二四·五釐米,橫五二·五釐米,全詩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葛長庚經歷

十二歲舉童子科,諳九經,能賦,且長於書畫。遂篤志玄學,別家遍訪名師,苦志修煉,參遊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歸羅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後居廣東省海豐縣蓮花山得道,稱爲瓊綰紫清真人。

後出家爲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

白玉蟾爲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昇後封號爲“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葛長庚傳奇

公元1206年春,十二歲的白玉蟾赴廣州貢院參加童子科,考官韓世忠出題“織機”,白玉蟾現場作:“山河大地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虛空白處做一匹,日月雙梭天外飛。”

白玉蟾師事陳楠,相從流浪各地,盡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羅浮山得陳楠臨終付囑。白玉蟾遊歷於羅浮、武夷、龍虎諸山。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顛”。

白玉蟾於嘉定中(公元1134-1229),曾詔徵赴闋,對御稱旨,命建太乙宮。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長爲弟子。十一年寧宗降御香,玉蟾“爲國升座”,主國醮於洪州玉隆宮,後又於九宮山瑞慶宮主國醮。十五年赴臨安,伏闕上書,言天下事,“沮不得上達,因醉執逮京尹,一宿乃釋”,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衆。一日不知所在。

葛長庚著述

白玉蟾“身通三教,學貫九流”。融攝佛家與理學思想,納《易》學以闡丹法,自稱“聖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內丹學說的基本理論爲宇宙生成論和精、氣、神的修爲。摻揉易學禪學的“知止”說,認爲“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返離,結成一塊大無邊。”

白玉蟾師承陳楠的內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籙,齋醮科儀,尤以神霄雷法著稱。在雷法及符咒應用上,認爲靈驗與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內煉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張以內煉爲基礎,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而內煉功夫,全賴心之作用。他稱“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且認爲符咒召役的神靈實際上是行法者的精氣所化。

白玉蟾對內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寶,隱在丹田,輕如密霧,淡似飛煙”(見《道藏輯要》之《冬至小參文》),他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後命,融道教修命之術與佛教養神之方于丹道一爐之中。

白玉蟾的內丹學說理論,奉南宗傳統,主張獨身清修,他身體力行、終身無娶。其內丹學說之風格與張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張伯端以頓悟圓通釋內丹還虛,白玉蟾則謂“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純以禪理入道。又寓內丹於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的特點。對五代以後道教的修煉方術有較大影響。

白玉蟾還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創立者,他先後了收留元長、彭耜、陳守默、詹繼瑞等爲徒。打破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單傳的歷史。復歸武夷止止庵即傳道授法。同時取漢天師“二十四治”法,按“師家曰治,民家曰靖”的傳統,立“靖”爲建宗傳法之所。這也標誌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