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人物 >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通用6篇)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通用6篇)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1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着眼前豐收的莊稼,建平鄉村民宮振平說:“我們能有今年的大豐收,要感謝宋加文,他雖然是個殘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講信譽,講質量,爲我們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讓我們的莊稼旱澇保收。這是鎮賚縣農民對宋加文創業成果的贊予和肯定。

沒錯,宋加文是鎮賚縣鎮賚鎮一名殘疾人,但是他身殘志不殘,10幾年來,他靠着堅強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於開拓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坎坷的創業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曹王鎮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候,家裏很窮,全家只靠父親做一些手工編織品賣些錢維生。但他從小聰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親幹活時,他總是幫這幫那,不知不覺,也學會了手工編織這門手藝。

18歲那年,爲了改變家裏貧困的狀況,給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隻身一人闖關東來到了鎮賚。當時,正趕上鎮賚縣柳編廠招收技術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從此,他成了柳編廠的一名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在廠裏他加倍工作,肯吃苦愛專研,很快成了廠裏的技術能手,很得領導的賞識。在廠裏的幾年,他幹過銷售,跑過採買,又當過技術員,然而,正當他要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讓他面臨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1990年企業改制,他和妻子雙雙下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不但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用玩強的毅力面對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下崗後,他自謀出路,憑着自已在廠多年的工作經驗,1991年,他幹起了建材銷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雖然沒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雲密佈,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誰料天有不測風雲,1999年,也許是多年的勞累奔波,他患上了雙側無菌性骨股頭壞死,癱在了牀上,病痛時,他這個七尺男兒競被折磨得號淘大哭。爲了給他治病,妻子領他去過長春、北京等地各大醫院,這次他花掉了家裏全部積蓄,真可謂傾家蕩產。兩個孩子上學眼淚汪汪地管他要學費,他都無處去張羅,甚至連5角錢一斤的波菜都不敢買。面對生活的窘況和病殘的軀體,他真的想一死了之。但是,妻子的鼓勵,親友的勸導,讓他頓悟生命的可貴。生來倔強的他認爲:“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過去我可以做的,以後仍然可以,我雖然殘疾了,也一定要比別人強。”

在殘聯和親友的幫扶下,他借了1萬多元,又幹起了老本行。自已站不起來,他就讓妻子用自行車把他推到商店,躺在牀上賣貨。客人來買貨,都是自已到櫃檯裏去拿,然後,算好錢再交給他。這樣幹了一年,年末他爭了1600元錢,夫妻倆高興的不得了,盤算着用這點錢好好地過個年。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辛辛苦苦爭的1600元錢卻突然有一天不翼而飛,趁他們不備,小偷把錢偷走了,過年的錢沒有了,夫妻倆的心情暗淡到了極點,倆人抱頭痛哭。然而,一時的打擊似乎讓宋加文的頭腦更加清醒了。他說:“錢是沒有了,但志氣不能沒有”。

隨着做建材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建材生意維持不下去了,生活到的舉步維艱的境地,他不得不另求生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農村看到農民都靠機井種地灌地,靈機一動,毅然決定辦個打井隊。但是,當時全縣還沒有一個個體井隊,要打井,他即沒資金,又沒設備,也沒有經驗,能行嗎?可只要他認準的就一定要幹下去。此時,親戚朋友們也並沒有袖手旁觀,幫他在銀行貸了13萬元,購置了一臺打井設備和2臺小四輪拖拉機,還安置了6名下崗職工。從此,他一瘸一拐地帶着自已這個打井隊,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農村的田間地頭,爲農民打井。剛開始,由於不懂技術加之打井設備不行,他連打了10口井,就壞了6口,僅一兩個月時間,他就賠了4萬多元。但是,天生不服輸的他請來了技術員一看,原來是鑽機採用正循環行業,對本地的地理結構不適應。於是,他果斷決定對鑽機進行改造,花2萬元對原來正循環作業的鑽機改造成了反循環。改造後,他順利地打出了一口口井。望着汩汩冒出的井水,宋加文笑了,笑得那麼開心,那是歷盡艱辛成功後的喜悅。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2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着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戴榮華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裏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啊!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戴榮華不想低頭,不想成爲父母的累贅。他被家裏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戴榮華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誇着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歷了那麼一場磨難,使戴榮華內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爲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增生困擾多年的農村盲人來到診所。戴榮華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着他坐下,爲他治病。一星期後,患者病痛消失了,戴榮華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戴榮華爲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癒了。

現在,爲了帶動殘疾人就業,戴榮華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裏學到技術後,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戴榮華說: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3

初見康建忠,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幹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闆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建忠,用他殘缺的身軀爲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幹事業

康建忠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痹症,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建忠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裏,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建忠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裏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裏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痠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牀上,什麼也不想幹。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後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裏,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後,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於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建忠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爲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着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於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着閱歷的增加,康建忠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裏借來了十幾萬,於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裏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爲了還上康建忠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於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建忠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着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並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說,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康建忠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乾眼淚,拖着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建忠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佔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後,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裏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裏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後,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裏,憑藉着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並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建忠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於康建忠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爲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餘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於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於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建忠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爲了方便聯繫,他做了聯繫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裏,並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建忠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建忠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建忠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蔘加的遊園活動;爲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豔捐款1000元……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4

