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初發夷陵》的賞析

古詩《初發夷陵》的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初發夷陵是一首七言律詩,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詞人陸游,是一首寫景言志詩,下面是爲您收集的此詩原文和賞析,歡迎大家參考瀏覽!

古詩《初發夷陵》的賞析

原文:

初發夷陵

作者:陸游

雷動江邊鼓吹雄,百灘過盡失途窮。

山平水遠蒼茫外,地闢天開指顧中。

俊鶻橫飛遙掠岸,大魚騰出欲凌空。

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初發夷陵拼音:

léi dòng jiāng biān gǔ chuī xióng ,bǎi tān guò jìn shī tú qióng 。

shān píng shuǐ yuǎn cāng máng wài ,dì pì tiān kāi zhǐ gù zhōng 。

jun4 gǔ héng fēi yáo luě àn ,dà yú téng chū yù líng kōng 。

jīn cháo xǐ chù jun1 zhī fǒu ,sān zhàng huáng qí wǔ biàn fēng 。

初發夷陵翻譯:無

初發夷陵字詞解釋:

1. 這兩句寫船行長江三峽時的'情景:浪濤拍打江岸的石壁,翻動水中的灘石,發出巨大的響聲,好像一支大樂隊在擊鼓吹號。湍急的江流和一個接着一個的險灘,使人時時感覺到危險,好像走到了絕境之中。參看作者入蜀時寫的《瞿塘行》:“浪花高飛暑路雪,灘石怒轉晴天雷。千艘萬舸不敢過,篙工舵師心膽破。人人陰拱待勢衰,誰敢輕行犯奇禍!”

2. 鶻原是鷹類,這裏指一種江雁,以魚爲食。

3. 黃旗,官船上的樹的旗幟。便風:順風。

初發夷陵背景:

宋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奉詔從四川東歸浙江,此詩是他從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出發時所作。

初發夷陵賞析:

此詩寫景壯闊,氣勢雄偉。“山平水遠蒼茫外,地闢天開指顧中”一句描繪出江水奔涌而出,一瀉千里,一片蒼茫開闊的景色;站在船頭,江天一色,給人“地闢天開”之感。 全詩採用由遠及近的角度、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誇張的修辭手法,壯闊宏偉,氣派非凡。

縱觀全詩,這應該是作者得意時做的詩,從“百灘過盡失途窮”、“大魚騰出欲凌空”可以看出,“今朝喜處君知否”這裏“喜”的應該是指下句“三丈黃旗舞便風”,但從全詩意境看,應該是指詩人自己正身擔大任,要有一番作爲。

個人資料: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爲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初發夷陵就爲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