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歷史名著 > 警世通言 > 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兔走烏飛疾若馳,百年世事總依稀。

累朝富貴三更夢,歷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湯受業,秦吞六國漢登基。

百年光景無多日,晝夜追歡還是遲。

話說趙宋未年,河東石室山中有個隱士,不言姓名,自稱石老人。有人認得的,說他原是有才的豪傑,因遭胡元之亂,曾詣軍門獻策不聽,自起義兵,恢復了幾個州縣。後來見時勢日蹙,知大事已去,乃微服潛遁,隱於此山中。指山爲姓,農圃自給,恥言仕進。或與談論古今興廢之事,娓娓不倦。

一日近山有老少二儒,閒步石室,與隱士相遇。偶談漢、唐、宋三朝創業之事,隱士間:“宋朝何者勝於漢、唐?”一士雲:“修文但武。一士雲:“歷朝不誅戮大臣。”“隱士大笑道:“二公之言,皆非通論,漢好征伐四夷,儒者雖言其‘贖武,,然蠻夷畏懼,稱力強漢,魏武猶借其餘威以服匈奴。唐初府兵最盛,後變爲藩鎮,雖跋扈不臣,而大牙相制,終藉其力。宋自渲淵和虜,憚於用兵,其後以歲市爲常,以拒敵爲諱,金元繼起,遂至亡國:此則愜武修文之弊耳。不戮大臣雖是忠厚之典,然好雄誤國,一概姑容,使小人進有非望之福,退無不測之禍,終宋之世,朝政壞於好相之手。乃致未年時窮勢敗,函傀胄於虜庭,刺似道於廁下,不亦晚乎!以是爲勝於漢、唐,豈其然哉?”二儒道:“據先生之意,以何爲勝?隱士道:“他事雖不及漢、唐,惟不貪女色最勝。”二儒道:“何以見之?”隱士道:“漢高溺愛於戚姬,唐宗亂倫於弟婦。呂氏、武氏幾危社稷,飛燕、太真並污宮闈。宋代雖有盤樂之主,絕無漁色之君,所以高、曹、向、孟,閨德獨擅其美,此則遠過於漢、唐者矣。”二儒歎服而去。正是:

要知古往今來理,須問高明遠見人。

方纔說宋朝諸帝不貪女色,全是太祖皇帝貽謀之善,不但是爲君以後,早期宴罷,寵幸希疏。自他未曾發跡變泰的時節,也就是個鐵掙掙的好漢,直道而行,一邪不染。則看他《千里送京娘》這節故事便知。正是:

說時義氣凌千古,話到英風透九霄。

八百軍州真帝主,一條杆棒顯雄豪。

且說五代亂離有詩四句:

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

都來十五帝,擾亂五十秋。

這五代都是偏霸,未能混一。其時土字割裂,民無定主。到後周雖是五代之未,兀自有五國三鎮。那五國?

周郭威,北漢劉崇,南唐李毋,蜀盂拒,南漢劉最。那三鎮?

吳越錢佐,荊南高保融,湖南周行逢。

雖說五國三鎮,那周朝承樑、唐、晉、漢之後,號爲正統。趙太祖趙匡胤曾仕周爲殿前都點檢。後因陳橋兵變,代周爲帝,混一宇內,國號大宋。當初未曾發跡變泰的時節,因他父親趙洪殷,曾仕漢爲嶽州防禦使,人都稱匡風爲趙公子,又稱爲趙大郎。生得面如嘿血,目若曙星,力敵萬人,氣吞四海。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任俠任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個管閒事的祖宗,撞沒頭禍的太歲。先在沛京城打了御勾欄,鬧了御花園,觸犯了漢未帝,逃難天涯。到關西護橋殺了董達,得了名馬赤腆鱗。黃州除了宋虎,朔州三棒打死了李子英,滅了潞州王李僅超一家。來到太原地面,遇了叔父趙景清。時景清在清油觀出家,就留趙公子在觀中居住。誰知染病,一臥三月。比及病癒,景清朝夕相陪,要他將息身體,不放他出外閒遊。

一日景清有事出門,分付公子道:“侄兒耐心靜坐片時,病如小愈,切勿行動!”景清去了,公子那裏坐得住,想道:“便不到街坊遊蕩,這本觀中閒步一回,又且何妨。”公子將房門拽上,繞殿遊觀。先登了三清寶殿,行遍東西兩廊、七十二司,又看了東嶽廟,轉到嘉寧殿上游玩,嘆息一聲。真個是:金爐不動千年火,玉盞長明萬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