在硯臺鎮汪家社區,提起方元容,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方元容,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羣衆那裏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爲奮鬥、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於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0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着不便的身體,方元容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小學畢業即將升入初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麼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方元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後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沒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方元容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方元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藉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方元容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07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於方元容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

生活逐漸好轉後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嫺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爲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爲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後帶動10餘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爲一名殘疾人,方元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爲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方元容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時,她總是激動地說: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雙溫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麼?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方元容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麼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着愛心,感染着別人。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5

張書平,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初中畢業的張書平爲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着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張書平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電刨牀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張書平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09年元月,張書平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繫,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張書平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張書平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11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張書平靠着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張書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戶,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戶家裏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張書平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10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爲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12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12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爲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纔能有未來。張書平計劃於2013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爲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勵志人物事蹟6

一、錘鍊意志的四年

1983年,谷秀全懷着憧憬和夢想,頂替父親來到了長江重慶航道局豐都處白沙坡信號臺,成爲川江航道一名信號工。偏僻的環境,單調的工作,拉信號、買米、買煤、挑水、煮飯一下就將她的夢想擊得粉碎。原以爲信號工很浪漫的她從憧憬中回到現實,面對的是比常人更多的障礙和困難,自幼患上小兒麻痹症使她行走不便,常人擔一挑水約需20分鐘,而她擔半挑水就需1小時,買一次米幾乎要耗去5個小時。生活的不便,個別人的冷嘲熱諷,常使她夜不能寐,每當夜深人靜時,她反覆地問着自己:我的選擇對嗎?殘疾人能幹好信號工作嗎?在彷徨和猶豫之時,張海迪、吳運鐸、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不行,絕不能讓人瞧不起,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做生活的強者!她在心裏發着誓。戰勝自我的谷秀全,象換了個人似的,工作上她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向書本學習,很快就熟悉了信號工作。爲了給行輪提供優質的服務,她仔細琢磨,細心觀察轄區航道水流、態勢、過往船舶噸位、航速,測算出各類船舶通過控制河段的時間,準確、及時地指揮着行輪安全通過控制河段,贏得了行輪的好評。生活上她深知自己是殘疾人,要適應信號工作的生活,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勞動,爲了不影響工作,她常常利用休假或空閒時間備好一段時間的生活用品。挑水,一次不行,就多挑幾次,電瓶拿多了走不動,就提幾個走幾十米,又再返回提幾個,往返數十次。白沙坡4年的信號工作,磨練出她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二、愛的奉獻

殘疾人更需要愛,可是身有殘疾的谷秀全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愛,她十分珍愛與她朝夕相處的姐妹們。雖然她行動不便,爲讓其他同志能多休息,自己經常冒雨或頂酷熱步行到3公里外的郵電所交本臺的電話費,同志們都關心地說:你的腳不方便,以後就不要去了,讓我們去吧。但她執意不肯。臺上職工譙懷玉的父親因病到重慶醫治,需譙懷玉隨行照料,谷秀全就連續當班一晝夜。女工熊德榮懷孕後,谷秀全數次跛着腿,陪她上醫院作婦檢。一次意外,懷有身孕的熊德榮險些流產,谷秀全與臺上職工主動換下熊德榮,擔負起值班任務。一段時間,信號臺周圍不安全,有的女工深夜值班不敢出值班室發信號和觀察航道狀況,谷秀全就陪着女工,爲她們壯膽,一起出門發信號,觀察轄區航道。李勝祥師傅剛來臺時,由於炊具等生活用品沒帶來,她就主動拿出炊具、燃料給他。前年,豐都航道處維修站一女職工遭遇不幸,她帶頭捐款。社會發動給殘疾人捐款,她也積極響應。在谷秀全的愛心感召下,臺上職工親如一家,塑造出了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四互班組團結精神。

三、做個優秀的信號員

峽江深處的航道產生了一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消息傳來,長江航道乃至長航全線職工精神振奮,而谷秀全知道自己作爲一名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代表,要不辱使命,還要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在長江航道信號崗位上實踐好好三個代表。因此,工作之餘,巡迴演講途中,都可以看到她學習的身影,她所在的單位也從政治上關心她,生活上照顧她。谷秀全出差多,回到信號臺,她心裏總有一種對不起臺上同志的感覺,認爲自己出差在外,給臺上其她同志增添了負擔,雖然臺上早已用上了照明電、安上了自來水,但她一回到臺上,總是搶着搞清潔、做衛生,在信號臺那蜿蜒的小路上,人們時常還可以看到她跛着腳前去交電話費的身影。臺上的姐妹們都說谷秀全變了,變得觀念更新了,責任心更強了,說話更在理、更讓人信服了。谷秀全所在單位黨組織的負責人說:谷秀全沒有變,她質樸謙虛的品格、共產黨員的本色沒有變。

變的是觀念,不變的是信念。谷秀全所在的忠縣信號臺,隨着明年6月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將失去存在的功能,而僅重慶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將失去崗位,現在谷秀全帶着她的姐妹們堅守在信號臺上,她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在她的身後,是一串堅實的腳印。